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古代汉语第四讲-郑伯克段于
第四讲《左传》之《郑伯克段于鄢》2郑伯克段于鄢3关于“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讲“微言大义”,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认为有些内容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一些纪录和《春秋》有出入。迄年比《春秋》(前722—前481)晚28年(迄于前453年)。4《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原称《左氏春秋》,汉朝时改称《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亦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人所著或加以增补。关于《左传》5《左传》时间《左传》以春秋时期鲁国年号为时间线索,记录史实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6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春秋》经文:7背景资料郑庄公,即春秋小霸,姬姓,郑氏,名寤生,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743至前701年在位。其祖父郑桓公为周宣王之弟,受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以此为氏,战死。其父郑武公在平定犬戎之乱、迎立周平王及护驾周平王东迁时立有大功,被封为周朝卿士,其间兼并郐(今河南新密东南)和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建立郑国,并设关筑城,郑自此逐渐强大。郑庄公继位后,仍代父为周卿士8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公羊传译文克是什么意思?是杀的意思。杀为什么把它说成是克?是强调郑庄公的恶。为什么强调郑庄公的恶?母亲是想要立段,自己却把段杀了,不如不给他地盘算了。段是什么人?是郑庄公的弟弟。为什么不称弟弟?是因为他与国为敌。写明地点是为什么?是因为与国为敌。齐人杀公孙无知,为什么不写明地点?因为发生在国都之内。发生在国都之内,虽然与国为敌,也不写明地点。不与国为敌,虽然在国都之外,也不写明地点。9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曰君,以其曰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榖梁传译文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够的意思。能够做什么呢?能够杀人。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因为要表示出追随共叔段的人很多。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的呢?因为假如国君杀了嫡亲的长子,或者同母所生的弟弟,便用国君的爵号称呼他,文中既然已经称呼郑伯,那么也就知道共叔段是郑伯的弟弟了。共叔段既然是国君的弟弟,却不称他为弟弟;共叔段应当是公子,也不称他为公子,这是对他的贬斥,因为共叔段已经丧失了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道德以为。所以《春秋》鄙视共叔段的程度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在什么地方超过了对郑伯的批评?因为经文并未对郑伯想尽一切方式,想要杀掉弟弟的意愿提出批评。但经文说在鄢这个地方打败段的,表明共叔段已经跑到远离郑国都城的地方了,就好比说是从母亲的怀中夺过婴儿杀掉,这又是郑伯做得过分的地方。既然这样,那么对郑伯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要急着追杀已经逃远了的乱臣,而应该遵循兄弟之间相亲相敬的道德。10左氏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庄公寤(wù)【通.啎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亟(qì)请于武公,公弗(fú)许。及庄公即(jí)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佗(tā)【通.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通.太】叔”。11左氏传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yàn】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12左氏传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通毋】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13左氏传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昵),厚将崩。”14左氏传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yān)。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旧读gōng】。15左氏传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yān)。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旧读gōng】。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16左氏传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在这里读yù】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yì)。”遂为母子如初。17左氏传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kuì),永锡【通赐】尔类。’其是之谓乎!”18一词多义1.制:①为之请制(地名);②今京不度,非制也(制度)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2.度:①今京不度,非制也(合乎法度)②度,然后知长短(计算量)③项王自度不得脱(推测,估计)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文言知识19左氏传词类活用1.惊姜氏(使动用法使······惊吓)2.今京不度,非制也(名词作动词合乎法度)3.隧而相见(名词作动词挖地道)文言知识20左氏传判断句1.制,岩邑也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4.称郑伯,讥失教也5.不言出奔,难之也6.颍考叔,纯孝也7.今京不度,非制也文言知识21左氏传省略句1.佗邑唯命2.中五之一3.请以遗之4.请京,使居之5.无庸,将自及文言知识22左氏传宾语前置1.姜氏何厌之有?2.敢问何谓也?3.君何患焉?4.其是之谓乎文言知识23左氏传状语后置1.郑武公娶于申2.遂置姜氏于城颍3.有献于公4.郑伯克段于鄢5.亟请于武公文言知识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第四讲-郑伯克段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1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