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均衡化问题的研究吴鹏
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均衡化问题的研究导师:李艳华汇报人:吴鹏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汇报目录•问题提出•选题意义•主要内容•文献方法问题提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会出现教育不公平现象?即在城乡二元化的体系下,由于哪些因素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城市与农村教育失衡现象。同时对题目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城乡二元结构,将其定义为:以社会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与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教育公平,将其定义为: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选题意义•理论意义教育公平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中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教育公平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同时也倍受国家以及政府部门的关注。本文试图分析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出现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并且详细的论述其因果关系,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这一研究将具有几点理论上的启示和意义。(1)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教育公平的内涵,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的引起人们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关注与重视,推动城乡教育公平理论深入的研究。(2)有利于明确我国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目标和内容。在我国城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长期性,但同时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同阶段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的。(3)有利于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理论上的思路与建议。通过对城乡教育均衡化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城乡教育公平的因素,从原因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城乡教育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状况也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城市的教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本文对影响城乡教育不公平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一下问题的解决。(1)有利于在实践上更好的推动城乡教育公平,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2)有利于“三农”问题更好、更快地解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农村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普遍素质得到了质的飞跃,才能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3)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实现不仅要求经济文明的实现,同时还需要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取得同步的飞跃。因此,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城乡居民平均收入的差距对教育均衡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居民平均收入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平均收入的差距,对城乡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城乡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层次结构也存在明显差距。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基本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尚处于普及初中和小学教育阶段,地区间不均衡性也相当突出。•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与教育均衡的关系。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本文主要利用教育资源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教育设施和教育制度来分析城乡教育的差异。①教育资源在物质方面的表现就是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比不上城市,由于在教育基础设施上的差别,农村子女不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他们可能会为“摇摇欲坠”的校舍担心,他们也不会接触多媒体之类的先进的教育工具,其受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子女。②在教育制度中,我国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现象,以培养尖子、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为旨的精英主义路线,形成了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分治的另一重“二元结构”,这一人为地制造和扩大学校差距的制度,在基础教育十分落后的时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现在的功能完全是反教育性的。这种等级化的公立学校制度违反了义务教育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的宗旨。城乡二元、重点和非重点二元这种双重的二元结构,是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最基本的制度结构。•城乡户籍制度的差别与教育均衡的关系。户籍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也是比较重大和直接的。城市户籍的学生可以利用更充分的教育资源,享受更先进的教育基础设施,而农村子女只能在落后的农村学校接受教育。同时,在城市务工的农村子女如果要进入城市学校进行学习,由于户籍的原因,需要一笔高额的借读费或择校费,而这笔钱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村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额,如果不能支付,只能牺牲他们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了。•针对城乡教育的现状提出具体的有效地解决对策。我们追求教育平等,必须着眼现实,从现状入手,选择可行性策略,针对问题进行改革,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使政府有关部门、教育决策者及公民了解在教育平等方面现存的问题及性质,从而做到解决问题有方向性和针对性。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为城乡教育均衡的真正实现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②全面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在各地区教育条件差异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农村教育机构和教育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集资办学,是实现教育平等的重要一环。③推行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户籍差异,为我国城乡子女在平等的身份和地位上接受学校教育,为我国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提供制度保障。理论基础与文献资料•理论基础①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论。自由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功能主要是:人的社会化,即社会整合功能,因为“教育是生活的社会延续手段”;促进社会平等化的职能,通过免费的公立教育能够改善处于不利地位人群的状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自我完善功能。②教育公平的一些主张。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即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这种权利“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等任何区别”;“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③我国关于教育公平的制度主张,新中国对教育公平的高度重视,直接来自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追求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理想,国家推行了一些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2001年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首次将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原则,更加关注处于不利人群受教育问题。努力为公民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教育公平问题直接纳入了法律范围,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关注。④国内外关于教育公平的一些研究。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以及线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等;国外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些措施包括韩国的平准化教育、巴西的助学金补助金计划、芬兰的个性化教学辅导等。•文献资料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解读中国教育》;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中国人力资源部,《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S·鲍尔斯,H·金蒂斯,《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郭翔宇、颜华,《统筹城乡发展—理论、机制、对策》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量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均衡化问题的研究吴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6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