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变色龙教案设计修改稿
-1-《变色龙》教学设计契诃夫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理解、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讽刺小说对比、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课文主题,了解沙皇统治腐朽专制的本质。重点、难点:1、理解、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讽刺小说对比、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2、小说主题的理解。教学策略1、朗读、听读法2、自主学习3、合作学习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动物变色龙图片,请同学自由发言。你认识这种动物吗?你知道这种动物的特性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小说题目也叫《变色龙》,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的作品,塑造了一位真正的变色龙。二、交代目标:教学目标:(屏幕)(1)掌握文学常识及课文基础知识。(2)朗读、听读课文。(3)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三、作者简介:(大屏幕)契诃夫(qìhēfū)(1860—1904),俄国短篇小说家。享有世界声誉,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时代背景:(大屏幕)《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2-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所以说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四、(检查预习)速读课文,圈画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契诃夫:(qìhēfū)“逮住它”的dǎi,还有dài的读音。区分:单用这个字的时候,读成“dǎi”;和别的字组成词的时候,读成“dài”,比如逮捕。“戳”字易写错,注意与“戮”“谬”区别。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魁梧(kuíwú):(身体)强壮高大。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伶俐(línglì):聪明、灵活。恐吓(hè):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5、听读录音,整体感知(使用教材配套录音带)本文主人公是谁?用简洁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主人公是奥楚蔑洛夫。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结果不了了之的故事。)6、再次速读课文,思考问题问题一:按照小说故事情节,把本文分为3部分,并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在自主思考前提下,小组内合作探究,之后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后,教师引导并明确。)【明确: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7、整理笔记,消化理解8、小结9、板书变色龙契诃夫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故事情节:开端:发现了“狗咬人’案件发展和高潮:处理“狗咬人’案件-3-结局: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2、理解、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讽刺小说对比、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3、理解小说主题教学重难点:1、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2、理解、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讽刺小说对比、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一、导入新课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变色龙”的典型形象。他身上到底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又是如何为读者成功展示这一典型形象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小说。(出示教学目标)二、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主题思考提纲: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变化)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一)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后找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变了5次,分别是“疯狗→小狗→下贱胚子→名贵→野狗→伶俐。特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2)、这条狗是否是将军家的狗。(二)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试着找出来,并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一会儿说给同学们听一听,让大家听听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不过多限制学生思路,先让他们自己欣赏鉴别,作好标注,之后大胆自由发言。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抓住本文的核心知识,引领他们不知不觉中突破本文的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人物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4-知识点:理解、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讽刺小说对比、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对话描写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体会掌握,可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以强化。对比手法学生一般也能说个差不多,教师不要包办,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夸张手法是个难点,学生不一定说得清,教师在此时要结合故事情节进行通俗讲解,之后再让学生结合具体情节再用自己的话说,效果可能会好一些。对于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只掌握第一个。)(知识点:夸张:短短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运用夸张,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给人以深刻印象。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变换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而而奴颜婢膝,一会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其他次要人物描写方法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简单温习一笔带过: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奥的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三)问题探究:(1)、本文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2)、小说4次提到“军大衣”,请联系课文体会相关语句作用。(3)、小说主题理解自主之后合作解决问题明确:(1)用变色龙作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2)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把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和它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作者以“军大衣”这一服装.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转风使舵的狡猾。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5-皇走狗的丑恶心灵。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是第三次写他的军大衣。这里穿大衣则是心冷胆寒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并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罢了。这里的一“脱”一“穿”,忽冷忽热,把奥楚蔑洛夫凌弱臣强的丑态暴露无遗。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军大衣,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总之,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3):《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三、拓展与延伸:(机动灵活,为写作练习打基础)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继续去别的地方搜刮民脂民膏。*又遇见了一起类似狗咬人的案件,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或者处理得更圆滑了。*去找普洛诃尔套近乎。*去将军家邀功请赏,在此之前到首饰店索要一些金银珠宝,一并送给将军。*“买”一只小狗送给将军的哥哥。*去赫留金工作的首饰店寻点儿麻烦。*去纠集一批地痞流氓准备欧打赫留金。……四、教师小结:一条可怜的小狗,一个无辜的人,一个荒唐的警官,一群可笑的看客,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令人感到沉重压抑的故事。当然,大家读文学作品不是仅仅为了博得一笑,而是为了能从中-6-学到什么,这也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诸多名著为什么千百年来会让人常读常新的原因所在。(再品读你感兴趣的部分,品一品,想一想,悟一悟,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五、布置作业续写: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发生的事,200字以上。要求: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有能力的话,可以运用夸张、对比增加自己习作的感染力。)四、板书设计奥2、小狗4、名贵6、伶俐是楚蔑—————————————————————→将军家的狗洛夫1、疯狗3、下贱胚子5、野狗不是
本文标题:变色龙教案设计修改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0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