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吉水县湴塘村,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故乡。杨万里(1124—1206),字廷秀,号诚斋,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为官清正廉洁。奸相韩胄当国,他家居十五年不出,以忧愤国事而卒。他一生作诗二万多首,独创“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曾有重大影响;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湴塘自古以来,就是“有田可耕、有桑可采、流水潺潺、莲荷茂盛”的鱼米之乡,更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的文化名村,除杨万里外,还哺育出南宋时期的“江西三瑞”之一杨伾,民族英雄杨邦,被宋宁宗成为“当今廉吏”的杨万里之子杨长儒等.美丽的风光、严密的宗法制度和重教尊儒的文化传统是湴塘代有人杰的原因所在。湴塘至今古风尤存,一座南溪桥,为宋时进出湴塘的必经之地,村西莲花形山,有杨万里墓葬.村里珍存了一套木刻版杨万里诗文全集。数十幢青砖黑瓦的古建筑,是湴塘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的写照。塘边村距安福县城30公里,背靠青山秀水,环境幽美。村内的古民居群,展现了明清建筑风格,池塘星罗棋布,古村绿意盎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八栋屋”是老大刘致美所建,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巷道由青石板铺就,房屋正面有两个大门,室内装饰兽禽花卉、戏剧人物故事,或雕刻或彩绘,内容丰富,工艺精美。“大夫第”是弟弟刘继美所建,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正房门楣横镌“大夫第”三个楷体大字,其上嵌戏剧人物故事石雕,屋内有三个藻井,柱础、雀替、隔扇、窗棂皆以鎏金木雕装饰。大江村在泰和县城南马市镇,原名蜀江村,“村居蜀水岔道注入赣江的汇合处”,而由此得名。清朝中期更名为大江下村。大江村欧阳氏自南宋初年从万安县常溪迁来,至今800多年,这里一直文风鼎盛,从明永乐甲申年至清乾隆辛巳年360多年间,有21人名列进士榜,创造了“父子进士、朝天八龙、鸣阳三凤、兄弟尚书、三世宪台”的人文盛况。其中明代永乐年间欧阳哲兄弟三人都为进士,谓“鸣阳三凤”;正德年间欧阳嵩兄弟八人高中进士,是谓“朝天八龙”。穿行于村庄数十幢青砖黑瓦的古朴建筑中,观赏木刻石雕、鎏金字画,蓝天上白云悠悠,樟树间鸟雀跳跃,恍惚中似有琅琅读书声缭绕雕梁。大江村世代种植甘蔗和茶树。甘蔗和茶叶,一甜一苦,人生况味,尽在其中。世世代代的大江村欧阳氏,是否由此参透了做人的真谛?甘蔗和茶叶,是否为这古村落人才辈出的天机所在?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汇发达的古代商业文明以及红色文化于一体。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无不隐含了庐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庐陵文化的熠熠风采,更记录着块红土地的沧桑岁月。渼陂古村山抱水环,天然形胜。村庄占地一平方公里,有600户,2800余人。村民全为梁姓,由南宋初年梁氏先祖在此开基。全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367栋,其中祠堂7座,书院5座,牌坊3座。村庄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路面,村内28口水塘环绕,取二十八星宿之意。所有古建筑的门楣、藻井、窗棂、门柱、影壁、山墙,或为书画,或为雕刻,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和不同主人的理想情趣。其中总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20世纪20—30年代,这赣式民居里曾召开了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二七”会议,现旧址仍存。这里留下了毛泽东、朱德、曾山等革命家的足迹。红四军旧址、江西省苏维埃总工会旧址和毛泽东等人的旧居,给古老建筑注入了全新的内涵。共和国名将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将军,革命烈士梁一清,都是渼陂古村人。唐贤坊村“赞侯推高第,午峰护名门”,“面对吴峰一门竞爽,积德唐代八叶名家”,道出了唐贤坊村的水土风貌和文化渊源。唐贤坊村位于吉安县吴仙山和禾水之间。始建于宋代,现有96户,400多人。建造者非常追慕唐代,认为“以世之贤,莫盛于唐”,于是“坊题唐贤”。唐贤坊村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前呼后应,首尾相连,全村仅三座门进入。村内巷路相通,横平竖直,所有建筑大到一门一窗,因居室主人的身份、趣味、理想以及建筑功能而选取。或祥龙丹凤,或蝙蝠蝴蝶,或飞禽走兽,或名花珍卉,或人物故事。有的门壁,凿书“程子四箴”之类,以便日日默诵。历代唐贤坊人,走的是耕、商、读相结合的道路。清代唐贤坊人纷纷走出故土,到湖广、云贵川等地经商贸易,敛财后回乡大造屋舍,唐贤坊村一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贵村。又捐资建学,培植文风,唐贤坊一度以文明而彰显。仅清道光九年后,全村因本身或因子孙贵而晋赠祖辈或各种官衔者计四十六人之多。中国古村——唐贤坊村风韵(图文)温振春前不久,我踏访了在当地小有名气、外界尚鲜为人知的古老村庄———江西吉安县横江镇唐贤坊村。该村位于吉安县西南10公里处。据史载,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横江镇滩头村(现为江边村)的萧懋爵按“以世之贤,莫盛于唐”的构思,于江边村东立“唐贤坊”,并建村称“唐贤坊村”,命次子萧登分居该村。萧姓在唐贤坊村已繁衍生息了二十八世770多年。走到村前,一座居中屹立的砖木结构的祠堂雄伟气派。祠堂正门之上横挂着“萧氏宗祠”4个绿底金字匾额。另有一“大夫第”横匾,则显示萧家乃名门望族。步入祠堂正厅,中堂横匾上刻着“敦伦堂”3个苍劲而庄重的红底黑字。敦者治理也,伦者五伦也。据萧氏族谱记载,“萧氏宗祠”始建于宋,毁于元,明代复建,清雍正年间又毁于火,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五排30多栋,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古民居,就分布在祠堂两侧及后面,构成了这个古村落。村中铺有20多条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巷道。走进巷道,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隧道,分明是踏进了古民居建筑展览馆。从外表看,古民居的款式基本相同,每栋房子两侧向上突出12个垛子,4个墙角均从地面竖砌一块1.2米左右的红皮石条,上面再横砌一块,用以保护墙角。外墙所有的门窗框子均为红皮石条架构。五排古民居中,前排的面积较小,稍低;第二至第五排的房屋高大宽阔。每栋房子之间既有巷道相通,又有边门相隔,只要将边门一关,就是一个壁垒森严的深宅大院。这些古民居室内的结构颇有特点。所有的木质门窗都雕有龙凤、麒麟、花朵等精致的图案,不少烫金的图案至今仍金光闪烁,光彩夺目;大厅板墙上方绘刻了花鸟虫鱼、山水风光和人物典故等栩栩如生的图案,以衬托唐宋名诗的意境;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随处可见,使人置身一种高尚典雅的文化氛围之中;厅堂内镶嵌图案的八仙桌、太师椅和神龛,经过数百年时光的镀烙,显得老成持重,似乎它们就是见证古村历史的发言人。唐贤坊村历来倡导尊贤重教,建村之后,先后在村东和村西建了两个书院。村西的书院是栋1厅4房两层的砖木楼房,二楼建有阳台,楼前空出小院,书院雕梁画栋,一派富丽堂皇。置身其中,仍可感受到当年书声朗朗的书香氛围。一村两书院,加上良好的学风,使该村人才辈出,远近闻名。据其《家谱》记载:仅清道光九年(1830年)至清朝末年,萧家祖辈中获中宪大夫、奉政大夫、儒林郎、文林郎、登仕郎等官衔的达46人;因夫贵妻荣或子贵母荣而被授予恭人、宜人、安人、儒人等誉称的妇女达36人。在唐贤坊村西约200米处的江边村,建村略早于唐贤坊,是一个具有802年历史的古村。该村一大片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和两座萧氏宗祠亦保存完好,与唐贤坊村形成了一个古民居群。如今,建设中的赣粤高速公路紧挨村西而过,村后禾河上正飞架一座漂亮的高速公路大桥,给古村平添几分现代文明气息。当地政府正在加紧对唐贤坊村的保护与开发,并热忱欢迎海内外游客前往考察研究、旅游观光。(照片均为旷喜保摄)《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02月20日卢家洲村公元882年,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在吉州刺史任上过世。600余年后明宣德四年,他的后代袁州(今宜春)卢塘村人卢仲文,为纪念他,举家迁居吉州。卢仲文选择了今吉安市北,泸水与禾水汇合初处,在一棵几百年树龄的罗汉松旁,建造房屋。这就是后来的卢家洲村。今天卢氏在这里已经生活了16代。那棵罗汉松被视为“卢家洲三宝”之一,也有千岁高龄。高近30米,四人方可合抱,盘根错节,状如伞盖,生机勃勃。卢家洲人珍爱罗汉松,罗汉松见证着卢家洲的历史。燕坊村燕坊,原名鄢家坊,距吉安市15公里,位于吉水县赣江西岸。村庄现有160余户人家,600多人,村庄现有160余户人家,600多人,鄢、饶、王、刘、肖、郭、江、邓八姓杂居,而以鄢姓居多。燕坊村坐北朝南,有宗祠、学舍、民宅等明清建筑160余处,整体结构分别为倒凹字型、日字型和口字型。村里有糕饼店4家,书院两座,茶坊3座,糟坊、药店、肉案、杂货店一应俱全。村人极为重视门楣,红石门楣分别雕饰人物故事、花卉兽禽,还依主人的情趣镂刻了不同的书法对联和横披,横披如“字水潆洄”、“三槐第”、“青阳绚彩”、“秀毓山川”、“水绕山环”、“水木清华”等,宛如一座古代门楣展览馆。一座民居或一座宗祠的门楣是一家或一族人的脸面。燕坊门楣的奢华装饰,讲述着一个村庄不凡的历史。据载,古代燕坊人依赣水之便,常乘舟下长江至四川湖广一带经商,明末清初极盛时,有闻名于长江两岸的鄢姓力诚经商号、饶姓宝兴裕商号、王姓王世太商号。燕坊人在外相互团结,甘苦与共,返乡则大兴土木,竭尽奢华;捐官捐爵,以彰显门庭。村里许多“大夫第”之类牌匾,便由此而来。钓源村吉安市西行20公里,至兴桥镇北行,古樟成林,茂密葱茏,绿叶掩映下,青砖黑瓦若隐若现。村里长幼妇孺,怡然自乐,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为钓源村。北宋年间,与欧阳修同宗的欧阳氏后裔在此肇基,距今近千年。村人尊欧阳修为宗,村内建有文忠公祠堂,“文行忠信”牌匾至今高悬。村庄建筑东西南北向,布局呈八卦图形,宛如迷宫。青石板铺成的巷子前窄后宽,150余幢至今犹存的古建筑的屋角皆为弧形,大门斜立,人戏称“歪门邪道”。依村七口水塘,取“七星伴月”之意。古建筑内外亦有木雕、石雕、木刻、石刻、彩绘和镏金字画。如镏金图《访贤才于渭滨》和《求富亦求寿考》,人物笑容可掬,服饰鲜活,车銮华盖、滩石树木、山水云霓,都完整生动。陈列于各家的朱红色鎏金雕花架子大床,分别雕饰了麒麟送子、喜鹊登梅、八仙过海、竹节梅花图。钓源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意趣,尽在其中。钓源村的先祖崇尚遁世,建筑和装饰也无不透露出一种隐逸遁世的道家色彩。而村庄的历史却有过繁华和喧嚣。清咸丰年间,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有1300多户,人口近万,店铺60余家,此外还有戏园、赌场、跑马场等,号称“小南京”。方圆数百里的官宦富商,经常来这里博彩听戏,品茶饮酒。这当时远近闻名的乡间都市,昔日繁华至今依稀可辨。文宗遗迹、八卦村形、商贾世家冶游的场所,这些给钓源村抹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本文标题:吉安古村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7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