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合作包容共创未来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特别致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0年1月28日,瑞士达沃斯)《人民日报》(2010年02月01日03版)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来到瑞士达沃斯。现在虽然仍处冬季,但我们在这里已经感受到了春天将至的气息和经济复苏的希望。今年是世界经济论坛第四十届年会。这使我想起2000多年前中国先哲孔子说过的一句很有哲理的名言,“四十而不惑”。意思是人到成熟之年,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为豁达的心胸,这也寓意着我们应以更多的智慧,来理解与应对纷繁的世事。本届论坛以“改变世界: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为主题,共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之计,体现了合作创新的精神。这对于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改善世界的状况”,具有现实意义。过去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部署,实施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国内需求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7%,其中内需扩大贡献了12.6个百分点,弥补了因外需萎缩而减少3.9个百分点的影响。在内需中,投资需求贡献了8个百分点,消费需求贡献了4.6个百分点,表现出经济自主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是开放的。去年中国货物进口10056亿美元,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了近1000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和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达到3800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有效应对危机,我们大规模增加财政公共支出并实行结构性减税。2009年新增公共投资达7200多亿元,加上减税5000多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6%,既刺激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经济活力。中国的财政赤字则保持在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合理范围以内。我们把民生工程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在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中,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占政府投入的50%以上,带动了居民消费。同时,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努力在13亿人口中推进“全民基本医保”。我们在促进增长中不放松调整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去年淘汰单机在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达2600万千瓦。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效,是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更是人民勤奋工作的结果。正是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尤其是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努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四季度,中国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价格水平由负转正,经济回升的基础得到巩固。但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我们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关键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回顾去年,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筹划今年,我们有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条件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回旋余地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可逆转。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100位以后;城市和沿海地区虽然已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还比较低。改善民生、实现全面进步,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矛盾亟待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付出的代价大,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重。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战胜重重困难,付出艰苦努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转变,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必须创新。这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创新发展模式。我们将立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面对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增加。同时,大力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效益。近十几年来,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一年有近千万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既改变着城乡结构,又扩大了国内需求。需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沿海城市带和中西部城市群并立的发展格局。我们将依靠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保护好知识产权,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应;加快发展服务业,以吸收更多就业;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990—200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已经下降了46%。最近,中国政府又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进一步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自主节能减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决心。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继续推进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30多年来,我们通过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中国的出口中,约55%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商品。在中国的进口中,近70%是来自各国的工业制成品。开放使中国的发展成果为国际社会所共享,实现了互利互惠。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式,形成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与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需要重申的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在总体和平的环境下实现的,从而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今后的发展更需要维护一个和平的环境,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这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以通过优势和资源的互补实现和平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女士们、先生们!一年多来,国际社会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取得了应对危机的初步成果,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思过去中寻求进步,在应对挑战中实现发展。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人们对发展理念、经济模式、治理结构、全球性挑战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认识、认真思考,以谋划好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之路。国际社会应对这次危机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也弘扬了合作包容的理念。当今时代,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需要进一步共担责任、精诚合作,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形成合力、实现互惠。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倡导包容,共同把“蛋糕”做大,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求同存异、实现共赢。面对后危机时代,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此,我提出以下五点建议。第一,继续合作战胜危机。风浪并未平息,同舟才能共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国的政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实现全球经济复苏,才能巩固一国经济复苏。过去一段时间,各国携手应对,减轻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损害,节制了可能出现的较大衰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可能是缓慢而复杂的。避免复苏过程的曲折,降低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各国继续合作。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把握好经济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掌握好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与节奏,使世界经济早日全面复苏。第二,推动市场更加开放。这是继续应对危机的必由路径。开放是多边的,也是双边的。开放有利于扩大合作、推动发展、促进繁荣,“一加一”往往“大于二”。而搞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经济危机,减缓复苏进程,最终也会损害自身利益,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教训就是明证。一年多来,各国表达了反对保护主义的立场,但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仍然不断出现。对此,国际社会应当坚决反对。目前,迫切需要把各方的郑重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更加合理、均衡的结果,使国际市场更加开放。第三,促进世界平衡发展。推动开放是为了发展,改善民生更需要发展。我们不能忘记全球还有10亿人口仍在遭受贫困、饥饿的折磨。只有改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状态,才能解决温饱和实现减贫目标。只有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需求,才能更好地扩大国际市场,缓解各国就业矛盾。国际社会应当从全局和长远考虑,以积极的态度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第四,携手应对重大挑战。这是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摆脱责任,国际社会应当协调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各国应积极落实《哥本哈根协议》,团结一致向前看,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尽早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持续实施。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高度负责和积极建设性态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第五,改善全球治理结构。无论是战胜金融危机、推动市场开放,还是促进平衡发展、应对重大挑战,不仅需要更多的共识和行动来推进,而且需要可靠的制度安排来保障。通过改进和完善已有架构,形成一个更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全球治理体系,以反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已成为各方共识。全球治理结构的改善,应当体现平等参与、合作包容的原则;需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尊重各种不同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和相关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二十国集团的建设性作用。在金融治理方面,需要总结金融危机教训及应对经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建立区域性资金救助机制,强化国际货币发行方的责任与约束,维护好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女士们、先生们!国际金融危机终将过去。这次危机留下的不应只是共克时艰的一段记忆,更应留下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留下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创新设想,以更好地推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合作的精神共谋发展,以包容的态度共创未来,世界经济就能走出一条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道路。谢谢大家!(本报北京1月31日电)
本文标题:合作包容共创未来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特别致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5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