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第1页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学校:学院:年级: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学号: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第2页目录:1、前言-------------------------------------------------------------------------------22、山西省实习部分----------------------------------------------------------------33、陕西省实习部分----------------------------------------------------------------64、四川省实习部分----------------------------------------------------------------95、重庆市实习部分----------------------------------------------------------------126、湖北省实习部分----------------------------------------------------------------137、实习的总结与感想-------------------------------------------------------------13一、前言1.区域综合地理实习的基本介绍实习路线:北京—山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北—北京实习时间:2013年7月4日----2012年7月18日参加人员:xx学院xx级1班全体学生42人,教师6人2.实习的内容和方式(1)内容:基于地理学的特点,区域地理实习主要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到亚热带自然景观的变化,获取对不同景观地区的感性认;考虑我国的黄河和长江的水文状况,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利用和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2)方式:以乘车长途线路观察和短途经典地段徒步考察及观察、访问相结合。3.实习的目的和任务1、通过长途路线观察和短途徒步观察,以及参观、访问等形式,除了学习和掌握考察区域的具体的地理知识外,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并与文献和课堂学习的知识相互印证,加深对区域分异规律和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认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于区域地理理论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本学科的工作方法;陶冶热爱自然、热爱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操。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第3页二、山西部分实习内容(一)实习时间:7月5日(二)实习目的:1、观察沿途地形地貌的变化2、山西省内部地形的变化(三)实习内容:基本情况实习的第一站就是山西省,在火车上老师就让我们留心观察在山西境内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让我们初步对山西省自然地理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了火车到达的是临汾,临汾虽然只是去壶口瀑布的一个换乘站,但是在短暂停留的过程中,我们也对临汾的地形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在大巴车开往壶口瀑布的过程中,许多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在不断变化,也欣赏到母亲河黄河的神韵。到了壶口瀑布王均平老师和潘宝林老师又系统、全面的对山西省的地理概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地形地貌及其影响山西省处于太行山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之间,通常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主体是一个有黄土覆盖、起伏较大的山地型高原。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陕北高原,整体呈隆起状。山西整体地形为东部山地、中部盆地、西部山地和高原三大地形区。中部主要为一系列的盆地组成,主要包括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五大盆地,形成了一列雁形排列的断陷盆地,盆地以东为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等为主体的山地和高原,以西为吕梁山为主体的山地和晋西黄土高原。地形的状况影响气候,对于温度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对于降雨量来说,一方面是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少。另一方面是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海拔升高而减少,有一个海拔所对应的降水量最多。地形的状况也影响经济和人口的情况,对于盆地地区相对而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所以居住的人口较多,人口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地形对人口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二、陕西省实习部分地点一:壶口瀑布(一)实习时间:7月5日(二)实习目的:1、理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2、了解流水对区域侵蚀3、区域的水文特征(三)实习内容自然地理情况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和山西省的交界的晋陕河谷,河谷陡峭,河流下切作用强和溯源侵蚀作用强。三十多米水落下来在旋转的水流会掏蚀,使崖壁下来,壶口瀑布不断向源头侵蚀,高度越来越小。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1、构造因素:壶口瀑布之所以形成河流宽谷之中又具深切窄谷的现象,主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第4页要与两组节理有关,这两组节理将壶口一带的三叠系基岩山地以及谷底岩石切割成近似棋盘格式构造,岩石整体性被破坏,石块之间结合力大减,从而形成易于冲蚀的客观条件。2、岩性条件:壶口瀑布宽谷河床上的岩性是三叠系厚层砂岩层,此套岩层硬度较大,在这套砂岩层下,是一套岩性较软的砂、页岩及杂色泥岩层。这种软硬相间的地层为流水的下蚀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3、外力作用(主要包括流水侵蚀和冰川作用)流水侵蚀:水体携带泥沙对基岩河床的侵蚀作用包括冲蚀、磨蚀、拍打、重力跌落、溅落等方式。黄河水的流量大,泥沙含量高,河流比降大,侵蚀作用强。冰川作用:壶口瀑布地带,冬季冰川作用对河床谷底破坏极大,具体表现为膨胀作用、岩石层状剥落、拔蚀和刨蚀作用,冲撞作用等等。人文地理情况壶口瀑布的形成模式:1、自驾游2、团体游3、游山玩水地点二:洛川黑木沟(一)实习时间:7月6日(二)实习目的:1、理解黄土高原成因说2、理解黄土高原地貌特征3、辨识黄土地貌的类型4、了解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三)实习内容我们从延安的宾馆坐大巴来到了非常著名的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黄土高原的土壤情况,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们对黄土的概念,黄土的分类,黄土分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具体内容如下:1.黄土的概念黄土是松散的黄色土状堆积物的惯用名称,它是第四纪以来长期的堆积物,颜色由黄至红黄、疏松多孔,粉砂质,质地均一,层理不明显,富含碳酸钙。2.黄土的分类黄土高原主要有三种土壤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午城黄土。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区分古土壤和黄土壤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颜色,古土壤色较深,黄土壤颜色较浅,黄土高原是一层古土壤和一层黄土相间分布。3.黄土的分布全世界的黄土带分布主要在中纬度地区,德国的赛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中国黄土带分布:西界:日月山南界:南岭北界:阴山4.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1)黄土奉承学说:有的认为黄土的“老家”不在当地,是风力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上的(2)黄土水成学说: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3)风化残积学:认为黄土的“老家”就在当地,是风化作用将原来的岩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第5页石、砂砾“粉碎”之后,残留原地演化成黄土的。黄土高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的。他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黄土高原的成因有待人类进一步探明。5.黄土高原的治理具体方法(1)统筹规划,因地制宜(2)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综合治理①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的主要形式。②强化综合治理,应重视人口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相平衡。③应重视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体系。米兰科维奇理论即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该理论认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单一敏感区的触发驱动机制,即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信号被放大、传输进而影响全球。地点三:黄帝陵(一)实习时间:7月6日(二)实习目的:通过对文物古迹的观察,了解历史文化和遗产文化、寻祖旅游和界祭、风水文化。(三)实习内容1、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全国最具代表性寻根文化。2、文物最重要的主题是所保护的东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之间如何保护。3、气候比较干旱,风沙大,冬季西北风,所以黄帝陵西北面地势高,黄帝陵被山向水,有利于阻塞寒风。4、原来的位置位于河流的凹岸,后来由于侵蚀作用比较大,所以就移到了河流的凹岸。地点四:翠华山(一)实习时间:7月7日(二)实习目的1、了解崩塌地貌(重力地貌)2、观察小型地质构造现象,并且能把握该现象的形成原因3、理解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三)实习内容自然部分:在观察黄土高原之后,我们乘车来到了位于关中盆地的西安市,在由高原到盆地的变化过程中,很多自然地理现象都发生着改变。1、秦岭是气候的分界线,植被、水文状况也随之变化。2、毛乌素沙漠植被少,关中盆地降水充沛,有渭河、黄河等河流,地表水丰富,另外空气中的水汽较多,从东南来的气流使得西安闷热。3、帝王陵多,关隘多,易守难攻。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第6页4、气候变化,关中盆地降水丰富,有较长河流渭河,因此该地的农业发展较好。从西安市区我们乘车来到了翠华山,观察了该地的许多地质现象,具体实习内容如下:翠华山重力地貌分类(按规模大小):山崩(规模高等)、塌岸(规模中等)、落石、落石(低等)堆积体形成的地貌:倒石柱堆积物有什么特征①棱角分明②沿着节理层破碎③颗粒比较大(花岗岩)分选性好④多大块,少碎屑崩塌面花岗岩的捕掳体:岩浆顺着破碎带上涌过程中裹挟的围岩碎块,包裹于花岗岩中,呈现不同的形态。水雾形成的原因: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冷气流下降在低洼的洞穴处保存,冷热交换处易生雾气。人文旅游部分资源环境承担力1、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促进作用2、水源少,山下山泉3、耕地少4、环境季节性变化5、黄土高原几乎没有矿产6、农业资源:果树,玉米7、工业:石化、水泥厂(石灰岩多)、电厂8、旅游资源:延安红色旅游、黄帝陵文化旅游、壶口瀑布自然资源9、黄土的地质灾害:环境承载力弱地点五: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实习时间:7月8日(二)实习目的:直观地了解兵马俑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借此探讨人文景观的形成、发展、变迁和迁移,体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三)实习内容:1、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列入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批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观之一。2、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皇岛的陪葬坑,位于陵园1500处佣坑内84多个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报告第7页兵马俑。3、最早发现的是一号坑,也是最大的,呈长方形。4、一号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为“二、三”号坑。5、“秦始皇兵马俑”是遗址型博物馆,是半地下半地上土木建筑工程。6、兵马俑最高的1.96m,平均高1.8m,最高达300公斤,最轻10公斤。秦始皇兵马俑的价值1、艺术价值:这批兵马俑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2、历史价值: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建筑史、服饰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发的必要性和利与弊必要性1、兵马俑为历史文化遗产,如果长期的埋藏于地下,那么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浪费。2、通过对兵马俑的开发,我们可以了解秦始皇的科技、文化,通过了解可以对当今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3、通过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当地居民就业率上升,促进该省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利:1、丰富了我国文化遗产的内容2、促进经济发展3、带动科技发展,增强历史文化底蕴弊:1、在开发的过程中对文化有一定的破坏,例如被氧化和破碎2、对当地的环境有一定影响,破坏了当地土壤、植被,改变了当地的气候地点六:大雁塔北广场实习时间:7月8日实习目的1、理解此地人地环境的改善2、周边区域房地价值3、“TOLD”曲江模式开发成功的原因实习内容1、大雁塔,玄奘为藏经而修建,塔高64.5米,共七层2、大雁塔开发过程:刚开始时,大雁塔位于西安的东
本文标题:区域地理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3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