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合唱与指挥合唱基础训练与指挥技能训练授课教师:肖强第一章合唱的基本知识世界多声部合唱音乐的传统最先源自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东欧在大约五世纪以前就有了合唱意识,以民歌为主,从意大利的科希加岛向东欧发展。在非洲的部落里,也有早期的合唱形式,如一领众和;也有一个人唱单音,其他人在这个音上做即兴的加花。这虽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唱音乐,但也是合唱音乐的早期形式。六世纪的传统合唱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在天主教堂演唱,不是复调音乐,是单旋律的音乐。因此,合唱艺术的文化背景就是格里高利圣咏。合唱作品的成型,开始于15世纪。15世纪以前是以单旋律为主。15世纪以后的合唱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基本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2、巴洛克时期(1600—1750)3、古典时期(1750—1820)4、浪漫时期(1800—1900)5、现代时期(1890—现在)一、文艺复兴时期(1400—1600)文艺复兴时期以前的合唱音乐主要服务于宗教的教义。这个时期合唱作品的特点是:1、逐渐脱离教会调式而向大、小调式发展;2、基本是复调音乐,各声部起着同等作用;作品强调表现每一个声部。3、作品是非节拍的,音乐节奏依从于歌词;4、声部模仿时常先后交错;5、非协和音的使用受严格限制,变化半音被避免使用;6、大量采用三拍子旋律。二、巴洛克时期(1600—1750)巴洛克时期合唱作品的特点:1、建立在大小调上;2、主调音乐逐渐巩固,复调从属于主调;低音线条非常突出和重要,由低音来构成音乐的整个部分。3、小节线划分强弱拍率的作用完全肯定下来;4、装饰变化增多。5、伴奏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再占有重要地位。三、古典时期(1750—1820)古典时期的特点:1、力度范围扩大;2、曲式结构确立;3、器乐作用加强;4、修饰成分减少;5、主调音乐占主要地位。四、浪漫时期(1800—1900)特点:1、强调结构与色调;2、力度、速度的对比大大增强;3、半音阶的使用;4、标题音乐占优势;5、大多是主调音乐。五、现代时期(1890—现在)特点:1、节拍记号不断更换,节奏复杂;2、超出调性的限制;3、采用非乐音的歌唱,着重歌词朗诵语调的节奏与起伏;4、采用自然界的音响;5、广泛运用室内乐的演唱形式;6、大量的不协和和弦。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中国多声部合唱音乐的发展,主要是20世纪前后由“学堂乐歌”开始的,距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五四”运动后中国城乡群众歌咏活动的日趋活跃,中国合唱音乐才得到了真正的起步,并且逐步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呈现出有别于欧洲以宗教音乐为中心的合唱艺术。中国的合唱音乐特点:紧密结合时代,结合生活,融合中西音乐因素的新型多声部音乐。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二、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三、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四、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末):最早对合唱创作予以明显关注的是李叔同,他作词、作曲的《春游》(三部合唱),是中国第一首合唱作品。“五四”运动后,作曲家萧友梅在创作的作品中运用了合唱形式,如《晚歌》(三部合唱)、《柏树林回旋曲》(三部合唱)等。当时的《黄埔军校校歌》(作者佚名)也是一首四部合唱曲。从当时这些合唱作品的音乐风格中,还可以看出西方传入的基督教圣咏那种以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为基础,以立柱式和弦为主要织体,以简单歌谣旋律为结构的影响。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代表作品是赵元任创作的《海韵》(徐志摩词),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合唱效果,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首作品中,赵元任还试图运用了以中国五声性民族调式和声与西洋大小调功能和声相结合的尝试。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进入30年代后,随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音乐学校的建立,如黄自、马思聪、周淑安、吴伯安、聂耳、冼星海等一代音乐家相继登上乐坛。同时随着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抗日的群众歌咏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合唱音乐沿专业音乐教育和群众歌咏活动两条线同时发展的路线发展。该时期的艺术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茫茫的西伯利亚》(男二部)《在太行山上》江定先的《春晓》(女三部)贺绿汀的《垦春泥》(无伴奏混声)黄自的《长恨歌》(大型声乐套曲)《目连救母》(无伴奏混声)群众歌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贺绿汀《游击队歌》1939年,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出现的《生产大合唱》1943年新秧歌运动出现的《兄妹开荒》马思聪的三部大合唱为引人注目:《民主》表达国统区对法西斯专政的愤怒《祖国》和《春天》对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向往。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音乐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合唱团的成立,中国合唱艺术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此时期,群众的合唱活动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合唱歌曲:50-60年代,出现大量歌唱祖国的歌曲:《祖国颂》、《歌唱祖国》、《我的祖国》《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毛泽东诗词谱曲5首》、《长征组歌》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春雨濛濛地下》《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题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于1958年元旦献映后,合唱《祖国颂》随之在群众中流传,至今不衰。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80年代后期(1986—1989)代表作如合唱组歌《云南风情》(田丰曲,张东辉词),由《洱海渔女》、《赶摆路上》、《摩梭葬礼》、《春米谣》、《火把节之夜》五段合唱组成,分别反映了云南白族、傣族、纳西族、景颇族、彝族人民的风俗情趣和生活风貌,乐曲采用了离调、多调性、多种节奏叠置、人声呼叫等新颖的表现手法。合唱套曲《南方有这样一片森林》(王祖皆、张卓亚曲,向彤、贺东久词),是军事题材的作品,由序曲和八个乐章组成,全曲以森林比喻军队,表现了战士和人民的内心感情与人性之美,如第三乐章《两地书,母子情》就曾广泛流传。民族交响合唱组歌《诗经五首》(金湘曲),选取《诗经》中的《天作》、《十亩之间》、《采薇》、《葛生》、《良耜》作为歌词,探索古代题材与现代意识间的交融点。创作上作曲家运用了双调性、点描法,偶然音乐、吼喊等手法,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呈现一种原始、粗犷的阳刚之美。其他代表作还有琴歌合唱套曲《胡茄吟》(李焕之编曲,选自《胡茄十八拍》)、清唱剧《大劈棺》(瞿小松曲,高行健词)、无伴奏合唱组曲《三种气质》(贾达群曲)等大型合唱作品。也有《雨后彩虹》(陆在易曲,于之词)、童声合唱《哈雷彗星,你好!》(张龙曲,田逢俊词)、《景颇童谣》(鲍元凯曲,张俊词)等中小型合唱作品。90年十七大以来(1990一一2000)大型声乐作品如陆在易据方志敏烈士遗著《可爱的中国》创作的作品《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混声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1991—1993),共五个部分:一、混声合唱《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二、男中音独唱与混声合唱《救救母亲》;三、女声合唱《清贫》;四、男声合唱、男中音独唱及乐队演奏《来吧,死神》;五、混声合唱《期盼》,全曲充满悲剧色彩和史诗气概。作曲家在其中表达了浓厚的历史意识和对时代命题的深沉关怀。其它如石夫的交响合唱《黄河·太阳》(乔羽、陈晓光、王凯传、任志萍、任卫新词,1991年),徐景新的《血祭——为悼念南京大屠杀同胞而作》(于之词,1995年),以及世纪末出现的大型声乐套曲《长江之歌》(王建民、乔惟进、崔新、薛彪、朱新华等曲)、《大漠之夜》(邵永强词,尚德义曲)。合唱的组织与种类一、合唱的组织合唱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声部。每一个声部都是由相同或相似的音量、音色和音域的人声组合而成。声部在合唱中从事着部分的集体活动。在合唱的整体音响要求下,担负着本声部的艺术表现活动,使整个合唱音响在不同声部的共同合作下,进行着合唱作品尽善尽美的艺术再现。二、合唱的种类按照不同的人声,合唱可分为两大类型:1、同声合唱;2、混声合唱。同声合唱是由同类的人声组合而成。同声合唱包括下列三种:1、童声合唱;2、女声合唱;3、男声合唱。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叫做混声合唱。合唱的声部与队形排列一、合唱队的声部划分合唱队最常见的声部组建是以四个声部为基础的:1、女高音声部(Soprano)2、女低音声部(Alto)3、男高音声部(Tenor)4、男低音声部(Bass)二、合唱队的队形合唱队的队形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但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混声四部合唱男高T男低B女高S女低A2、男低B男高T女高S女低A3、男高Ⅰ男低Ⅰ男高Ⅱ男低Ⅱ女高Ⅱ女低Ⅱ女高Ⅰ女低Ⅰ4、男高Ⅱ男高Ⅰ男低Ⅰ男低Ⅱ女高Ⅱ女高Ⅰ女低Ⅰ女低Ⅱ合唱队员的整体观念一个合唱队员在排演中应做到:第一,节奏整齐:能在同一时间发出一个词的音,在指定地方吸气,并完成由快向慢和由慢向快的过渡。第二,力度准确:合唱队员应在作品内容的要求下,以同样声音大小来演唱,不能搞个人突出,破坏力度的平衡。因为在合唱艺术中,合唱的力度对比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形式。第三,音准纯正:每个队员应准确地演唱自己的声部,正确演唱自己的旋律,音准纯正。第四,吐字清楚:合唱队员要清楚认识到在合唱中,文学词句具有重要意义,若吐字不清,会妨碍听众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第五,色调有变化:合唱队员要使作品富有表现力,则要利用力度的变化,以体现色彩的变化,若从头到尾只用一种力度,则使乐曲色调失去变化,单调乏味,难以表现乐曲的感情。合唱中的音准,是构成作品谐和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它是音乐表现的基础。为避免合唱中音准偏高偏低,我们要防止出现下面的一些情况:(1)要防止快速趋高,慢速趋低;(2)要防止强音趋高,轻声趋低;(3)要防止节奏多变而引起音准不稳;(4)要防止吸气过猛音偏高,吸气太浅音偏低;(5)要防止唱高音声区的音偏高;(6)要防止转调离调,音准不稳等现象的发生。合唱中的呼吸合唱一般有三种呼吸类型,即“整体呼吸”“轮流呼吸”“循环呼吸”整体呼吸不言而喻,轮流呼吸即在声部之间轮流呼吸使气息不断。循环呼吸是在合唱中,在不减低音量的原则下进行的,只有有合唱中才用到。合唱中的统一与协调合唱中的统一包括七个方面:姿势的统一,呼吸的统一,音量的统一,音色的统一,起声的统一,共鸣的统一,咬字吐字的统一。合唱中的协调包括三个方面:音量的协调,音色的协调,音准的协调。指挥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以及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优秀指挥能够运用自己的艺术才干,去组织调动整个合唱团成员的智慧,进行完美的艺术创造。作为一个合唱指挥,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通晓音乐知识,能较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发展变化、结构、调性、和声布局、乐句乐段旋律的层次对比、交叉连接以及作品的风格、情感。(2)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对音准、节奏、力度、速度反应敏捷。(3)有熟练的视谱能力和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最好能做到“过目不忘”。(4)作风正派,能团结队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既做到训练严格,又虚心诚恳,友善待人。(5)有清晰、明了、优美、大方、熟练的指挥动作与姿势。(6)具备一定的声乐知识,如懂得人的发声原理、共鸣位置、呼吸方法、歌唱姿势等。训练合唱团的基本步骤合唱团的训练应从各声部的中音区发声训练开始,打好基础后再向高、低两音区扩展。必须通过发声训练,使合唱团在用声上尽量做到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使合唱声音谐调、平衡、统一。从声音入手之后,再过渡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著名指挥家秋里先生说:“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这是很有指导意义的话。合唱指挥的组织排练排练是决定一个合唱团队演出水平高低的关键。排练的过程是艺术创造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也是最艰苦、最具体细致的过程。排练一般采取下列步骤:第一步,充分做好排练前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等方面。要对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声部间的关系、速度、音乐
本文标题:合唱与指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6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