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土窑洞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土窑洞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浏览次数]128[发布日期]2009-11-27一、堆制培养料培养料的预湿与堆制:用麦秸加牛粪,堆制期约需25-28天。由于储备材料都是干的,牛粪和麦秸吸水速度比较慢,加之材料数量又多,堆制时直接浇淋,水容易流失,也不容易均匀,因此在建堆前应提前一天进行预湿处理。其方法是将麦秸浸没在水池或小溪流水里2-3小时,吸水后捞起堆放在一起,也可以将麦秸摊在地面,撒上石灰,并洒水喷湿后进行假堆。牛粪预湿可采用边淋水边翻拌的方法调湿。由于结块的牛粪不易吸水,即使以经过预湿,中间仍是干的,甚至到发酵结束时,粪块中间还是湿而不透,且长有杂菌。因此,事先应将粪块敲打弄碎,以免外湿内干。预湿培养料一般含水量以65-70%为宜。预湿时间一般为1-2天。建堆时,在培养料中均匀加入1/5的尿素和石膏、石灰总量的1/4。堆料前,撒一层新鲜石灰粉,先铺一层15cm厚的麦秸,宽1.8-2m,长10m,再铺6-8cm厚的牛粪,粪上再铺一层15cm厚的麦秸,如此重复,铺到堆高1.5m-1.8m。料堆每1-2m设一通气筒(孔),堆顶宽度与底宽相差不大,为利于保温,堆顶呈龟背形,四周整理平直。料堆晴天盖一层长麦秸遮荫保湿,雨前要及时盖塑料薄膜,防止雨淋,天晴后及时揭去,使料堆能自然通气。每天早晚要观测料堆温度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建堆后第2天料温即可升至40-50℃,4-5后料温最高可达70-75℃,这时应控制料温,使其不再上升。如果建堆后4-5天料温仍不能升到75℃以上,只在50-60℃之间,则表明发酵不正常,应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情况是因为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培养料因雨淋受潮,严重霉烂变质,堆制前已经腐熟了;或是料堆体积过小,散热快,使料堆保温不良。当料温上升到最高点,1-2天温度就会下降,待温度下降到65℃时进行翻堆。翻堆是一项重要工作,要认真进行,且不可因劳动量大而马虎从事。料堆温度分布状况,可分3层,表底层及心层一般温度较低,发酵不好;中层料温高,发酵良好。翻堆前根据料温找出各层的界线,要把中层铺到底部及包在表面,把表底层及心层放在中层。并要拌匀抖松粪草,打破结块,含水量调整到65%左右。发现有害虫,可喷洒溴氰菊脂药剂。翻堆次数以4次为好。第一次翻堆,添加配方中石灰、石膏总量的1/4,加入1/5的尿素,调整含水量到65%。第二次翻堆,添加配方中石灰、石膏总量的1/4,过磷酸钙的1/2和豆(饼)粉的1/2,加入2/5的尿素,调整含水量到65%。第三次翻堆,添加石灰、石膏总量的1/4,加入余下的全部尿素,豆(饼)粉和过磷酸钙,调整含水量到65%。第四次翻堆,再发酵3-4天,在正常情况下培养料已发酵成熟,即可趁热移入菇洞。进洞时料内喷500倍多菌灵和杀螨剂。调节含水量62%-65%,pH值调整到7.5-8。发酵成熟的培养料,应为含水量适宜(62-65%)无氨味及粪臭味,质地松软,富有弹性,无滑粘感,麦秸纤维强度已经很小,轻轻一拉即断,但不烂成碎段,颜色由金黄变成棕褐。含氮量为1.5%-2.2%,pH值为7.5-8。二、进料及播种培养料发酵到期后,趁热运入菇洞。装料时,应将有杂菌污染的部分挑出。并喷洒1000倍的辛硫磷和1000倍的哒螨灵或菇螨净进行药剂处理。同时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及pH值(7.5-8)。菇洞的用料应一次进完,料床的厚度以20厘米为宜。进料结束后,应将撒落的培养料扫净。一次发酵的要进行药剂熏蒸,再次杀虫灭菌,可选用36℅的甲醛(福尔马林)在中间过道喷洒进行熏蒸消毒。将洞口封闭1-2天,方法及用药量同空菇洞,然后通风换气。经药剂熏蒸的培养料,要进行一次翻拌,目的是抖松培养料排放有毒气体,并再次拌匀培养料。此时要检查含水量是否保持在65%左右,如偏少,就要在翻料中边翻边喷水,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同时调整pH值在7.5左右,并检查培养料中有无氨臭味,如有氨臭味,表明培养料中氨的含量超过菌丝能忍受的浓度,播种后有杀伤菌丝的危险,应继续翻拌放气,直到闻不到氨臭味为止。翻料结束后,要使各个部位松紧、厚薄一致,料面不能凹凸不平,否则容易发生积水。料面整好后,用木板轻轻拍平,准备播种。上述两项操作即翻拌及播种,都要注意无菌操作。播种前选好菌种,首要条件是种质优良并适宜当地栽培的品种;其次是菌种纯净,不带杂菌,外观上色、形、味无异常,生活力旺盛,菌丝强壮,生长均匀的菌种。最好选用以麦粒为培养基的菌种,这种菌种再生力强,发菌快,产量高,品质好。菌龄要合适,一般用培养60天左右的菌种。菌种从开瓶、挖出、掰块、播种都要注意无菌操作。可用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等药剂进行消毒处理。土窑洞栽培一般采用撒播加翻播的方法,播种量以每平方米(500ml)麦粒种2瓶。先将菌种掰成杏核大的小块,将菌种总量的一半均匀地撒在料面上,用铁叉轻轻抖动培养料,使菌种埋入培养料3-5厘米,并整平料面,然后再撒入菌种总量的一半。再用清洁经消毒的木板轻轻地将菌种压入培养料内。此法播种后,要注意洞口料面的保湿,可在料面上盖一层经消毒的湿报纸。要将洞口封闭1-2天,这样,既可保证洞内的空气湿度,又有利于菌丝萌发。三、播后管理双孢蘑菇管理包括出菇前管理和子实体管理(一)出菇前管理出菇前管理是指播种后至出菇前这一时期,大约40-50天,它是双孢蘑菇的营养生长阶段。(1)播种后至覆土前的管理播种稍压实之后,覆盖上报纸,一防表层培养料干燥失水;二可提高小区相对湿度(70-80%),以利菌种块恢复。如播时洞内过于干燥,则可向报纸、洞壁、过道喷水。播种后的2-3天内,以保湿、微通风为主。还必须注意,每天掀动报纸一次,以利换气。正常情况下,双孢蘑菇菌种在窑洞内播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因此在播种后的第三天就应该全面检查菌种的成活率。检查时,若播种的菌种块以长出白色短绒样的菌丝,则说明菌种成活,若未长出菌丝,隔1-2天可再检查,如果仍不见长出菌丝,那么就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种。播种一周后,要检查菌种定植情况。检查时扒开几处培养料,抽样观察菌丝是否已经长入培养料。若菌丝已蔓延,则说明定植正常。如果初期菌种虽有恢复,但是菌丝却迟迟不能长入培养料,俗称菌丝“不吃料”,则说明定植不正常。菌丝“不吃料”的原因,一般是培养料的问题。一是培养料太湿,发酵不良,泛粘泛酸,甚至料中还有少量游离氨存在;二是培养料偏干;三是培养料发酵不均匀,部分培养料仍未成熟,料偏生,播种后培养料中温度又回升,因而影响菌丝的定植。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情况严重时要重新播种。一般情况下,在双孢蘑菇播种后10天之内,不要直接向料面喷水。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应使培养料表层处于干燥状态,这样,即使杂菌孢子落在培养料上,也会因为湿度不够而阻碍杂菌孢子萌发和减缓其生长。这样做虽然影响培养料表层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但是在培养料的中下层双孢蘑菇菌丝却能充分蔓延。直至覆土前,再分次向料面喷水调湿。土粒覆盖后,双孢蘑菇菌丝会很快反串到培养料表层,这一现象俗称“吊菌丝”。(2)覆土与管理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要在培养料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土粒,这一过程叫覆土。①覆土的作用:土粒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吸附双孢蘑菇菌丝营养生长时所释放的乙稀、丙酮等微量气体,这些微量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能诱导双孢蘑菇原基的形成。覆土层改变了培养料表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利用喷水和通风相结合的方法,控制覆土层间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改变了菌丝生态环境,促使菌丝迅速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覆土层能保持料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湿润小气候,保护料层菌丝正常生长,为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膨大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覆土还起着支撑双孢蘑菇的作用。②覆土材料的选择:土壤的质量(土壤的结构、理化性质、pH值及微生物区系)决定了双孢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选择理想的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生产影响很大。覆土材料,一般取用水稻田土、塘泥、河泥、冲积壤土和砂壤土等。覆土材料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重粘土,其持水力较小,而且吸水速度较慢,喷水稍多,水分便易流入培养料而引起菌床过湿,造成菌丝萎缩。第二类是砂壤土,它是含有一定量细砂的壤土,一旦向覆土层喷水,往往因土质过于疏松,使土粒散开,土粒间空隙消失,使培养料内、外气体不能得到适当交换,双孢蘑菇菌丝因缺氧而闷死。第三类是粘壤土,其吸水、保水能力较强,适宜作为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理想的覆土材料要有团粒结构,孔隙多,保水力强,含有适量腐殖质,不带病菌和害虫的中性粘壤土,这种土壤湿时不粘,干时不散。目前,亦有采用泥炭土为覆土材料的,它是一种疏松、孔隙多、吸水率比一般土壤高的较好的覆土材料。总之,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应选择其含水量大,结构和理化性质较适合双孢蘑菇生长需要的土壤。亦可人工配制合成覆土材料,如河泥砻糠土、河泥菌料土、河泥禾草土等。(3)覆土的消毒覆土准备后还要经过消毒处理,才能覆盖在菇床培养料上。消毒的目的是使残留在土壤内的病原真菌(疣孢霉、马氏轮枝菌、树枝状轮指孢霉、托拉氏假单孢菌等)和害虫(线虫、蝇、螨虫等)致死,但不是对材料彻底消毒,仅是减少单位面积杂菌孢子数和虫口数。覆土的消毒方法有多种,通常有日晒消毒和药剂消毒两种。日晒消毒是将覆土置于烈日下暴晒几天,翻动几次,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达到消毒的目的。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也有的在建堆前就开始备覆土材料,即用透明薄膜覆盖土粒,顶层温度可达50℃,经3-4周时间,就能杀灭泥土中的病原菌和害虫。药剂消毒是利用有关化学药剂对覆土进行药物消毒。常用药剂是福尔马林。其常用量为100千克土粒喷80毫升的5%福尔马林。防虫用1000倍的辛硫磷药剂进行喷洒治虫,还应喷1000倍的哒螨灵(或杀螨剂)进行防螨。同时配1%的石灰进行杀菌和调节pH值,喷洒后用薄膜覆盖2天,翻动土粒,经一周后,完全无药味时,就地封存备用,以防重复感染。(4)覆土时间应根据菌丝生长天数和料内菌丝发菌程度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播种后15-20天即可覆土。采用麦粒菌种撒播加翻播,当菌丝蔓延至菌床2/3-4/5时即可覆土。(5)覆土方法在覆土前2天,先把培养料表面整平。并用铁叉轻轻挠动菌床,使菌丝受一定的轻伤。如培养料太干,要喷些清水使料床面湿润,进行“吊菌丝”。也可在清水中加些溴氰菊脂,兼治害虫。待菌丝长上表层后再覆土。覆土厚度应为料床厚度的1/5左右。若料床厚度为15厘米,覆土厚度应为2.5-3厘米,以不见料床为度。每平方米用土量为35-40千克。如果覆土层薄,则持水性能差,喷水时水易渗入菌床;如果覆土层厚,虽菌床受外界气温波动影响较小,但推迟出菇。总之,覆粗土的厚度要根据养料的粪草比例、通气情况及菇洞保湿性能等因素灵活掌握。覆土初期仍属发菌阶段,菇洞内的温度应尽量地升高,若能保持在20℃左右,促使菌丝尽快爬上土层。覆土调水后仍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覆土层的湿润状态。喷水时间以早晚为宜,如洞温过低时,可于中午喷水。覆土调水后,有时会出现料面菌丝不爬土现象。其原因是调水过急,水漏入料面,以致料面菌丝萎缩,造成料表面菌丝和土层脱离,即产生“夹层”现象。补救措施是停水,通风排湿,使菌丝重新“吊”上料面。也有的是因覆土预湿不足,出现假湿现象,即土块外湿内干,遇到菇洞保湿较差时,土粒变的更干,以致造成菌丝不能爬土,这时应逐渐调水补救。若过早覆土,往往会造成第一、二潮双孢蘑菇出菇部位偏低,甚至形成“沉底菇”,“地雷菇”。若覆土太迟,菇洞湿度偏大,通风不足时,绒毛菌丝易上窜,形成“菌被”,不但消耗营养,而且推迟菇蕾的形成。(二)子实体管理覆土层下出现白色小米粒的纽状物,标志着菌丝开始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出菇期间,菇洞的温度应为14-16℃,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为60%,同时要不断排除菇洞内的废气,换进新鲜空气。双孢蘑菇生产中,自覆土后直到出菇,除常规管理外,应用好下述用水要点,对于确保菌丝数量及菌丝活力、确保现蕾数量与及现蕾一致、确保子实体健康生长及其商品品质等,均具有重要作用。⑴“喷压菌水”床面有菌丝冒出,说明菌丝已发至料底并已在土层内充分发好,已具备了结菇能力,此时应适时喷压菌水。方法是:
本文标题:土窑洞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1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