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欣赏歌曲四季歌春天夏天冬天秋天春柳夏荷秋枫冬梅你知道下列诗句是写那个季节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知道下列诗句是写那个季节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往高出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蝌蚪甩着尾巴游泳,春天就已经来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通过草木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节的变换更替,能够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自然科学、地理学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快速把握课文内容生字词注音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农谚纬度连翘piānyùnsùnìzàiyànwěiqiáo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shuāicuīqiáoqiàochāchāichàcīguānguànzhǒngzhòngluòlàlào次第: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翩然:农谚:一个挨一个地。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纷纷落下的样子。躲藏起来不露面。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行迹。匿,隐藏。风雪遍地。载,充满。每年都这样。是,这。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动作轻快的样子。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再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文体裁:这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或称之为科普文章。认真读题,跳读课文,筛选归纳答案。一、整体感知,概括要点:1.什么叫物候?2.什么叫物候学?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你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吗?1、什么叫物候?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作诠释2、什么叫物候学?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分析文章第一部分内容:(1—3)自然段分析文章第一段的内容:1、本段主要描写什么?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语。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条理十分清楚。表示时间的词语: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立春过后(1)“沉睡”、“苏醒”——把大地人格化,给人以丰富的联想。(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了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其中:A、“次第”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B、“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3、品味本段中的一些词语。(3)“翩然”——写出了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4)“簌簌”——写出了秋天的肃杀景象。小结:本段用生动典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本段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放•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叶子变黄•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分析文章第二、三段的内容第二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举例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杏花桃花传语耕地暗示种谷子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富有情感,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2)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3)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第一句后是分号,第二句后却是句号,能否将第二句后的句号改成分号?为什么?•不能。前两句写的是植物,第三句写的是动物,不宜合在一个复句子里说。•前两句是春季物候,第三句是夏季物候。•前两句和第三句句型也不相同。第三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第二段的说明顺序: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体会第二段语言的准确严密:“草木荣枯”(对应)“桃花开”“候鸟去来”(对应)“燕子来”小结第一部分内容:本文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拓展延伸参照课文第一段,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家乡的四季变化。口述亦可再见分析文章第四、五段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1、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具体分析如下:观测手段数据意义“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分析这一部分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八种: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仿、作比较、引用、画图表、作诠释。这一部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从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分析文章第六至十段的内容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1、纬度的差异2、经度的差异3、高下的差异4、古今的差异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说明顺序。2、这一部分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4、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这一部分说明的顺序能否颠倒?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此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1.北戴河2.大连3.青岛4.庐山5.昆明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凉爽。海拔较高,由于高下差异,温度比低处低。岑参《白雪歌》写塞外风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说明,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胡天”是指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越往北,冬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低。•南半球反之。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你还能举例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差异吗?老师准备的例子:•新疆,冬天比内地冷,夏天比内地热。这是由于经度的差异。•登泰山看日出,冻得发抖。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有一次去山里参加摄影家协会的活动,去之前,梧桐花已经落了,而到了那里,才开。这是由于高下差异。分析文章第十一、十二段的内容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2、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3、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4、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一课文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这对介绍物候知识有什么作用?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对介绍物候知识起了很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1.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介绍物候知识,将物候知识说得亲切通俗易懂。2.以生动的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采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发生兴趣。3.以四季为序写自然现象,显示了物候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显示物候现象是有期规律性的。作业练习: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的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具有文学性。二文章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三文章中涉及“大自然的语言”的内容有哪些?涉及“大自然的语言”的内容有: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植物叶子变黄并凋零、北雁南飞、昆虫消失、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四举例的多少要按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提示: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举两例是必要的。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想当然,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才能使人确信无疑。五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前者指1741到175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6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