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达到以上的目标,仅仅依靠课上阅读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扩大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感、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积累中,我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就能较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课外阅读的意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引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教师的期望、家长的嘱咐、学生群体中的从众效应、学生自身的功利心理等;也可能是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对阅读活动本身的热爱、对阅读结果的期待等。由众多不同的原因所引起的学生阅读动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由阅读活动以外的因素引起的阅读动机不易持久,不易迁移且副作用明显,如可能导致学生阅读时装模作样,“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等。由阅读活动内部的因素引起的阅读动机,源于学生对阅读活动本身的需要,则能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产生持久、强大的动力,对阅读的质量与效果产生良好的影响。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把自己喜爱的、学生也喜欢的美文、趣文,经常在学生面前作有声有色的朗读,饶有兴味的赏析,让学生产生共鸣,接受感染,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同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这就是说,老师要凭借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验,以情感的感染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以自己的酷爱读书来促使学生喜爱读书。说白一些,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先让自己喜欢,和学生同爱读书,让自己的兴趣感染、激发学生。同时,我还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并对此大加赞扬和鼓励,这样就会在班级里形成热爱阅读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其随意翻翻看看,学生也必定会被五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奇妙有趣的书名、丰富新奇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同时还会被那里的读书气氛所感染。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往往会流连忘返,产生跃跃欲试、渴求阅读的激情。这是环境激发兴趣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阅读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发展已被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久,并得以巩固,教师必须“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否则这种阅读兴趣就会如昙花一现,对阅读能力的发展起不到作用。我的具体做法有:1.训练学生形成浏览和速读的能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都去精读。但有时候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要教会学生略读的本领即浏览和速读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书海中泛舟采撷,游刃有余,激起阅读的兴趣,而不是茫茫然不知所以。如可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的印象,借此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寻找可用的资料。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技能,在课外阅读中练习扫读、跳读。特别要做到的是:教师还应该在课外阅读课上着重训练学生浏览和速读,并在读前设疑、读后解疑,以培养学生吸收、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样一定强度的训练,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从而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巩固课外阅读兴趣。2.训练学生形成“读后说”“听后说”的能力。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在读后或听后复述大意,简说要点,回答问题。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锻炼了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随着说读和说听的交互使用,阅读的内容不断扩展,阅读兴趣也不断趋向稳定、巩固。采用这个方法更需要的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这个训练要求,一定要找机会在课堂上给予体现出来,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一纸空话了。可不定期地利用课堂上几分钟的时间,开辟一个如“今天我来说书”式的趣味性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以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形成这种“读后说”“听后说”的能力,不断增强阅读兴趣,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3.训练学生形成精读、笔读和诵读的能力。精读是对阅读的精华部分进行分析、理解、鉴赏、评价,将课内学到的读法运用于课外阅读。笔读是指在读的过程中圈划、批注、摘记、写体会等,也就是用笔记的形式巩固和反馈阅读所得。诵读是把精读的感受用有声的方式表现出来。通常我们会把这三种方法在讲读课文、课外摘录、课堂朗读这三个渠道上分别体现出来,但把三者结合起来训练更能加深理解,增加积累,体验阅读的乐趣,领悟做人的道理,接受美的熏陶。我常结合作文教学、班队活动等阵地,加以有机地结合训练,开展一些比赛、展示等活动,如让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一段美文进行赏析、体会、朗诵,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较好的阅读训练效果。三、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检验他们的阅读成果,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巩固和发展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必须做到五个落实:(1)时间落实。把课外阅读时间列入课程表,保证自由阅读时间。(2)读物落实。订购各类读物,达到平均每个学生20本以上,开放学校图书室、建立班级图书角、布置家庭小书房等。(3)辅导落实。每次不超过15分钟,着重解决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问题。(4)笔记落实。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要求学生写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如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价型和想象型。(5)活动落实。活动形式多样,如:比赛和评比。其内容包括朗诵、讲故事、佳作欣赏、快速阅读、演讲、读书知识竞赛、展示读书笔记、张贴手抄小报等。如我定期利用班会开展古诗朗诵会,就会在班级里掀起读古诗、背古诗的热潮,引发学生欣赏中华文化瑰宝的兴趣。许多同学一学期下来,装满了一肚子的唐诗宋词,和他们谈话冷不丁冒出一句文绉绉的诗文,令老师欣赏,令同学羡慕,也让他们极大地体验了成就感,进一步激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信息发布会。其内容包括好书介绍、读书报告交流、社会热点讨论、阅读专题展览等。如我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了“好书介绍”栏目,经常结合课文的学习,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栏目中就介绍与之相关的名著《水浒传》,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安排《安徒生童话集》简介等。有时还结合时代介绍杨红英的马小跳系列丛书,引导学生或去图书馆借阅,或自己去书店购买。每节语文课伊始阶段,我总留五分种给学生上台“作秀”,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最近看过的好书。这些活动引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寻找资料、发表观点的能力。游戏和表演。具体形式有猜谜、成语接龙、填写对联、童话表演等。如我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在班队课上组织一次“我读书,我快乐”的活动,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读书意义的名人名言,在课上全班每人说一句作“开火车”的游戏,并制作书签,写上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或摘录一句优美的语句,同学间互相赠送。这个活动生动有趣,符学生的口味,因此让学生铭记在心,深受教育,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地发展,从兴趣到乐趣,最后升华为志趣。随着阅读兴趣的发展,学生的阅读量也大大增加。学生书读得越多,获取的信息就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从而养成读书的习惯,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以上就是我多年抓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点肤浅做法,然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的持之以恒,要重视抓好开端,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特别要坚持正面引导,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21世纪是崭新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使教育的变化向高层次、高学历的方向发展。为适应技术、知识密集型社会劳动的需要,知识重组、原有学科的进一步分化和综合,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据一组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数据表明,人类对外界的感知中,五种感官所占的比例大小不等,其中83%是用视觉实现的。可见,通过阅读对人类获取新知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尽所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兴趣容易消失,其特点是: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为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使其获取较多的知识,教师必须用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让学生们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准备笔记本,记下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也会积累不少语言。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教师也经常统计,对语言积累本也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仅仅做到这些还很不够。因为教师单单从数量上看,会感到心满意足,然而细看,质量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大多数学生都是迫于教师的压力,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敷衍应付。有些学生虽然乐于积累,却不善于积累。那么,究竟该怎样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刚刚开始阅读课外书籍时,如何指导他们有效地、正确地阅读是非常关键的。1、激发兴趣。每节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动人的故事,有趣的笑话,美丽的童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谈古说今,这样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诱惑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知识渊博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读书的冲动——我也要读书。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读书,与书交朋友。再比如说我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就常常使用比较、想象、情感朗读等赏析方法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其次,也可以采用在一定时间内展示学生的积累成果,或朗诵、或交流。教师再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们积累语言的动机,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也增加了他们的信息量。2、指导方法。在获悉学生有阅读欲望后,所要做的第一步就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因为阅读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阅读质量和阅读习惯。比如可以采取领着读的办法,借助配套读物与学生一起阅读。先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查字典,理解词语,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细读,从书中找出答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从文中摘录优美词、句、段,最后进行练笔,把阅读后的体会写出来。如果要让学生对所学语言有更深刻的记忆的话,就可以采用一下几种方法:(1)背诵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但却不是死记硬背,须在阅读时进行准确的感知和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不懂课文不能背诵课文。有些名言警句、诗歌,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则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当然,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就选用哪种方法。此外,还应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应让学生知道,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2)摘记法。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上网、看电视或与人交谈时,把自己从中学到的优美词汇或语句摘记在本子上,也可以用文摘卡片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对摘记的优美词句,把
本文标题: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7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