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医院临床医生输血权限管理制度、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
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领发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一、血液入库、领发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1、血液入库:从县血库交叉配血后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需再次核对接收入库。入库时两人对照交叉合血单核对,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将血液及其制品放入储血冰箱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等。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二、血液发放1、发放血液及制品到临床时,一定要问清用血科室名称、所用的血液品种、所需量、并重复三遍给取血人听,双方确定无误后方可发血。2、做好发放前检查工作,血液及制品发放前应观察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是否正常、分界线是否清晰、有无溶血、有无凝块、有无絮状物、有无气泡、是否超过有效期、有无破损,若都无上述情况时,取发血双方签字确认后将血液发放临床。三、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医院临床医师输血权限管理制度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血,实施医师输血权限化管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准入临床医师获得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后,经医院组织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授予临床用血权限。二、临床医师用血分级管理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批准,方可备血。(以上条款不适用于急救用血,符合紧急用血条件可以不受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权限及逐级审批限制,但需在用血后两个工作日内补齐相关审批手续。)三、临床医师用血评价用血评价主要包括: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1、用血合理性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2、输血疗效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3、输血科质量监控: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内容包括:(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2)输血前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执行用血分级管理;(5)是否有患者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等,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四、临床医师用血的监管1、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暂停及恢复。获得用血权限准入的医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连续两年不参加培训的,取消其用血权限。临床医师被查到一年内不合理用血及不合格输血病程记录达2次以上的,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发出“用血权限暂停通知书”,输血科将不再接受理其输血申请,如需恢复权限应向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当事医师方可恢复用血权限。2、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考核。输血管理委员会授权医务部及输血科定期对全院临床用血情况的进行督导检查,并予以评价及公示,检查结果将直接与医师的用血权限进行挂钩,同时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本文标题:医院临床医生输血权限管理制度、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6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