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试卷第1页,总48页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各题。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答案】1.D2.A【解析】试题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读图判断,表现在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A错。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少于第三产业,B错。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C错。城市化水平提高,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D对。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A对。中小城市技术水平低,市场小,不适合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市场导向型工业,B、D错。动力导向型是高耗能产业,中小城市能源开发技术、资金不足,C错。考点: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区域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工业指向类型。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试卷第2页,总48页3.图中数字所示地点能够互视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①河流讯期长,没有结冰期②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③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④低山丘陵广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C4.B【解析】试题分析:3.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图中数字①②之间有一山脊阻挡,不能互视,A错。②③之间、①④有山脊阻挡,不能互视,B、D错。③位于河流源头处,④位于同一山谷谷口处,之间没有阻挡,可以互视,C对。4.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海域名称,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临东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河流讯期长,没有结冰期,①对。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②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③错。低山丘陵广布,④对。所以B对。考点:等高线图的判读,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试卷第3页,总48页5.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B.劳动力成本低c.水资源丰富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6.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D.发展资金不足【答案】5.D6.A【解析】试题分析:5.沪宁杭城市群竞争优势大,主要是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D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A错。该地劳动力成本高,B错。南部沿海水资源更丰富,C错。6.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A对。该地知识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B错。城市等级结构合理,C错。区域经济水平高,发展资金充足,D错。考点:区域城市群竞争优势,面临的主要问题。下图为我国某农作物主产区某年6月16日发育及收获进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试卷第4页,总48页7.据图判断该农作物为A.玉米B.棉花C.小麦D.水稻8.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较小B.地势较高C.技术落后D.旱灾频发【答案】7.C8.B【解析】试题分析:7.根据图例,该农作物6月16日在长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区已经收获,在华北南部成熟待收获,华北北部乳熟。该作物最可能是小麦,C对。6月份华北地区玉米刚播种,A错。棉花收获是在秋季,B错。华北地区不是水稻主产区,D错。8.读图,根据省区轮廓或河流判断,甲位于青藏高原,乙位于黄土高原。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势较高,气温低,发育晚,B对。降水较小、技术落后、旱灾频发不是作物成熟晚的主要原因,A、C、D错。考点:我国主要作物分布地区及收获时间差异,不同区域作物生长条件差异。曾是家庭联产承包第一村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如今在国家新土地政策的影响下,不断地将分散的土地重新集中流转,将土地租给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山东泰安某公司在小岗村租赁了近千亩土地用于樱桃的种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土地流转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B.导致农村耕地面积增加C.加快逆城市化进程D.降低农业机械化水平10.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我国东南部地区适宜推广土地流转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B.城市化发展快,农村劳动力不足C.受地形影响,地块较小D.科技发达,适合大型机械化【答案】9.A10.D【解析】试卷第5页,总48页试题分析:9.土地流转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而农村耕地面积没有变化,只是经营权的变化;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加快城市化进程。故选A。10.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会加剧土地的流转;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剩余;地块小,易于流转,而不适合大型机械化。故选D。考点:农业生产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河流赣州112°E24°NAB1210828286281月等温线(℃)7月等温线(℃)图例:桂林11.图示区域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1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答案】11.D12.B【解析】试题分析:11.图示1月等温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且向北递减,应受纬度的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不与海岸线平行,表明不受海陆位置的影响;A处为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于周围地区,那么7月平均气温低于28℃;而B处1月气温低于A处,7月气温高于A处,所以B处气温的年较差大于A处。故选D。12.区域内相对高度较小,从山麓到山顶的气温相差较小,不会形成“一山有四季”;因该区域热量丰富,其作物熟制都为一年两熟;该区域水热条件还不能满足天然橡胶的生长;而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5月份进入汛期。故选D。考点:等温线、中国区域地理差异非农化率是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当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比值(简称NU值)趋近于1.20标准值时,区域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变试卷第6页,总48页化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区域就业结构最不合理的年份是A.1992B.1995C.2003D.201014.据材料可知A.1992-2010年期间NU值逐年下降B.1992-1995年非农化率增速减缓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答案】13.B14.D【解析】试题分析:13.根据材料,区域就业结构最不合理的年份应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比值与1.20标准值差值最大时。读图,差值最大的年份是1995,B对。14.读图,1992-2010年期间NU值先升后降,2003年后变化较小,A错。1992-1995年非农化率增速稳定,B错。2003-2010年非农化率仍有升降变化,C错。1995-2003年NU值减小,非农化率不会减小,只能说明说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D对。考点:读图分析能力,非农化率、城市化水平与NU值的关系。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处对我国某地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数据如表。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土土壤,其下为沉积岩层,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地点ABC海拔(m)400250460某沉积岩埋藏深度(m)2127322115.该区域可能属()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16.该区域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棉花B.大豆C.苹果D.茶叶【答案】15.B16.D【解析】试题分析:试卷第7页,总48页15.从海拔上分析,B地海拔最低,A地、C地海拔高,中间低两侧高,可知是谷地,排除C项、D项;从沉积岩埋藏深度来看,B地沉积岩埋藏深度最浅,A地、C地沉积岩埋藏深度较深,可知是背斜构造。排除A项,B项正确。16.从材料中可知,当地表层为潮湿、粘稠的红土土壤,呈酸性,而且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可知是丘陵地形。所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适合种植茶树。D项正确。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衣服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7.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8.下列关于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分析,正确的是A.近年来增长迅速,因为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B.发达国家发电量远超发展中国家,因为太阳能资源更丰富C.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D.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答案】17.B18.C【解析】试题分析:17.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且气温低,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而其它三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故选B。18.太阳能光伏发电占地广,储能难,发电成本高;太阳能资源受纬度、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并不一定丰富;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只能缓解能源短缺,并不是主要能源;而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轻碳排放的减排压力。故选C。考点:太阳能资源利用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试卷第8页,总48页19.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20.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东南沿海地区【答案】19.D20.D【解析】试题分析:19.读图,①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有缺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是风能较丰富区,A错。②地塔里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受山谷风影响,风能可利用区,B错。③塔里木盆地内部,四周山地环绕,地形闭塞,是风能贫乏区,C错。④位于内蒙古高原,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没有山脉阻挡,是风能丰富区,D对。20.结合前面分析,④地是风能丰富区。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影响,是风能较丰富区,A错。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是风能贫乏区,C错。结合图分析,黄土高原是风能可利用区,B错。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和海陆风影响,是风能丰富区,D对。考点:我国风能分布特征,影响风能分布的因素。自行车是一种灵活、方便、环保、健康、可达性好的交通工具。近些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建立了自行车租赁点。下表为武汉城区各区块的租赁点的分布,读表分析回答下列各题。表.各区块租赁点分布区块\类型居住点公建点公交点校园点合计平衡调配值13071455642101554762097323884433452152212101351573631163614141478674723138913816864342试卷第9页,总48页9131412304102411141766181114647313合计371155149957702821.武汉市租赁点数最多的区块和租赁点变化率最大的类型分别是A.2居住点B.2公建点C.4公交D.4校园点22.能够确定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车辆
本文标题:区域可持续发展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3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