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君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核心值观活态嫁接的老树新枝
君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核心值观活态嫁接的老树新枝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钱念孙一、论题的缘起和由来二、君子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地位和影响三、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四、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提纲一、论题的缘起和由来•题目的缘起和由来,得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出的时间?•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2007年7月)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来的两大变化•变化一:从“4个方面”到“24个字”——内容进行大幅度概括和提炼,以便于遵循和践行。•变化二: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有关传统文化的论述(1)•2013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软实力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习近平有关传统文化的论述(2)•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有关传统文化的论述(3)•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到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2014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吸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有关传统文化的论述(4)•2014年9月9日“教师节”之际,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他在了解中小学教材编写状况时特别指出:•“我很不希望把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中小学课本里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有关传统文化的论述(5)•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生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讲话,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014年10月13日,中央政治局就“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举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的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习近平对传统文化态度的深意•中国共产党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氛围里,在“打倒孔家店”,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想潮流中诞生的。共产党成立的首要任务是革命,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与历代王朝不同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就不再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延续和更替,而是整个社会形态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这个任务,从思想理论指导角度说,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挥这个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关于社会形态革命的阶级斗争学说。•共产党1949年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后,仍在较长时间内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斗争哲学。•毛主席语录:“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唯心主义。”•从镇压反革命到反“右”斗争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我们党内党外较长时间处在紧绷阶级斗争之弦的状态中,剑拔弩张,伤害了一些人,走了一段教训深刻的历史弯路。习近平对传统文化态度的深意•习近平与共产党历届领导人不同,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于三点深刻认识:•1、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伦理哲学,其功能是讲究长幼尊卑礼仪和社会秩序,注重“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结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2、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到这一步,恰恰就需要社会有序、稳定、和谐发展。•3、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不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却是取得政权后当权者的修养和为政之道。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如何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究竟哪些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堪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汪洋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并体现“中华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者,非“君子文化”莫属。二、君子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地位和影响•“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范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其内涵主要是对贵族或执政者的专称,而较少涉及人格内容的道德意蕴。《尚书》卷十二:“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功及成”;《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这里的君子,显然是执政者或贵族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即《论语》产生的年代,通过孔子从不同侧面的反复解说和阐发,“君子”一词被赋予许多优秀道德的内涵,成为一种理想人格模式的称谓。《论语》有关“君子”的论述俯拾即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尊贤而容众,喜善而矜不能”;•“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在《论语》里,“君子”一词共出现109次是《论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核心词语。•孔子常在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和比较中,肯定和褒扬“君子”是他心目中的道德高尚之人。•在《论语》里,孔子也数次提到“圣人”,但他明确对弟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这就是说,圣人难以看见,也难以企及,但君子能够见到,也可以并应该努力做到。•作为孔子精心勾勒和塑造的可望可及、可学可做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在中华文化数千年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推崇。•《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启超、张岱年等著名学者认为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最佳概括。•《孟子》•“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言近而旨远,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还有《礼记》《大学》《中庸》等众多论述,使君子人格的内蕴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君子不仅是儒家着力打造和推举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概念及其人格内涵也颇为认同。•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水》)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的名言。•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荀子在构造他的礼法社会时强调:“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荀子看来,一个崇尚礼法的有秩序的社会,如果没有君子这样品行高尚的人来参与和维护,那将会失去构建礼法社会的基本前提。•先秦诸子以后,历代思想家对“君子”概念的引述和阐发,同样枚不胜举。•从西汉的董仲舒到东汉的王符,从唐代的孔颖达到宋代的程颐、程颢和朱熹,从明代的王阳明到清代的王夫之等,都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君子概念及君子文化做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挥。•明清时期流行很广的人生格言类著作,多半也将君子人格奉为典范和楷模。•《菜根谭》云:“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便是对君子安贫乐道、处安虑危、遇强不屈、见弱怜悯等优秀品格的赞扬。•《围炉夜话》云:“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这就是在君子与小人不同处世方式的比较中,充分肯定君子以忠贞和诚信为立身之本的做法。•《增广贤文》云:“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这是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强调与好人交朋友。•君子概念及其文化,不仅在中华历代典籍中汗牛充栋,并一直活在历代中华儿女的心中。•今天我们口头还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动口不动手”;•“近君子而远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量小非君子)•“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宁愿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综上所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君子”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人格,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阐扬仁、义、礼、智、信及忠、孝、廉、悌等众多为人处世的伦理和规范。这些伦理规范或者说美好品德,最终都集聚、沉淀、融入和升华到一个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中国人有爱玉的传统,为什么?•《礼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也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名句。•如花似玉、面如冠玉——容貌姣好、美丽动人•玉骨冰肌、冰清玉洁——品貌清丽、内外高洁•字字珠玉、玄圃积玉——言语珍贵、文章华美•金科玉律、金口玉言——不可变更信条、良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情操无暇,不如玷污•金声玉振、金玉满堂、蓝田生玉、玉楼金殿···从“君子”到“君子文化”?从“君子”到“君子文化”?•中国画画得最多题材是梅兰竹菊,为什么?•我们先贤崇尚君子品格,甚至把象征高洁、清雅、虚心和气节的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人格化,称为“四君子”。宋代以来,以梅兰竹菊表现四君子品格的中国书画数不胜数,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其繁盛景象让人叹为观止。•吟咏梅兰竹菊的诗词多得数不胜数。•君子概念古老而鲜活,在当代社会也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在不同阶层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中国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君子!这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也是今天每个中国人应有和乐于做出的选择。•君子概念及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君子概念及君子文化,完全可以经过新的阐释激发其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在当代社会竖起的一面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旗帜。•它既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盛开传承创新的时代花朵,也可以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发生共鸣。它是中华传统文化浩瀚森林里最为郁郁葱葱的千年老树,也是当代思想道德建设汲取传统营养的精神绿荫。•君子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直接嫁接并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有助于对社会各阶层人士,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进行思想文化上的因势利导,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广泛价值
本文标题:君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核心值观活态嫁接的老树新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9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