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重点应用
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重点应用发表时间:2011-4-1422:16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医疗改革牵动了千家万户的心。近日发布的《戴尔医疗白皮书》分析了中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医疗卫生信息化成为发展重点,从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制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再到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控制应急管理体系、对食品行业安全监控能力的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将在医疗系统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明确将信息化作为“四梁八柱”之一;2010年卫生部又将电子病历的发展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说政府对医疗改革事业的重视为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很好的前景。预计在2007-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7%。其中电子病历软件市场在2010年签约额1亿~1.5亿元的基础上,保守估计将会增长50%;2011年电子病历软件市场总量至少在1.5亿~2.5亿元,甚至有可能更高;而与电子病历相关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及系统软件也将有巨大发展,其市场总量将超过35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于《中国大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状况调查报告》)。IT新技术与医院信息化未来,电子病历将成为中国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现在,电子病历在中国的发展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电子病历要发挥作用,需要实现广泛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范围越大,其发挥的效果也就越大。只有这样,患者无论在哪家医院看病,其病历都可以通用,医院也才可以广泛地获得医疗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医生诊疗和研究。医生在给病人诊断的过程中,要确保正确的药物,以正确的剂量,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给药途径,给正确的病人服用。由于这一扫描核对过程必须在病人身边完成,从而促进了无线移动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无线移动技术为医护人员在病人床边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以提高效率,减少医疗事故,最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无线移动技术在医院临床应用时,要和医疗流程相结合,实现流程的优化和再造,帮助医护人员从复杂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移动技术真正成为医疗流程的一部分,这也是无线移动技术应用的真正目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自2003年启动以来,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多实惠。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国家朝着促进社会公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大步骤。全国新农合制度推行6年多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加入其中。2009年7月13日,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副司长聂春雷表示,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农合参合人数已达8.3亿。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新农合补偿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要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要达到每人每年100元。从2010年开始,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建立于新农合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新农合制度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四川共有114个县实现了新农合信息化管理,湖南省已经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各市县新农合经办机构的上万用户通过因特网与省新农合信息平台连接,包括参合登记、缴费办证、基金管理、补偿管理和统计分析在内的新农合各项工作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2009年5月份,卫生部发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该文件指出,按照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当前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要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第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其中包括统一的内容和标准化的信息及数据。“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它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居民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健康档案有纸质和电子两种方式,今后的发展方向必定是电子取代纸质档案。在美国,奥巴马政府已经宣布要用数百亿美元建立覆盖全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英国政府也声称要花费几十亿英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中国,纸质健康档案可能在今后2~3年内实现全民覆盖,而覆盖全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建立起来的,它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健康档案的系统架构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生命阶段、健康和疾病问题、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作为三个维度构建的逻辑架构,可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以及复杂信息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健康档案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架构,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两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基础信息以及基本健康信息,其中一些基本信息反映了个人固有特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内容相对稳定、客观性强。健康档案与卫生服务活动的记录内容密切关联,主要卫生服务记录是从居民个人一生中所发生的重要卫生事件的详细记录中动态抽取的重要信息。区域医疗卫生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被称作是医改的良药,一场以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改革与创新的区域卫生服务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展开。美国的HIMSS(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曾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给出如下定义:为了改进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使得在医疗卫生的决策者之间,包括客户和患者能够共享医疗信息,从而改进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我国的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在2003年SARS爆发后开始受到重视。卫生部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以地(市)县(区)范围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区域化卫生信息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至2006年,拟建立5-8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各卫生系统信息网上交换、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与管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区域,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疾病控制及应急管理这是我国继“非典”之后又一次面临非常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威胁,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倾力打造的应急指挥体系,正在面临着一次严峻考验。在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时刻,如何实现政府各个部门的联动,从而快速有效地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也促使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再次提上议程。应急指挥系统在中国发展历史较短,只有6年时间,总体建设情况还较落后。然而,近几年一些公共突发事件的频发,驱使相关部门把应急系统的建设再次提上议程。各省市及相关部门基本上都拟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时,各省都会根据具体情况执行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必少不了应急系统的辅助。但是预案中提及的更多的是行政分工和对该事件的处理流程,并非应急指挥的信息系统。食品安全与药品监控为适应目前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提高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协作、动态信息交换,实现以现代化信息化方式对整个食物链的安全监控,实现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实现食品市场经济秩序的科学、规范,参照国际食品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及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理,建立以食品安全为核心,对食品安全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统一、权威和高效的系统平台。妇幼卫生信息化突进众所周知,在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路程中,不乏信息孤岛、系统分割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同样困扰过妇幼保健信息化。2009年,当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被推向前台时,妇幼保健的信息化也开始紧密部署。专家认为,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以下6方面的支持:第一,能直接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第二,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第三,对政府的投入进行总体评价;第四,是实现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第五,是对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评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第六,是进行社会宣传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支持系统。
本文标题: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重点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5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