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3
1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何克抗马宁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背景、目标、发展概况与试验效果。之所以称为“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是因为该试验的目标成倍地超越了传统教学在同一时间段内所能达到的语言能力发展目标,并以全新的理论(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作为试验的主要理论基础。文章对四年来一批试验校的试验班与非试验班学生在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证明该试验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该试验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关键词】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思维发展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一、试验概况1.1试验背景汉语是十几亿炎黄子孙的母语,语文教学更是中华民族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石与命脉。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语文教学一直受到来自家长、教师、学者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有较明显的滑坡,从而引起家长和社会的不满,乃至尖锐的批评。在这类批评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是1997年11月由“北京文学”刊登的三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这组文章尖锐地揭示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个根本问题:第一,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从而打掉了学生的个性与灵气;第二,过分强调和依赖标准化考试,迫使学生死记硬背,从而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对于直接体现语言能力的写作环节,过分强调技巧与形式的训练,不重视写真情实感,无需观察、分析、想象,只凭机械模仿就能下笔成文,结果写出的作文言之无物、千人一面,严重影响了一代青少年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由于“灵气”是指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想象丰富和具有创意;而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这就表明,这次关于我国语文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大讨论,批判的矛头虽然指向三个方面,但其批判的焦点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认为当前语文教育严重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上述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并已提上议事日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种科学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但是,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贯彻“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是当前语文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与此同时,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的变化上,更为重要的是从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引发了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政策及重大举措。2“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以下简称“跨越式试验”)正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开展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旨在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特别是在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词语分析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和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观念,推动语文教育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升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识字、阅读与作文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2试验目标“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主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每位学生都有一台终端机可随时上网,整个试验强调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为指导,认为6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具有强大的母语基础,已掌握3500多个口语词汇[2]和汉语的几百种常用句型[3],因此只需牢牢抓住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创新教学设计,在丰富优质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大多是有趣味性的、图文音并茂的谜语、故事、儿歌、短文、寓言等)支持下,运用“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全新语文教学模式,就可以使学生在完全不增加课时和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在课堂上通过扩展阅读和打写词句、儿歌及短文等活动,使每堂课上的识字量、阅读量都成倍地超越新课标规定的要求(而学生并不觉得有负担);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远远超过同年级甚至高两、三个年级非试验班的水平),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4]。这个试验的具体目标是: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力图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即在二年级学完时),能认读2500-3000常用汉字,能顺利阅读通俗读物,并能用电脑打写出800-1000字左右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使中国的七、八岁儿童“能读会写”。由于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目标至少要在第10学期以后(即五至六年级)才能达到,可见,试验目标与传统目标相比,教学效率要求提高一倍以上,因此我们把这一教改试验称之为“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以下简称“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或“跨越式试验”。1.3试验的发展“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最早是在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开始进行探索(2000年9月该校有一年级的两个班共80人率先参与试验,到2004年底南山区试验校数目扩展到14所)。2002年9月,广州市东山区首次以区为单位启动跨越式试验研究——当时有6所学校参加(到2004年底东山区的试验校数目扩展到17所)。到目前为止,除了较早成立的广州市东山试验区、深圳市南山试验区和中山市试验区以外,北京、佛山、大连、厦门、河北等地也先后成立了跨越式试验区,试验学校数目从最初的1所发展到现在已超过110所。其中有20多所试验学校已完成一轮的语文跨越式试验(一轮历时两年),较早加入试验的班级已经升入三年级或更高的年级。3二、试验效果到目前为止,在2002年底之前参与试验的二十多所学校已完成一轮(即两年)的课题研究,其余的大部分试验学校也已进入试验的第二个年头,从进展情况看,试验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无论是生源、师资及硬件条件较好的名校还是生源、师资及硬件条件一般的普通学校,甚至是生源较差的农村小学,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可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最早参与试验的南山实验学校两个试验班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2001年1月)完成了746个生字的学习,到一年级的学年结束时(2001年7月),已完成近1900字的识字量。这样大量的识字并非通过强化的“集中识字”方法达到,而是通过广泛阅读大量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和采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实现。在进行识字教学和大量扩展阅读的同时,老师还引导学生利用电脑进行写作表达。学生由最初只写出一、两句话的读后感,到后来人均每天完成100-300字的写作练习,中间只经过短短的半年多时间;而且所有的写作活动都是由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并非是在老师硬性安排下被迫上交的作业。学生的作文语句通顺,能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真实感人,并且能较正确地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5]。令人欣喜的是,试验班的某些较优秀学生在第二学期末已能完成近千字的日常习作,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试验班老师除了认真抓紧识字、阅读和作文等教学环节以外,还非常注意通过引导发散思维、启发联想、想象、鼓励分析、探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孩子们自编的小故事或仿写的课文不仅能紧扣主题,富有个性和童趣,有一些甚至比原来的课文还要精彩。尤其可喜的是,这类小故事并非仅仅出自一两位小朋友之手,而是绝大部分试验班学生都有较出色的表现[5]。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从2000年9月开始至今,已先后做了几轮试验。从第一学年结束时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看,试验班中的较优秀学生(约占15%)只用一年时间就已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即能认读2500-3000左右的汉字,并能流畅地打写出800-1000字的文章),其余学生(除个别的以外)也能认读1500-2000字左右,能写出200-500字的短文,即也能接近预定目标。从目前已经进行的第一、二、三轮试验情况看,只用两年的时间使绝大部分学生达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识字、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在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所做的试验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该校当时所用的教材是本地自编的试验教材。这种教材的生字量多,教学难度较大,因此不少学校的老师对南山实验学校所取得的成绩尽管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对于这种试验是否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与价值抱有怀疑。于是,从2002年9月开始,为了探索所用教材对试验效果的影响,我们又在广州市东山区的东风东路小学,用目前国内最通用的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在拥有上百位学生的一年级两个班中做“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结果,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达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目标——据试验班语文老师反映,试验进行到两个学期时,班上学生的识字、阅读与写作水平已普遍达到她以前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的水平,并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作文。为反映这一成果,东风东路小学在2003年8月(即试验刚满一年的时候)将这两个一年级试验班的作文选,汇编成书以“小荷才露”为名正式出版。由于东风东路小学的试验采用的是国内最通用的人教版教材,有较大的普适性与说服力,因而该校试验的成功在国内语文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到东风东路小学参观、听课的人络绎不绝(参观者不仅有广东省和广州市内的语文教学专家,还包括全国其他地区的许多校长和老师)。4到2004年6月,东风东路小学第一批参与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班级已开展了近两个学年,我们对试验班(二年级五班)和非试验班(二年级四班)进行了包含三部分内容的对比测试:(1)识字能力测试根据课标规定,小学阶段共需掌握的汉字有3075个。我们开发了一个单词认读软件,该软件囊括了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所有汉字,这些汉字在屏幕上随机地逐一呈现,每个汉字伴有三个读音选项,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为汉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由此来统计学生的识字量。(2)阅读能力测试要求学生在60分钟内阅读四篇短文,并回答与短文有关的问题,这部分满分为100分。这四篇短文中包含25%左右的课标以外汉字,其难度相当于三年级水平。每篇文章后面都有4个问题,除了包含短文中的词句检测、阅读能力检测外,还包含某种开放性的问题,如学生读了一篇关于“四季的雨”的短文后,被要求谈论“你喜欢雨吗?为什么?”该题目不局限于文章本身的内容,旨在通过文章引发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并通过问题的回答反馈其感受与体验,以考核其综合的感知及语言运用等能力。(3)作文能力测试包括两种作文方式测试:一是电脑作文,要求试验班学生用电脑打写完成,非试验班学生则用手写完成;二是手写作文,要求试验班学生和非试验班学生都通过手写完成。作文命题采用根据线索编故事、半开放性命题等方式;每篇作文的测试时间是30分钟,满分100分。表1与表2是东风东路小学试验班与非试验班的均值比较及差异比较。表1:东风东路小学二年级试验班和非试验班的均值比较表(2004.6)GroupStatistics4040.87313.6622.1604555.80014.2662.1274187.6106.6211.0344592.8003.992.59541179.0595.2114.8745236.4775.8511.314175.4028.2611.2904584.56710.8481.61741253.4699.3215.5145266.00118.8417.72班级二(4)二(5)二(4)二(5)二(4)二(5)二(4)二(5)二(4)二(5)阅读电脑作文1作文1字数手写作文2作文2字数NMeanStd.DeviationStd.
本文标题: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3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