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地点)。(2)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形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高度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2)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①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②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大小、水系排列形式)等。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凌汛)等。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两大方面。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应从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案例分析——以东亚为例一.地理位置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亚位于亚洲东部,主要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跨经纬度范围较广,两到73°E的中国帕米尔高原,东到150°E左右的日本北方四岛。南到4°N的中国曾母暗沙,北至53°N的中国漠河以北。二.范围1.国家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民族:汉族)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汉城)(民族:朝鲜族)岛国:日本(首都:东京;民族:大和族)2.重要经纬线①20ºN纬线穿过:北部湾、琼州海峡及海南岛(海口)、南海、巴士海峡附近。②23º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③40º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草原(黄河几字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④50ºN纬线穿过:蒙古、中国、日本海、库页岛、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⑤蒙古:80ºE~120ºE,50ºN附近。⑥朝鲜半岛:为35ºN,128ºE穿过。黄海、日本海、朝鲜海峡三面围绕。三.地形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地形多种多样: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多高原、山地。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四.气候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35ºN)东亚地区冬夏季风差异的比较冬季夏季陆地(蒙古、西伯利亚)海洋(太平洋)陆地(亚洲大陆)海洋(太平洋)增温快慢降温快降温慢增温快增温慢气温高低气温较低气温较高气温较高气温较低气压高低气压较高气压较低气压较低气压较高风向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气流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冬季风风力强,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炎热、东部近海地区降水多,往西北内陆,雨量减少[温馨提示]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季风气候最显著。2.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3.东部季风气候的差异东亚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地形多样,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又由于南北热量差异大,大致以秦淮为界,以南形成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在东西方向上,由沿海向内陆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朝鲜半岛处于海洋性和大陆性的过渡地带,中国东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使东部广大地区形成温和湿润的气候。
本文标题: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3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