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牟平文化二中张琳琳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治理沙漠有感性的认识。课前,教师可制作沙漠地形图的模型,作为道具在课堂上演示。并准备了沙漠风光图课件。学情分析:本课学习重点是学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解释事理,了解治理沙漠的重大意义。难点是对治沙方法的理解。整堂课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明白事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绿化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环境方面的忧患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学目标: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2、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3、学习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4、了解沙漠的危害,掌握治理沙漠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识别和把握中心句。2、学习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沙漠:同学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环保。一位记者在一篇题为《中国荒漠化警示录》中写道:“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荒漠化正向我们走来。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环境的恶化。”(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形图画面)保护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是否在生活中感到环境的恶化?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言:春天的沙尘暴天气、洪水的泛滥、地震、冬天里的热效应……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科学工作者竺可桢就是一位治沙能手。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曾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以“向……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二、战前准备:初渎课文,完成如下要求。①标记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好。肆虐干hécōnglóng摇lán丘xǖ蒙古磴开辟②标记好段落序号,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自己综合概括。③理清作者的思路:沙漠危害人类抵御《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进攻向沙漠进军的前途利用④明确作者思路,并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标记在课本上。三、积极进军。1、认识沙漠的危害性。“沙丘”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教师出示了一个沙丘模型。“请同学们给沙丘定定方位,风往哪个方向吹?”——这问题好像书上并没有写,但同学们还是很有兴趣探讨这问题。沙漠不长脚,会自己走路吗?——这个问题从来没想过!看看课文里有没有解释。同学们还是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经过探究——(1)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2)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2(3)推动沙丘,沙丘波浪式前进。(品味语言:波浪式前进。)(4)沙漠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2、研究治理风沙方法。假如你是一名治沙工作者,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你该怎么办?——是个难题!学生们很快分组进行商讨。问题的关键:(1)挡住风,消灭沙患。树能挡风,多植树种草能挡风固沙。(2)我这里有一些树苗,(教师出示模型)种树有没有讲究?——这可没想过。仔细读课文,才明白——品读: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3、你成为治沙能手后,很多人来找你谈经验,你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你的做法写清楚?看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把问题说明清楚的?——学生研读课文,体会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好处。举例子:(例如: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这样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课文中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例子很多,再找一处。)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有两类等。注意:分类时要使用同一标准。)打比方:(如:①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②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四、进军高潮:发挥你的创造力,思考下面的问题:现在你已经成为一名治沙专家了。我要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你几个问题。(1)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要想长效治理沙漠,达到绿化环境的目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得到水源。(2)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人,你认为该如何阻止黄河两岸土地沙化?能谈得具体些吗?——提出治理方案,并用合适的说明方法阐述明白。五、战后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条理清晰,层层推进,先说明了沙漠危害人类,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而这一部分也是按层进式结构,先说明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然后针对危害的方式采用抵御、进攻到利用等治理方法;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本文有很多段采用了中心句提纲挈领,逻辑性非常强。六、布置作业:你对家乡经济建设是否牺牲了环境做一项社会调查。并就本次文明创城,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说明顺序明确了作者紧紧抓住向沙漠进军这一中心,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如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思考:①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2、3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2.沙漠危害人类极大,而人类是否能征服它呢?其前途会怎样?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找答案。三、精读品味:品一品。31.作者指导人们到底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沙漠?(即怎样向沙漠进军)明确:从抵御、进攻到利用。2.这一部分的开头段说明了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明确:先让读者明白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即风沙的进攻主要是“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风沙危害的方式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理。3.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脊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明确:“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这一点讲征服沙漠刻不容缓。比一比:1、比较文中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1)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2)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到解放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3)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4)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水源。“侵占”、“侵入”、“袭击”都是贬义词,都是沙漠进犯人类所使用的动词;“征服”、“进军”都是人类向沙漠进军所使用的词语。这和作者把人类征服沙漠比作一场战争相符合,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请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动词。用三角号画出来。例:沙漠进犯人类的动词有:打死、摧毁、埋葬等;人类向沙漠进攻的动词有:征服、收复、开辟等。3、把课文第1自然段与下面这段文字比较看看它们的不同点。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作斗争,从流传下来的传说和记事看来,人类总是失败时候多,胜利时候少;偶而获得几个据点,不久又前功尽弃了。亚非两洲沙漠所占面积庞大,从北非洲、大西洋海岸起一直到中亚,几乎成一条沙漠带。此外南北美洲和澳洲都有沙漠。世界六个大沙漠的面积合起来可达地球上全部大陆面积的1/10。以往的历史上,人类没有征服沙漠,若干地区反为沙漠所吞并。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课文第1段在表达上,具有准确、简明、严谨的优点。进而总结说明文语言特点。找一找:请在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准确简明严谨特点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例如: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这一句中,“有计划”表明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若干”表明成绩不止一项,这样意思也就更明确了。)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这一句中的“充足的”体现出对水源在数量上的要求,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风沙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这一句子中的“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多方式中的主要的两种,这样表达更准确。)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品读了课文,掌握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严谨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了沙漠的危害性和治理沙漠的紧迫性。六、布置作业:1、伴你学的阅读探究。3、在自家房前屋后栽几棵树或在家里养两盆花,美化生活环境。
本文标题:向沙漠进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92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