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考政史地综合试题设计12例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持续强降雨,造成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发生了超过1991年的大洪水。但是灾害损失却大大减少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制定科学详尽的预案,科学调度洪水,启用行洪区,调配抗洪物资。②防洪工程发挥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人、财、物对淮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这些治淮工程发挥了明显的效益。③七个行蓄洪区的群众做出巨大牺牲,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迅速撤离;启动行洪区,有效减轻防洪压力,使淮河干流堤防没有发生重大险情,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1)简述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2)淮河中下游的安徽省曾提出,要把安徽建设成为中国的鲁尔区。请问安徽省提出这一口号是基于什么样的条件?(3)历史上南宋和金曾划淮水而治。宋金对峙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带来了什么影响?(4)在抗洪过程中人们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二、材料一:古城楼兰在两千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西晋年间,屯田士兵4000人,横断注宾河(即孔雀河),灌浸沃野。丈田三年,积粟百万。材料二:由于生产工具和水利技术的发展,唐朝时引水灌溉已由下游三角洲移向山前地带。山前绿洲的发展,增加了河道中引走的水量,特别是春季,河流来水量很少,而播种用水量大,常造成河水断流。…位于下游三角洲上的绿洲如楼兰、古米兰、且末古城和尼雅等地就此不得不一一放弃。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所有下游绿洲尽数被掩埋在现今丝绸之路以北100-200千米的沙漠之下。材料三:楼兰地区的变化,仅仅是西部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这警示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西部地区的开发要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决制止新的毁林毁草开荒;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和学过的历史知识,分析古楼兰兴盛和繁荣的原因。(2)水资源是绿洲最珍贵的财富和生态平衡的关键,请从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楼兰古城衰落和消失的原因。(3)结合材料,谈谈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三、材料一:黄河以其生命之水孕育了中华民族,浇灌了中华文明,但历代以来,黄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黄河下游易淤易决,洪水经常溃堤泛滥。因此,黄河曾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近年黄河下游连年断流,给下游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仅据1995年估计,由于黄河断流给下游带来的损失就有60亿元。黄河连年断流,最终能否变为一条内陆河流,已成为世人关注的华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区域\朝代\人口状况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西汉唐朝明朝清朝黄河中下游地区42.832.330.4120.0江淮地区15.223.475.7262.9每百年泛滥次数5.710.337.537.5--《历史视野中的人口与现代化》《自然·文化·人地关系》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于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筑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丛谈》(1)根据材料一说明黄河的两大忧患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黄河两大忧患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列举我国古代远古、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的史实。(4)请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治理黄河、预防水患?四、材料一:近几十年来,黄河下游连续出现断流。2000年黄河流域出现大旱,来水量降到了建国以来最低点,但黄河下游却出现了自90年代以来首次无断流的现象。材料二:黄河水系图(1)写出上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水电站)B________(水电站)C________(水利枢纽)D________(支流)(2)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3)若不考虑上中游来水,下游地区易出现断流的主要自然________________(4)2000年黄河之所以没有出现断流,主要原因有:国家黄河管理委员会加强了对黄河水的调度,使黄河水在上中下游得到较合理的分配;同时适当提高了黄河用水价格,纠正了过去大水漫灌等浪费水源的做法。国家的上述做法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5)黄河流域是中华悠久历史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从距今80万年到四、五千年的古人类遗址包括了________人、________人、________人、________氏族和________文化遗址等。(6)我国政府对黄河的治理,行使了哪些国家职能?五、材料一:材料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的人口统计表(2000年)国家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基斯坦孟家拉国人口(亿)2.831.691.451.2712.9510.002.031.301.24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2)材料所示国家中,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前两位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世界历史看,城市化趋势是如何出现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4)材料一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5)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避免我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环境问题,国家和企业应该怎么做?六、2005年3月,二会代表齐聚首都,共商国是,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大会核心议题之一。材料一:1970年美国和英、西德、法国、日本在工业生产总值、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70年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日本工业总产值37.86.510.16.59.45出口贸易15.26.812.26.46.9黄金外汇储备15.54.714.65.35.2--《世界史》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0%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共同市场(欧共体)对美国出口的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了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了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西北大学等编《世界现代史》(1)上述材料反映西欧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有何重大变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何表现?(2)上述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2004年中美消费情况比较表种类单位中国美国石油百万桶/日720煤炭相当于百万桶/日800574钢铁百万吨258104汽车每百万人拥有量24226材料四:为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国内专家提出修建缅甸实兑至云南昆明的输油管道。(如图)(3)简要分析从实兑至昆明的输油管道比经马六甲海峡输的好处___________,中国另一条在建的跨国输油管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中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国,一会儿跟发达国抢资源,一会儿跟发展中国家抢市场。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中国与美国比资源消费好像拿一个正在发育的孩子和一个成人比身高每年增长多少。这说明:_____________。以发电耗能为例,中、美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材料五:无节制地消耗资源造成我国能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严重问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有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我国水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404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钢铁工业冶炼每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外2-4倍。2003年中国GDP仅占世界的4%,却消耗了世界1/4以上的钢产量、30%的煤和一半的水泥,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水土、植被、土壤的破坏和污染,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诱发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严重后果。材料六: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2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5)联系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6)联系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党和政府应如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七、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发展现的重要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2)图二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价值(3)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GDP是硬道理,甚至不惜以盲目建设、破坏资源、浪费资源、降低效益等为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新发展观的正确性?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务院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但是各项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好,关键在于搞好配套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并且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理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图。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中线和东线调水方案,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2)2008年北京人有可能喝到长江水。北京人喝的长江水来自哪条调水路线?该线自南向北依次经过哪些省市(写简称)?(3)概述隋朝和元朝开凿运河工程的目的和作用。(4)我国政府对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九、材料一:乙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摘自刘禹锡《竹枝词》)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摘自温庭筠《烧歌》)(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如何看待它?材料二:以下数据摘自中国人口信息网时间(年)1661(顺治十八年)1691(康熙三十年)1751(乾隆十六年)1958195919601961人口数(万)8490110232056065994672076620766859(2)材料二中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1960年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材料三: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当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响起时,50多年前359旅在南泥湾开荒生产的火热场面仿佛又展现在人们眼前。50年后,南泥湾的群众依然用着当年当战士们用的那种镢头,但他们不再用它开荒,而是用它在山上种树植绿。--摘自2000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50年前开荒50年后种树》(3)材料三中50年前开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时这一运动有何历史意义?50年后种树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材料四:2003年7月,我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动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积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结合材料四回答(4
本文标题:地理高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5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