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10题)1、各种著名的教育人物:卢梭:“自然教育”;儿童教育分成4个时期裴斯泰洛齐:“教学心理学化”;教育要适应自然赫尔巴特:把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福禄贝尔: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内在”生长法则:“幼儿园”冯特:1879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独立。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独立霍尔:先驱者之一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独立。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2、教育行动研究的三个基本特征:①在行动中研究②对行动的研究③为行动而研究3、{依恋的4各阶段}①前依恋期(0—6周)②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6-8个月)③依恋关系形成期(6-8个月—18个月)④互惠关系形成期(18个月—2岁以后){4种类型,安斯沃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抗拒型依恋、混乱型依恋4、学习迁移的分类:P283会变细: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分为:正迁移、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影响方向,分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不同层次,分为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根据迁移的范围,分为一般迁移、特殊迁移根据迁移的相似性程度,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根据迁移的意识程度,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智力和能力(2)认知结构(3)心理准备状态二、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教师的指导(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二、名词解释:(4-5题)1、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2、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介于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3、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4、依恋:是指婴儿对熟悉的人(父母或照顾者)所建立的亲密情感联结,进而对其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如追随、寻求与依恋对象的身体接触等。5、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学习的影响,也包括新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对已有学习的影响。6、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的状态,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比较固定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因此,定势本质上反映了刺激的时间序列模式如何影响问题解决。7、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是往往只看到某种事情的通常功能,而看不见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功能固着的程度还与最初看见它的功能的重要性有关,早期功能越重要,功能固着越明显,功能通融越困难。功能固着影响人们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8、专家型教师: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三、简答题:(4题,需分点答)1、成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指能够运用广泛的结构良好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教师。【特点】①专家水平的知识②高效③创造性的洞察力【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3、儿童时期出现的问题:【幼儿期健忘】成人一般只能回忆起3—4岁以后发生的事情,对于之前发生的事情,极少有人记得。【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指个体能够接受感觉信息、选择信息和建立信息关联的能力。包括:听觉统合失调、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系统统合失调、本体感觉统合失调等7种。【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以注意障碍和/或多动为主要症状的身心疾病。【和儿童好动现象的区别】①多动症儿童的注意障碍表现在对所有活动都难以保持注意力;好动儿童对感兴趣的活动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②多动症儿童在各种活动中的自控力都较差,好动儿童在外界的约束下可以控制③多动症的症状往往持续到青春期,好动儿童随着长大逐渐消失。【偶发记忆】儿童尤其是年幼儿童的记忆目的性较差,在记某些材料的时候,往往把一些不重要的东西记住,而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忘记了,这就是偶发性记忆,是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记忆现象。【口吃问题】说话不流畅、中断或反复的现象。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画图+说明P22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总体上呈倒U型关系,且受学习任务难度的影响,该规律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具体地说,学习动机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学习,而当动机保持在最佳水平时,则可以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过低时,个体对学习活动态度冷漠,学习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智力和能力(2)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在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心理准备状态。个体的心理准备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定势、自信心和紧张程度等。二、客观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一般来说,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逻辑层次明晰的材料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形成积极的迁移。概括性较高,体现一般原理原则的材料也有利于增进迁移。先后学习的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越多,相似性越大,或者学习的目标与过程越接近和类似,那么积极迁移也就越容易生成。(2)教师的指导。教师有意识的指导能令学习者发生正迁移。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对学习材料进行必要的概括总结,还可以直接教给学生一般性的原理原则,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践。(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主要指学习时的外部物质环境,如学习时的场所,环境的布置,教学或测验的人员越相似,学生就越能利用有关的线索,提高学习或问题解决中的正迁移。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划分为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8对矛盾:(1)信任感——不信任感(0—1岁,婴儿期)任务是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发展其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2)自主感——羞怯感和怀疑敢(1—3岁,儿童早期)任务是使儿童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怀疑,体验意志的实现。(3)主动感——内疚感(3—6岁,学前期或游戏期)任务是使儿童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勤奋感——自卑感(6—12岁,学龄期)任务是使儿童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5)同一感——同一感混乱(12—18岁,青春期)任务是青少年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6)亲密感——孤独感(18—25岁,成人早期)任务是使青年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繁殖感——停滞感(25—50岁,成年中期)任务是使成年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完善感——绝望感(50—死亡,成年后期)任务是使老年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四、论述题:(2题,先总后分,并且展开讲)1、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遗传对动物行为能力的影响。屈赖恩:走迷津能力实验。高尔顿:名人家谱法。双生子研究(2)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3)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①首先,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②其次,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③此外,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受遗传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2)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结构:①影响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②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3)认知发展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在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并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②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功能亚阶段(心理特征自我中心性)+直接思维亚阶段(没有形成分类的能力)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序列化(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事物)和类包含的能力(能处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个体不再局限于有关具体体验的推理,而是以更加抽象、理想化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3、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1)观察学习的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动机过程(2)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观察者因素(观察者的期望、信念、自我有效感、知识等认知因素对学习行为的影响非常大)环境因素(行为主义非常强调外部环境,尤其是奖励等诱饵对行为的影响)行为本身的因素(示范行为本身是有意义的、符合观察者的期望)(3)观察学习与示范教学:①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②确立示范行为的机能价值③引导学习者对观察到的对象进行表征④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⑤给予及时反馈与强化以增强行为动机4、布鲁纳与奥苏伯尔的比较:(比较奥苏伯尔与布鲁纳在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学习条件、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布鲁纳的认识--发现学习理论】P1931、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思维的研究》、《认识心理学》、《发现的行为》2、布鲁纳的学习理论:①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而知识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布鲁纳又称之为“编码系统”,它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的类目,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②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含三个并行的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即运用适当的方法,将新知识转化为适合新任务的形式,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3)评价,即对知识转化的检查,可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符合新的任务,或运用得是否正确。③一方面强调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另一方面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④认为发现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学习者要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布鲁纳特别强调知识学习中认知需要和内部动机的作用。⑤发现学习对于学习者的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3)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式3、布鲁纳的教学理论:(1)结构课程论:认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主张将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的中心位置,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一个学科围绕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态度和方法而形成的整体知识和思维框架。(2)发现式教学模式:提倡发现法。①发现式教学的基本步骤: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使学生体验到问题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探究的欲望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4、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作结论的材料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到应有的结论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解决问题②发现教学模式的特征:1、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的组织和提取注:其的学习理论既注重知识的理解,又注重能力的培养,但其学习和教学理论完全抛弃知识讲授和接受学习的观点有失偏颇。【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知-同化“理论)】1、奥苏伯尔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
本文标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7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