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基于功能对等的_政府工作报告_英译方法之探讨
基于功能对等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方法之探讨鲁修红汪军(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摘要:本文在介绍《政府工作报告》用语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功能对等理论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实例,分析了语句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加贴切地翻译对外政府公文提出了相应的英译方法:词性的转换、句式的转换、句式的融合。关键词:翻译;功能对等;政府工作报告[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183-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501.引言对外翻译是外界了解本国国情与意志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国际实力的提升,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成为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与相关问题的标准之一。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一直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中国特色的行文结构和用词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政治敏感性和严肃性,大多数译者无形中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其译文的准确性上,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在其翻译版本是否符合英语母语读者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所欠缺。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者(黄慧等,2007:38-42;王弄笙,2004:56-59;贾毓玲,2003:26-27)也针对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翻译以及如何避免中式英语等方面作了相关的研究。奈达在其书LanguageandCultureContextinTranslating中将翻译描述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或“没有译本读者会误会原文中相应的意思”。针对翻译过程,奈达提出了“分析、转语、重组、检验”四步法。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版,探讨政府公文的翻译问题。2.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遣词造句的特点英汉在句子结构方面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即英语句义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而汉语主要靠句子内部的逻辑联系。在词汇方面,英语多用名词和介词,汉语多用动词。从思维方式来看,英语重形式论证,汉语重整体抽象,要求从逻辑及上下文中“悟”出关系来(陈安定,1998)。这些也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用语的特点,特别是大量的成语、习语、典故以及“形散”的逻辑关系,是翻译中最难处理的问题。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译文也因译者而异。2.1没有对等英文的汉语成语或习语例1: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一些词的译法有不同之处。例如“标本兼治”这个词,往年的翻译版本中,其对应的翻译是“seekbothtemporaryandpermanentsolutionstotheproblems”,但是在2010的翻译版本中,其译文却是“addressboththesymptomsandrootcausesofproblems”。在比较两种译本之前,先来看看“标本兼治”的意思。“标本兼治”原本是个医学名词,指不但消除了表面的病征,而且根除了引发疾病的原因。而《政府工作报告》所涉及的往往是政治、经济等方面,当医学成语用于其他方面并进行翻译时,需作必要的调整。例2:另一词是出现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四两拨千斤”。原句是“我们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投收稿日期:2011-6-27;修改稿:2011-7-9CrazyEnglishTeachers183翻译研究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很多这样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习语,给翻译增加了难度。2.2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例3:“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情况下,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此句前半部分结构清晰,关键在后半句,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看似易理解,翻译成英文时却不容易将三个“最”确切地表达出来。2.3逻辑易混淆的短句例4:“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此句分句较多,动词也多,逻辑关系较难理清,很难将这些意群组合起来并用一个英文句子译出所有内容。以上是中文遣词造句的三个典型特点。下文将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必要时对部分例子提供改译版本。3.《政府工作报告》现有译本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就翻译而言,语际转换存在诸多障碍,如语言文字结构障碍、语义表述障碍、文化障碍等,这些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中都有体现。下文将结合上文提到的四个例子作相应的分析或改译。在例1中,两种版本的翻译各有千秋。前者采用意译法,体现在“temporary”与“permanent”两个单词上。而后者所采用的方法是直译,体现在“symptoms”与“root”这两个词上面。近些年来,对于意译与直译的争论有很多,特别集中于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用语翻译上。事实上,许多在英文里没有对等意义的词语已通过直译而广为人们所接受。至于是否更符合英语母语者思维习惯的需要,后者的翻译版本较适合。在翻译中,源语“文本”是静态的、个体的,而接受者则是能动的、可变的、群体的。因此,在语际转换中如何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的问题上,译者的关注中心应当是接受者或受话者,而不仅仅是源语的文本。例2的译文是“bymeansofwell-leveragedgovernmentinvestment”。很明显,原词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所以译者在翻译时也采184CrazyEnglishTeachers用了意译法。虽然从语义翻译的角度来看,该译文译得较好,但是“leverage”一词在美式英语中作动词时有“举债经营”之意。所以,在翻译活动时有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由于文本情景的限定,对句式与用词的把握有时候也很难周全。可见,翻译要做到完美需要谨小慎微。当然,此词翻译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例3的原译文是“effectivelysolvedthemostpracticalproblemsofthegreatestandmostdirectconcerntothepeople”。原句中的三个“最”是平行结构,这在中文中很常见,但是翻译成英文就不那么轻松了。译文里用的是以“of”引导的从属结构。需要指出的是,译文的结构太过复杂,有表意不清之嫌。译文中出现了三个最高级的词,一个在从属结构前,两个在后,虽然把原文中的三个“最”体现出来了,但是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无法满足英文所惯用的表达方式。在此提供一个改译版本:“effectivelysolvedthebenefitproblemsthataremostcaredby,practicalforandrelatedtothepeople”。此改译句式参考了林肯总统葛底斯堡演说的著名语句“government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shallnotperishfromtheearth”。这样一来,改译版本的结构既简洁明了,又符合英文的惯用表达方式。所以,在翻译较长的语句时,只满足句法的要求是不够的。“一般说来,句式转换是出于句法结构、惯用法、行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感上、情态上的要求。”(刘宓庆,1999)在改译版中,对于介词的活用,要充分考虑到国外读者的思维习惯与情感因素,这样的译文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例4由三大意群组成,即由两个逗号隔开的部分。那么就可以将三个意群分开翻译,其译文如下:“Wewillexpandchannelsforseekingemploymentandstartingbusiness.Wewillencouragedifferentformsofflexibleemployment,includingstartingbusinessandfindingjobsindependently.Wewillalsoencouragejobgrowththroughthecreationofnewbusiness.”。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像这样的例子较多,翻译前需对原文作细致的分析研究,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只有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并且选择合适的翻译句式,才能将原义清楚地表达出来。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政府公文的翻译方法奈达在阐述功能对等时指出,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2001)。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中,功能理论的应用并不少见。有些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成语或习语完全无法在形式上实现对等,那么能实现意义上的对等就很理想了。当然,这不代表形式比意义重要。翻译的质量并不取决于能否熟练地运用译入语的语法与句法规则将译出语的内容表达出来,而在于是否能符合译入语使用者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下文再结合例证来探讨政府公文的英译方法。4.1词性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和句法方面的差异,译者有时必须改变原文词语的词性,以传达原文的准确意思。例5:“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此句的原译文为“Ourpoliciestoencourageconsumptioncoveredmoreareas,werestronger,andbenefitedmorepeoplethaneverbefore.”。在此译文的基础上,本文作者进行了修改,即“Wehavepromotedtheconsumptionpolicieswiththeextensiveness,profundity,andbeneficialdimensionsneverseenbefore.”。改译本将原文的一些词进行了处理,像“宽”、“大”与“广”本为形容词,但是为了服务于整个句式的需要,全部译为名词,并用“with”引导一个独立主格成分,修饰“consumptionpolicies”。词性的灵活变化可以为整个句子增色。4.2句式的转换句式转换广泛表现为双语转换中复合句与简单句的各种形式的转换(刘宓庆,1999)。在对句式的处理来看,一般是利用分句、从句等。结构上一般采取平行结构、被动结构或者是从属结构。在这类处理方法中,只要把握好句子的逻辑关系并加以调整,句子的意思就可以在译文中得到很好的展现。例6:“其中,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投资占44%,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6%,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灾后恢复重建占14%。”译文是“Ofthis,44%wasinvestedinlow-incomehousingprojectstoimprovethewellbeingofruralresidents,andsocialprograms;16%inindependentinnovationrestructuring,energyconservation,emissionsreductions,andecologicalimprovement;23%inmajorinfrastructureprojects;and14%inpost-Wenchuanearthquakerecoveryandreconstruction.”。纵观译文的整体结构,分句的应用非常恰当,先总后分,而且也活用了被动语态,将投资的百分比清晰地表达了出来。此译文结构缜密、清晰,不失为长句翻译之佳句。翻译中,只有区分句子的主从,捋清源语思维脉络与句子的组合关系,才能在译文中再现源语信息。4.3句式、词义的融合融合既是一种译句法,又是一种译词法,宜用于汉译英时的译句,英译汉时的译词(ibid.)。换言之,就是融合句义、紧缩组织。句子的逻辑经过重整,往往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融合法涉及到翻译的每个层面,包括用词、语法、句法等。例7:“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译文是“Afavorablesituationemergedinwhichregionaldevelopmentwasbetterdistributed,structured,andcoordina
本文标题:基于功能对等的_政府工作报告_英译方法之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3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