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吕琢中国教育报教改专栏对女儿教育让我改变对学生的教学湖南汉寿二中
1吕琢中国教育报教改专栏对女儿教育让我改变对学生的教学湖南汉寿二中对女儿教育让我改变对学生的教学最近一段时间我看到中国教育报电子版、湖南教育网的师德讲坛和汉寿教育网等其他刊物发表了有关我的教学理论方面的“豆腐干”,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和成就感,我知道发表我的文章,全都是编辑老师为我辛勤做嫁衣的结晶,文章的发表不是我一个人的成果,也饱含了编辑老师多少心血,因此我从心里感激编辑老师的独具慧眼,今天我写下与这篇关于《对女儿教育让我改变对学生的教学》的文章,我是从女儿三月底离开二中去衡阳读书,我才心受震撼,如噎在喉,一吐为快,觉得一定要写下我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改变。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老师看学生缺点不如欣赏学生的优点,好生与差生只是老师的一种观念。6月10日,女儿从衡阳来汉寿二中参加学考,学考后无事,昨夜,女儿在翻看她小时的照片并邀请我一起欣赏。哎呀,小时候的女儿怎么那么可爱,还有一些阶段的模样不看照片我都记不得了。看照片中的女儿,不论是笑的、还是哭的、闹的、还是静的,张张照片都令我心动。我欣喜地给女儿讲着她小时候的事情,每一个回忆都是那么美好。女儿淘气调皮,课间休息玩手机一次被年级组领导抓住,一次被班主任抓住,我恨女儿不争气。女儿回衡阳以后,回首过往,女儿上学了,发现责任真正才来。开始操心她的学习,担心她的未来。刚读小学一二年级就琢磨着该进重点中学还得是重点班读书才好,陪着她看书、守着她做作业,盯着她少玩游戏,督促她学弹古筝和电子琴,我的精神上处于高度警戒状态。总盼望着:熬到女儿高中毕业就好了。随着女儿的长大,这样的时光将会越来越少。在今后的日子中,我应该要好好享受儿女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壳,我要好好爱好好珍惜!呵,直至今天我才发现以前我对女儿的错误家庭教育方法,那些施与爱的日子,是上天给我的最美好的时光,却在“熬”着过。幸亏女儿今年才16岁,我现在明白还不算晚。这样的家庭教育把我自己搞的疲劳和心力憔悴,我不得不以把我的家庭教育与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对比,首先我想到的是,教育部原督学王文湛博士导师给我们博士生上课时说:我们的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告诉孩子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当孩子们羡慕他们的平坦时,别人也在嫉妒你的孩子路边的风景。回到二中学校,我告诉孩子们心中有信念走起来才有力,情绪若消沉每一步都费劲。身在凡尘俗世的我们,做不到事事完美,时时顺心,人生的道路看似漫长艰难,路好不好走,在于自己的心态,坚持下去,在正确的途中会看到美景,不管在做人和做事上,坚持自己的信念才最可贵,自己走了一圈,别人一顿嘲笑你返回,脚下的土已经被你踩出了路,自己的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我教导孩子们,如果我们太听信他人便失去了大道。不要顾虑别人的议论,心不动,路才越走越宽,心若乱,路就越走越难。不用理会他人的嘲讽,选好路,认真走;孩子们的事,孩子自己做主!每个人脚下都是路,不必和别人挤,孩子们的路,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事情做了一半,别人一句诋毁我们千万不要放弃,如果放弃就永远不会成功。执着正确的追求,坚持最初的选择,用知足常乐的态度看待周围,瞬间才突显精彩,无趣才觉得漫长。我们失去了不会绝望,收获了不要张狂,这样孩子们才会步步轻松前行。我听了许多语文课,总感觉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老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更不用说有什么兴趣了。以下我就对女儿教育让我改变对学生的教学这个方面来说说我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的方法,全当时抛砖引玉。一、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的这种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往往不容易准确把握:有的是“不到位”,缺乏应有的引导;而更多的恐怕是“越位”,教师成了课堂的“掌2控者”、“指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太土,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学习方法既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因为掌握了有用的学习方法,今后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终身受益。我们都知道“授人与鱼”和“授人与渔”的差别,所以要尽量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让学生用有效的方法自己去学习。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到了学生对某种学习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以后,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单飞”。比如理解词语,当学生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以后,就不必每一个都到工具书中核查。再如,文章的背景资料开始时往往是教师提供的,到学生知道背景资料的重要性,学会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解读文本方法后,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获取资料,知道到哪里去获取资料。这时,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教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二、老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我们老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但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既有喜恶之爱,也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多边活动的场所,学生主体参与是这种多边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保证,而师生间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就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氛围不宽松,那么要想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那是不可能的。这种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的形成,要靠我们老师。需要老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需要教师废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建立合作、平等的“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需要我们老师营造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和保证。我们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主动亲近学生,注意塑造以渊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我们老师从知识传播者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为学生活动的鼓励者。三、老师要原谅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犯下的错、宽容学生,鼓励创新营造一种宽容学生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活动,具有心理自由和安全感,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每个学生由于文化修养、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境界等方面的不同,形成多姿多彩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也就造成了每个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差异。比如在上《风雪山神庙》时,我提问:林冲算不算老实人?应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有的学生认为:范进这个人应该算作老实3人,怪可怜的。在那样一个很黑暗的社会,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两人。于是我引导学生小结:《水浒传》中的英雄们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而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林冲。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不低,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抱有幻想。他虽然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有满腔怨愤,却也养成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像他这样的人是很不容易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然而他偏偏被逼上梁山。事情的起因是:他妻子往岳庙烧香还愿,遇上高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便进行调戏。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上司的儿子,“先自手软了”。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高衙内,说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这里,第一次显示出林冲屈辱忍让的性格。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使林冲摆脱困境。陆谦与高衙内进一步设下陷阱,让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下,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强化。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林冲这种矛盾心理,在本课中达到高潮。我告诉学生林冲性格特点:苟安妥协、得过且过、随遇而安。接下来我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学生回答: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林冲最后的性格特点:被迫反抗、血气方刚。《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学生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四、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面对新的问题情境时,会产生认知冲突,他们想努力去解决这种冲突,或同化,或顺应,引起原有认知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了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活动。我们老师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至关重要。我除了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外,有时还需要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拓展,从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继续引导学生关于《风雪山神庙》的细节描写:1、林冲两次“偷听”:A小二夫妻听陆谦等密谋(略写)————设置悬念B林冲听陆谦等说真相(详写)————林冲性格的转变2、写“雪”“火”环境:“雪”之“紧”,“火”之“大”,既是环境,也是心理的变化,。“雪”与“火”二者色彩绝然相反的事物对比,暗喻“水火不容”,即矛盾冲突。“雪”也意味“报仇雪恨”义。从这个例子我们老师可以了解“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做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4架”,而路则让学生自己去走。需要我们老师注意的是,最好是在学生百思不解的时候,也就是处于“愤”“悱”状态之时,提供这种背景知识的时机非常重要。现在不少语文课,一开始就来一个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介绍,学生并没有需求,反觉望而生厌。学生这种在语文学习理解上的差异,正是他们个性自由发展的表现,我对学生小心呵护,并给予孩子们积极的评价,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个性就会在语文课上得到充分的张扬,孩子们在思考问题时也更加大胆,更具创新。与此同时,孩子们把薇当做知心朋友,有时都会找我交流意见,薇和孩子们的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本文标题:吕琢中国教育报教改专栏对女儿教育让我改变对学生的教学湖南汉寿二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9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