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摘要: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分析学生问题意识淡漠的原因,探究适当的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显得尤为重要的问题。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大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活动始于问题。但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无疑可问,不能问,不会问,不敢问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新政治课标指出,教师要恰当地采用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教学,指导学生,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问题意识淡漠的原因,探究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并且问的明,问的准,问的精,问的新,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显得尤为重要的问题。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一)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影响问题意识的一般因素问题意识也称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推动人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政治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在现实的或创设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境中,学生对蕴含问题的情境的一种想要探究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一般受三个因素的制约。1、兴趣。兴趣基于精神需要,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妙。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追求真理。2、主动性。主动性表示认识主体的行为是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认知过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就会主动生疑、议疑、解疑。3、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良好的思维品质,能使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敢问、会问并能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二)学生问题意识淡漠的具体因素学生问题意识淡漠的具体因素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身的因素(1)思维缺乏独创性和批判性。迷信权威,唯书唯上,在这种思维惯性下,学生惰于思考,不敢发问、不能发问。(2)思维缺乏深刻性和系统性。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加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欠缺,使学生难以问的准,问的精。(3)学生对政治课兴趣不足。没有兴趣难以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动力,使学生不想问或者无疑可问。(4)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不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生思维拓展的基础,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思维之花的绽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学生无法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何谈问题意识的产生。2、教师因素(1)教师缺乏问题意识。在政治课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意识不到问题及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只一味强迫学生呆读死记,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师追求将所有的问题讲全,讲穿,讲透,忽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以及追求探究问题成功及满足求知欲后的兴奋和满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机械学习,不想也不愿意提问,对政治课的兴趣下降,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减弱,同时思维品质也无法得到锻炼,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日渐退化。(2)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没有与时俱进。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旧的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观下,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作用,主动探究问题的动力不足。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旧的学生观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看到学生现有的、静态的变化,而忽视学生潜在的、动态的发展,不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善待学生的标新立异,最终不仅使学生提不出问题,甚而懒得去思考问题。新的教师观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旧的教师观极力维护着“师道的尊严”,将师生关系同化于师徒关系,从而使课堂只成为教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转,容易形成盲目惟师的心态,导致一些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对教师的观点更谈不上质疑。3、功利化的课程评价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在唯分数是从的背景下,评价方式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评价往往窄化为终结性考试,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形成,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作为被评价着,自始至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难以体现其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激发。4、课程资源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很少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处处以教材为中心,把教学定位为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教给学生,把教学关注点放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上。但教材的编辑者考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的共性,而且是从编辑者视角出发的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教材的稳定性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因此,教材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识和心里发展上的差异,甚至可能远离某些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生对政治课没有兴趣,阻碍了学生去探究问题的主动性,问题意识的产生就无从谈起。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的策略(一)变讲堂为学堂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前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学生敢于摆脱面子的束缚,不再羞于提问,害怕提问。所以教师要放下知识权威的身段,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配合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由老师为主的讲堂变为学生为主的学堂。在这种氛围中,老师要学会倾听,鼓励学生挑战或者超越自己,对学生不明确的问题,以启发式的方法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明确问题,厘清问题的思路。老师对有价值的问题应及时给与表扬,对不合教学常规的问题也应加以引导和鼓励,千万不要“打棍子”、“扣帽子”,在这种氛围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力就会竞相迸发,许多问题就会泉流涌动。上学期,校外的一堂公开课,上课的老师在讲社会听证制度时,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偏激的观点,班上不少同学附和认同。他说,听证制度都是假的,并举出几个关于商品涨价听证会的事例。但是,教课的老师只是简单对学生回了一句:“不要瞎说,那只是个别现象”,就这样中断了与学生的对话,却没有将学生的疑虑化解。很显然,这堂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它挫伤了学生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二)打造有趣、有情、有动的课堂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关键兴趣是学习之母,也是问题意识的动力来源。在长期的政治课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只有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学生,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设置问题情境,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因问题情境而生疑,因疑而产生困惑,因惑而去思,因思而去问。认知的冲突和矛盾会引起学生最强烈的思考动机,促其动口、动手、动脑,这样政治课堂在“愤”“悱”的情境中,生问题之情,入问题之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例如从生活着眼,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自己的压岁钱保值增值?从社会热点视角,让学生探究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哲学意义;从教材的疑难处,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思考官员和一些主持人的天价字画是否物有所值?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能让学生走进生活,理解书本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同时,情境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品质不断塑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夯实双基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思维源于知识。不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地基,学生就难以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无法形成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双基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状化、体系化、概括化,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在夯实双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互相鼓励互相提问相互质疑,鼓励他们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聚合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大胆怀疑和想象,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锻炼其质疑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善于提问并且问得明、问得精、问得新,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达到一定的高度。为此,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老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例如,在讲企业经营时,可设计三鹿奶粉帝国的倒塌案例,启发学生明确企业应该如何经营?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通过设计习近平访问美国的事例,引导学生用不同模块知识来阐述其政治、哲学、经济、文化意义,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讲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时,可引入克隆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是辛运还是灾难?通过师生、生生探讨,明确结论,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讲述矛盾的特殊性时,可引入孔子对颜渊、仲弓、司马牛关于“仁”问题的回答,指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以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先导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要求我们在评价一堂课好坏时,应将视角主要放在学生身上,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教学过程,要看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要看学生真正的的学习效果如何。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的发现、探索、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价的核心,注重结果性评价,但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运用鼓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倡导学生在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对于有关学习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并通过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提升学生质疑、释疑、解疑的能力。(五)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是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条件“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要大力开发教师自身资源。教师本身就是活的资源。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其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真诚细致的人文关怀、缜密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去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应全面的提升自己的素质。2、注重挖掘学生资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课堂教学可资利用的课堂资源。因为这些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连,教师通过以此来设计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动力。为此,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去捕捉、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要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3、充分利用和拓展政治课教材资源。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观念的转变,应联系学生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将新闻、时政热点、影视等资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政治课的教学体现时代性、实用性、生活性以及趣味性,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4、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1)开发利用图书报刊资源。教师应组织学生建立各种兴趣小组,阅读小组,引导学生开展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研究性活动,布置相应的阅读和课题任务,促使学生勤用学校的图书馆或阅览室,查找资料去解决相应的问题。(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教师利用网
本文标题: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2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