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第4章:非洲旅游区
第四章非洲旅游区学习目的•了解埃及、南非、摩洛哥的旅游环境及旅游环境与旅游的关系•熟悉埃及、南非、摩洛哥民的俗风情•掌握埃及、南非、摩洛哥旅游市场及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基本特征•埃及,国情概述;民俗风情;旅游市场;旅游热点•南非,国情概述;民俗风情;旅游市场;旅游热点•摩洛哥,国情概述;民俗风情;旅游市场;旅游热点学习内容第一节埃及第二节南非第三节摩洛哥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目前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第一节埃及一、国情概述二、民俗风情三、旅游市场四、旅游热点一、国情概述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土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面积约100.2万平方公里。(一)国土疆域埃及人口约7190万(截至2004年12月31日)。阿拉伯人(穆斯林)约占87%,科普特人(信奉东正教)约占11.8%,此外还有努比亚人和贝都因人。全国94%的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两岸、苏伊士地峡区和沙漠中的少数绿洲上。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二)人口民族(三)发展简史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共30个王朝。当时的埃及国王称”法老”,古王国时期法老开始大规模兴建金字塔并出现大量“木乃伊”。1798年被法军占领。188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914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8年2月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简称阿联)。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退出“阿联”。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四)政治经济埃及首都开罗,国花莲花,货币埃及镑。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任期6年。由总统任命副总统、总理及内阁部长,以及解散人民议会,在特殊时期可采取紧急措施,在人民议会闭会期间,还可通过颁布法令进行统治。1980年5月22日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文。埃及海岸线长约2900km,全境95%为沙漠。最高峰沙伊卜巴纳特山海拔2187m。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境内长1350km,两岸形成宽约3—16km的狭长河谷,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km的三角洲,全国99%的人口聚居在这仅有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五)自然条件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和历史。埃及的文化是众多文化遗产经过了数千年传承之后的积累和沉淀,但与其他文化并不相同,它是埃及历史上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人民共同创造了一个融合了多种元素的文化及社会的混合体。而现代埃及社会,则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巨大而古老的文明,像一个巨大熔炉将各种文化和文明纳入其中。(六)文化艺术(一)习俗埃及人正直、爽朗、宽容、好客、讲义气、重承诺。性格一般内向、敏感,常以幽默的心情来应付严酷的现实生活。埃及人对绿色和白色都有很深的感情,一般人都厚爱这两种颜色,有把绿色喻为吉祥之色,把白色视为“快乐”之色的说法。他们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字也有喜厌之分。二、民俗风情(二)婚嫁埃及人办喜事时喜欢大摆筵席,除了邀请贵宾亲友之外,有些平时与主人无甚交往者也可光临,同样也会受到热情款待。习惯上是先摆出巧克力和水果,然后诵《古兰经》,吃肉汤泡馍、m饭与煮肉。最后上点心和小吃。埃及人请客,坐席也讲究身份及等级,主人还习惯用发誓的方式劝客人多吃,自始至终非常热情。在埃及,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埃及人爱绿色、红色、橙色,忌蓝色和黄色,认为蓝色是恶魔,黄色是不幸的象征,遇丧事都穿黄衣服。也忌熊猫,因它的形体近似肥猪。喜欢金字塔型莲花图案。禁穿有星星图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图案的包装纸也不受欢迎,更忌讳出现猪、狗、猫、熊等动物图案。(三)禁忌在埃及,“针”为其特有的忌讳物与忌讳语,农村妇女通常用该语进行对骂。每天到了下午3至5点之后,人们大都忌讳针。商人决不卖针,人们也不买针,即使有人愿出10倍的价钱买针,店主也会婉言谢绝,绝不出售。(四)礼仪在埃及人面前,不能把两手的食指碰在一起,他们认为这个手势是不雅的。按伊斯兰教义,妇女的“迷人之处”是不能让丈夫以外人的窥见的。埃及人注重讲究菜肴的香、脆,注重菜品的质量和花色。偏爱煎、烤、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口味一般偏浓重,喜麻辣味道。主食以面为主,有时也吃m饭。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鸡、鸭、鸽及蛋品,喜欢生菜、豌豆、洋葱、黄瓜、茄子、西红柿、卷心菜等蔬菜,常用调料有盐、胡椒、辣椒、豆蔻、咖喱和番茄酱等。(五)饮食特色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埃及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旅游业,国家专设旅游部主管旅游事项,并制定全国长远的战略规划,以便推动旅游业向前发展,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2002年埃及旅游创汇收入达到38亿美元,入境游客近520万人。旅游业收入占埃及外汇总收入的25%,已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8%左右,成为埃及发展的“火车头”,创汇收入已超过其他“经济支柱”。三、旅游市场埃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包括法老时期的遗迹、古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埃及科普特人以及伊斯兰时代的历史遗迹等。其中有不少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令世人神往。四、旅游热点开罗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由开罗、吉萨、盖勒尤比3个区组成。它是世界上人口排名前10位的城市,也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还是非洲及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中心。城市中心区人口776.5万(2004年12月),大开罗人口约1665万(2003年1月)。(一)开罗1.埃及博物馆2.金字塔3.尼罗河4.萨卡拉金字塔5.古城堡6.汗•哈利里市场7.法老村亚历山大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频临地中海,人口305万,是埃及和非洲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埃及和东地中海最大港口。该城建于公元前332年,因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埃及而得名,是古代和中世纪名城,曾是地中海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中心,有诸多名胜古迹。亚历山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新娘”。(二)亚历山大1.夏宫2.卡特巴城堡3.“自由”号游艇4.珍宝馆5.孔姆地卡(三)卢克索卢克索位于尼罗河上游,距开罗670km,是古埃及帝国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公元前1570年左右,底比斯人赶走了西克索人,以此为中心重新统一了埃及,建立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1.卢克索神庙2.卡尔纳克神庙3.孟农巨像4.国王谷5.王后谷阿斯旺在科普特语里即“市场”的意思,它位于东南部尼罗河“第一瀑布”下游的东岸,距开罗900km,是阿斯旺省首府,有全埃及街道最清洁、最漂亮的城市之称。它是埃及与非洲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重镇,也是通往苏丹的门户。历史上阿斯旺是埃及南部通往努比亚的门户,水运和骆驼商队的交汇点,埃及与苏丹、埃塞俄比亚进行贸易的中心。现在是省行政和工商业中心。(四)阿斯旺1.菲莱神庙2.古采石场3.阿布辛贝勒神庙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扼守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联通着红海和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运河于1859-1869年由法国人投资开挖,先后有10万埃及民工因此而丧生,是人工开凿的第一条通海运河。后来英国购买了运河公司40%的股票,英法共同掌握运河的经营权,掠走巨额收益。(五)苏伊士运河1956年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埃及西奈半岛后,埃及于1969年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沿河建成的一条以当时军事参谋长巴列夫的名字命名的防线。防线北起弗阿德港,南至苏伊士湾,全长175km,纵深30~35km,总面积5000平方km,耗资2.38亿美元。该防线由三条平行防线组成:第一线为苏伊士运河及河东岸,河堤下埋设了油管,战争期间点燃,可将运河变成一片火海。(六)巴列夫防线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在南纬22度至35度、东经17度至33度之间,北邻纳m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东、南、西三面濒印度洋和大西洋。由于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公里。第二节南非一、国情简述二、民俗风情三、旅游市场四、旅游热点一、国情简述(一)国土疆域南非历史上最早的原住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后来南迁的班图人。17世纪后,荷兰人、英国人相继入侵并不断将殖民地向内地推进。19世纪中叶,白人统治者建立起四个政治实体:两个英国殖民地,即开普、纳塔尔殖民地;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即德兰士瓦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南非人口约为4690万(2005年5月)。分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裔四大种族,分别占总人口的79.5%、9.1%、8.9%和2.5%。黑人主要有祖鲁、科萨、斯威士、茨瓦纳、北索托、南索托、聪加、文达、恩德贝莱9个部族,主要使用班图语。(二)人口民族(三)发展简史1994年4-5月,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大选,以非国大为首的非国大、南非共产党、南非工会大会三方联盟以2.65%的多数获胜,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总统,非国大、国民党、因卡塔自由党组成民族团结政府,从而结束了南非种族歧视的历史。南非有三个首都:比勒陀利亚为行政首都,开普敦为立法首都,布隆方丹为司法首都。国花带蒂王花。货币兰特,政体为总统内阁制。根据新宪法,南非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不得超过两任。在议会中拥有至少80席的政党有权提名一名副总统。议会可以通过不信任案罢免或弹劾总统。(四)政治经济(五)自然风貌南非的地形以高厚为主,全境大部分为海拔600m以上高原。德拉肯斯山脉绵亘东南,卡斯金峰高达3660m,为全国最高点。西北部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为高原。沿海是窄狭平原,奥兰治河和林波波河为两大主要河流。南非是个多种族的国家,有着变化无穷及多彩多姿的文化,这一特色使其有“彩虹之国”的美誉。南非的文化遗产历来就十分丰厚,人类学家发现此地有迄今为止全球出土的最古老人类化石及艺术品。本地San族人遗留在洞岩内的岩石艺术创作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遗迹之一。随着欧洲移民,马来族奴隶及印度人的到来,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倾向。(六)文化艺术近年来拥有11种不同语言的南非本土文化在官方积极推动下而苏醒,再加上东西方文化与非洲文化的调和与融入,烘托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艺术氛围。南非本地的各种艺术形式,尤其是爵士乐、烹饪、艺术、建筑、文学及戏剧都营造出了南非本土的模式。二、民俗风情南非黑人的婚俗很有特色,在各部族中流行裸浴相亲的习俗。当女孩子在父母带领下在河中裸浴时,男子从中发现了理想对象后,即登门求婚,一旦被女方看中,女方父亲便在次日送一头小牛给男方的父亲,就算是订亲。(一)婚嫁南非的黑人部族非常多,不同的部族保留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如布须曼部族男人的饰物是将猎得鸟类的头割下,直立地安放
本文标题:《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第4章:非洲旅游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