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
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盛杰辉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提出了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构想,即城市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世纪初,吴良镛先生再次提出了“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新观点,将遗产保护与建设发展统一起来,不仅要保护文化遗产原有风范,又要使新建筑具有时代风貌。子城位于嘉兴古城的中轴线上,是嘉兴城始兴的标志,也是嘉兴历代行政中心所在地。子城对于传承嘉兴历史文脉,提升嘉兴城市品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子城保护来说,城市有机更新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城市有机更新中如何保护好子城,是必须直面的问题。一、子城的历史沿革和保护意义(一)子城的历史沿革1子城,位于嘉兴旧城中心稍东偏南,为历代嘉兴行政中心所在地,西距京杭运河约1000米,范围北至中山路、东至建国路、南至府前街、西至紫阳街,总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子城相传始建于三国黄龙三年(231),周长二里十步,高厚约为一丈二尺,为嘉兴最早的城垣。唐文德元年(888)1《嘉兴府志》、《嘉兴市志》或乾宁三年(896),嘉兴筑外城,由原周围二里十步的子城扩建为周围十二里的大城,依据大运河走势在东侧修筑外城,运河从此成为嘉兴古城西线的天然护城河。元代在子城南面上建谯楼,名“丽谯”。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属陈炳文、陈坤书等攻占嘉兴,于子城内营建听王府。民国2年(1913),浙江都督朱瑞把府中前三进平房拆去海盐建宅,至此,听王府彻底化为乌有。同年,子城内建浙军第二十一团营房,俗称“西大营”。1937年11月,西大营毁于日军的炮火。1938年7月,敌伪在此地建“绥靖司令部营房”,均为日式建筑。1946年,蒋经国在此建“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特设嘉兴青年职业训练班”,并举办晨光夏令营及一些盛大的文娱活动。1949年4月7日,驻扎在西大营以贾亦斌为首的国民党预干团第一总队3000人,在中共组织的策反下,以军事演习为名,离开西大营至桐乡宣布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嘉兴起义。建国后,子城曾先后为陆军乐园、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七医院、一三医院、浙江省荣誉复员军人疗养院和嘉兴电视台用房。(二)子城的保护价值和意义文物的价值通常包涵历史、艺术、科学三大价值,就子城而言,其历史价值尤为突出。城墙是城市的重要标志,子城是嘉兴市内现存唯一的古城遗迹,是嘉兴城市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嘉兴古代城市的起源、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变迁、城市的发展等意义重大。1.子城是嘉兴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对研究嘉兴城市的形成及发展、子城制度的兴废、经济社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嘉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古城。两汉时期南方郡县多无城,而嘉兴较早出现了城垣,即子城,使嘉兴从乡村聚落向地方郡县转变,形成城市雏形。据史料记载,子城始建于东汉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周围曾出土大量东汉时期的文物也印证了这一史实。之后,子城虽屡废屡建,但位置无太大变化,是嘉兴城市历史最重要的实物见证。子城现存城楼、城墙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城楼、城墙的保存位置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仍能清晰地解读出子城的历史地理位置与基本格局。嘉兴自唐代建罗城后,使嘉兴子城从“城”的角色转换为子城。子城制度萌芽于汉,兴于魏晋南北朝,普及于唐,衰落于宋,最终消失于元代,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子城又是嘉兴自唐代以来历代官署所在地,见证了嘉兴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2.子城是体现嘉兴古城位置的一个首要坐标,对于研究嘉兴城市历史地理有着重要价值。根据现有史料,嘉兴古城的布局按照“前朝后市”的形制,以城垣为外限,以官署(子城)为中心,形成封闭的格局,反映了封建秩序。现在,古城内大多古迹已毁,但子城尚存,因此,这对于考证及确定古城众多的历史建筑或遗迹起着重要的坐标作用。子城的历史地位与价值是市内其他文物保护单位无法比拟的,是体现嘉兴历史文化积淀与城市的形成最为直接的载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嘉兴中心区城市设计规划》中明确规定,以“保持老城原有轴线,轴线位于府南街、子城、瓶山……”重点保护子城城楼、子城前广场、子城城墙周围绿化环境。子城使嘉兴城市保持了“前朝后市”的布局制度”,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景观保护意义。3.子城对于研究古城建筑技术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古代城墙发展史中,从早期夏、商、周原始的夯筑技术与简单的堆砌方法,发展到普遍推行的版筑、砌筑技术、夯土技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建筑砖石结构体系的一个高峰时期。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生产大量增长,大部分城墙都是采用两侧包砖、中央夯土的形式。其中包括一部分明长城都用砖包砌。无论数量与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子城是明清时期城墙构筑的又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采用夯土包砖的城墙,并采取的是逐层向上内收的“露龈造”的叠砌式样。子城作为嘉兴市区内唯一古城楼,对于研究城墙砌筑技术的演进顺序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二、子城的考古调查及保护现状(一)子城遗址考古调查及再认识建国以来,嘉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一直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受传统文保思路影响只对精品珍贵建筑进行保护;二是受专业能力限制多关注地上可见的建筑。2010年,因荣军医院启动搬迁程序,以及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市文物局邀请浙江省考古所专家在子城内进行了小范围的考古调查。此次试掘勘察,在子城中轴线中端稍前偏西布置勘探探沟一条,探沟长18米、宽2米,深1.3米,发现四层文化层:第一层,为近年的医院草坪培土层,厚度20~30厘米,夹杂少量瓦件及青花瓷片,和一些军队驻扎于此遗留的子弹壳等遗物;第二层,为现代层,厚15~45厘米,土色灰褐,夹杂大量瓦件及瓷片、钢盔等军用物品。该层内出土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圣谕碑”,据当地人指认,该碑在1970年代尚在地面,作为洗衣板之用;第三层,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地层,厚30~55厘米,土色灰褐,夹杂大量瓦件及瓷片、出土的大量砖头,铭文、规格与今天尚存的“汪伪”时期的绥靖军建筑一致。出土的许多青花瓷片,为明清遗物;第三层以下为宋元衙署遗址,揭露的遗迹见有甬道、排水沟等遗物。甬道以条砖丁砌,两边以规格稍大的条砖砌边,路面中间稍拱起呈“虹面”,以利散水。条砖规格多为长18厘米、宽8厘米、厚4~5厘米。甬道底下以黄泥、石灰掺杂大量瓦片、瓷片作为基础,基础内所见可供断代的遗物,没有晚于南宋时期的。甬道的建筑方法、用材,与南宋临安城遗址的“南宋御街”、“临安府衙署”路面类似。因发掘面积有限,无法判断该甬道附属于何种建筑。排水沟遗迹长6.8米,底下铺设石板,两侧以条砖平砌,排水沟上覆盖以块石。条砖规格与甬道近似,地层关系也一致。排水沟保存完好,可以反映宋元时期衙署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工艺。宋元甬道之下,还叠压着更早期的路面遗迹,为了避免破坏宋元遗迹、又因地下水无法解决,未作进一步探掘。2子城试掘勘察发现的宋元衙署遗址,揭露的甬道、排水沟等遗物,证实了子城地下仍保存有大量古代建筑遗迹的事实。因此,子城区域的保护不能仅是关注谯楼、城墙、民国日式军营等地上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更应把地下蕴含的丰富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保护视野。接下来文物部门应尽快调整保护和工作思路,把子城区域作为完整的古城遗址进行保护,由过去单纯对点的保护扩大到对整个子城遗址的全面保护。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把子城遗址和目前的子城谯楼、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等一起捆绑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便今后向中央申请保护资金和技术帮助。(二)子城的保护现状因历史原因,子城内原有传统官式衙署、园林等建筑现已悉数湮灭,仅存南面谯楼及两侧延伸小段城墙,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谯楼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是浙江省内现存唯一的古城楼。谯楼的建筑形制极具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特色,有着较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另外,子城内现保留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控制下伪国民政府建造的“绥靖司令部营房”4栋,总占地面积4075平方米,营房均为日式形制,是日本侵华的铁证,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子城真实见证了嘉兴1780多年的城市历史文脉,是嘉兴历史文化赖以生2《嘉兴子城衙署遗址的勘察意见》郑嘉励著,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存、发展、延续的鲜活载体,保存至今弥足珍贵。1981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子城为嘉兴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虽为子城,实际上保护范围仅为谯楼及两侧小段城墙,保护范围面积6502平方米。200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子城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仍沿袭市保单位的保护范围。2010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民国绥靖司令部营房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面积12310平方米。至此,子城内受到法律保护的总面积18812平方米,占整个子城区域面积的25%。三、子城区域的保护构想与对策(一)子城的保护构想随着荣军医院搬迁时间的临近,子城今后如何利用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市规划与建设局之前曾委托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耗时一年编制了《嘉兴子城广场片区改造规划设计》,提出了将子城片区打造成以子城广场为中心,覆盖瓶山区块和天主堂区块,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打造,并通过下沉式广场及隧道相互沟通的思路和方法。此规划的设计者试图用现代城市建设的全新观念对子城区域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规划中所谓娱乐中心、商务酒店、中心广场等都是现代时尚的概念,其实就是准备将子城改造成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广场。本文笔者在做子城区域的保护构想之初,也曾参照城市有机更新理论,考虑如何把子城内的建筑和空余土地用逐步更新的方法加以利用,结果无论怎么设想,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就是如何处理子城地下仍保存的大量古代建筑遗迹。最终,本文不得不排除其他方法,把视角回到子城是一座古城遗址的现实上,认识到子城遗址只能按照遗址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保护利用,而遗址公园模式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方案。遗址公园模式是针对遗址保护与利用提出的一种方法,是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对有效保护下来的遗址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将已发掘或未发掘的遗址完整保存在公园的范围内,是目前国内外对遗址进行保护、发掘、研究、展示的较好模式。遗址公园理念的核心是现场保存展示,即以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为保存展示的主要内容,使游客在身临其境时达到有所观,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达到重温历史、增长知识、荡涤心灵的目的。目前遗址公园模式主要有局部重要遗址保护模式、整体保护模式、连片保护模式三种类型。局部重要遗址保护模式。在遗址边界做出标识,勾出遗址范围,显出遗址边界;周边适当建设仿古建筑群以解决旅游管理服务等相关问题,保护区内其他用地保持现状。西安钟鼓楼、碑林、城墙等,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的部分城墙、城门遗址、明城墙遗址公园部分城墙遗址和元大都遗址公园中北城垣,罗马的部分城墙、输水管道、道路等遗址的保护均采用此模式。整体保护模式。严格遵循国际古迹的保护理念,征用遗址范围内的土地,坚持长期、全面的考古发掘,保证呈现原始的遗址形态,有选择有重点地展示遗址。此模式可完整保护全部遗址及环境。日本的平城京遗址和意大利庞培遗址即采用此模式。连片保护模式。在对遗址进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对周边环境及潜在遗址区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考虑当地气候、遗址现状、保护理念的差异等因素,逐步改善遗址环境。连片保护、展示重要遗址,在保护区建立基础服务设施。此模式与城市生活较贴近,有利于化解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意大利罗马帝国大道上部分遗址的保护即采用此种方式。从现实条件来看,子城遗址公园可以采用整体保护模式。首先,子城遗址具备整体保护的客观条件。因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子城虽地处城市中心,但一直以来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其次,子城遗址具备整体保护的资源条件。地上有浙江省内仅存的古代谯楼、城墙。地下经过考古勘探,在十分有限的试掘范围内,揭示的仅是宋元时期衙署的冰山一角,虽然无法作出全面的定性,但是可以判断,子城内尚有大面积的同期遗迹保存。子城作为嘉兴无可替代的重要历史景观符号,子城遗址公园将真实而充分地展示嘉兴从宋元以来(如果进行大面积考古发掘应该会发现更早期的遗迹)的历史文化进程,同时又可提供一个空间场所,为生活在城市中的
本文标题: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对子城保护的构想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1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