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高淳海gaochunhai211@163.com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变态心理学概述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常见精神障碍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内容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是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二、科学简史•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体液学说“心理是脑的功能”5世纪到16世纪宗教神秘主义魔鬼附身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唯物的思维---心理异常19世纪末-20世纪初延续至今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行为主义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著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性冲动”(Libido)等概念,•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精神分析理论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释梦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2、5个判断(1)力比多(libido)——生物活动本能,心理活动的动力(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3)心理结构——不同的意识层面和人格构成——三个“我”(4)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5)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固着焦虑压抑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1)“固着”。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条件;心理刺激太多心理刺激太少性心理“固着”性心理“退行”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性心理发展受到挫折(2)焦虑“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时常体验焦虑与紧张。(3)压抑----克服冲动的心理过程•巴甫洛夫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斯金纳•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马斯洛、罗杰斯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人们的心理特征服从正态分布一、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内省经验标准一是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社会适应标准行为符合社会准则,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感知、思维、自知力等知、情、意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2、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二)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也就是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在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幻觉是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是一种严重的心理过程障碍,也是常见的精神症状。在精神病住院者中,其发生率约为40%。它可以出现在意识清晰状态,也可能出现在意识障碍时。幻觉分类(1)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①幻听;②幻视;③幻嗅;④幻味;⑤幻触;⑥内脏性幻觉(2)按体验的来源:①真性幻觉;②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假性幻觉: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它产生于主观空间,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3)按产生的特殊条件:①功能性幻听;②思维鸣响;③心因性幻觉(三)感知综合障碍在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时产生变形。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联想活动量和速度方面的障碍1、思维奔逸:音联意联、随境转移2、思维迟缓3、思维贫乏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5、破裂性思维:语词杂拌6、思维不连贯:存在意识障碍7、思维中断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10、病理性赘述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12、语词新作13、逻辑倒错性思维1、思维奔逸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量增多,转变快速(语量多,语速快),新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随境转移,音联、意联。这种病人往往表现出思潮澎湃,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地涌现出来,而且说话语流增快,口若悬河,高谈阔论,出口成章。2、思维迟缓抑郁性的精神障碍。思维过程十分缓慢,联想困难,思路阻滞。有时,概念在脑子里停留很长时间而不能顺利地表达出来。对问题反映迟钝,回答问题十分困难,拖延很久,难以出口;有时,在再三重复和催促下才能回答,内容也很简单。患者常诉说自己脑子变得笨拙和迟钝,思考问题非常吃力,脑子里好像一团浆糊似的。患者即使写一张条子也极感困难,甚至无法完成。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躁郁症抑郁状态。3、思维贫乏外表与思维迟钝相似,本质不同。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简单答以“不知道”或“没有什么”,平时也不主动说话,自述“脑子空虚,既无可想的,也无可说的”,但病人对此漠然处之。严重的患者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常与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相伴出现,构成精分的三项基本症状。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4.思维松驰或思维散漫--精分早期表现:联想松驰,内容散漫,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以致使人感到交谈有困难,不明其主题及用意。“答非所问”5、思维破裂(破裂性思维)精分的特征性症状表现: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联想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句子结构完整,句与句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产生,言语更加支离破碎,成为语词杂拌(wordsalad)。6、思维不连贯语词杂拌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言语更为杂乱,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7、思维中断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又无明显外界干扰等因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这种思维中断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有的患者在回答医生对上述现象的提问是说:“当时我心理明白,但脑子里一片空白”。多见于精分。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插入指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其脑中,不受其意志支配。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力量夺走了,称为思维被夺。两种症状常可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可与思维中断相交替出现,是诊断精分的重要症状。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患者体验到思维不受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强制性思维与思维插入及思维被夺区分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自己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强制性思维时,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分,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0、病理性赘述以思维过程的主题转换中带有粘滞性,停留在某些枝节问题上而抓不住主要环节为其主要特征。多见于各种大脑器质性损害所致的精神障碍。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多见于精分。特点: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了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12、语词新作特点:病人创造一些文字、符号、图形,并赋予特殊意义;有时把几个无关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新词,以代表某种新的要领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的新的词。多见于精分青春型,常与破裂性思维同时出现。13、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特点: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题,又缺乏逻辑依据,但坚持己见,不可说服。多见于精分。可见于偏执狂以及某些病态人格。(二)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1)妄想的特点:①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②坚信不疑,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③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2)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常见种类如下:①关系妄想②被害妄想③特殊意义妄想④物理影响妄想⑤夸大妄想⑥自罪妄想⑦疑病妄想:虚无妄想⑧嫉妒妄想⑨钟情妄想⑩内心被揭露感1、关系妄想(援引观念或牵连观念)病人把周围环境中一些实际与他无关的现象,都牵连到自己身上,并错误的认为都是针对他的,常与被害妄想交织在一起。病人坚信别人的咳嗽、关门、谈笑、议论等一切活动,以至于收音机广播、报纸刊登的新闻等都是别有用心,对他而发的。关系妄想的内容多数对患者不利。2、被害妄想多见于精分,偏执型。最常见。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谋害和破坏。例如认为周围有人或某个集团正在阴谋利用种种卑鄙的手段公开或隐蔽地诬蔑他;他正受到监视,可能要被捕或遭暗杀;他的食物中有人放了毒药;他的健康受到破坏;他的财产已被掠夺等。在妄想支配下,病人可出现拒食、自杀以及攻击、报复等行为。3、特殊意义妄想在上述关系妄想的基础上产生。病人认为周围人的言行、平凡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赋有特殊意义。妄想结构多较抽象和脱离现实。4、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等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电波、超声声波,或特殊的先进的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5、夸大妄想聪明才智、美貌、体力、金钱、名誉地位、权势等都可以是夸大的内容。患者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的后裔。可见于躁狂型精神病和器质性精神病。6、罪恶妄想(自罪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或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食自杀,患者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主要见于抑郁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7、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身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如认为脑内长有肿瘤,全身各部份均被癌细胞侵犯,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等。严重时患者认为“自己内脏腐烂了”‘“脑子变空了”、“血液停滞了”,称之为虚无妄想(delisionofnegation)。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8、嫉妒妄想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所爱。为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或截取折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寻找私通情人的证据。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9、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被异性所钟情,而不是指患者本人的单相思现象。因此,患者采取相应的行动去接近对方,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羞于示爱,或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反复纠缠不休。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10、内心被揭露感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
本文标题:变态心理学gch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69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