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农业发展史》概述在人类历史上,不少地方曾经燃起过古代文明的火炬,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它们又相继熄灭了。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在公元前4000年率先进入文明时代,但该地的文明古国分别在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被波斯和马其顿征服后,这里的古代文明就衰落中断了。曾登上古代文明颠峰的希腊、古罗马,在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后,也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起源早、成就大,虽有起伏跌宕,但始终没有中断过。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明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作出不同的回答。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农业正是形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这一现象的物质基础。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才能持续发展;如果农业衰落或中断了,其文化和历史就难以为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但耕地种了几千年而地力不衰,外国人叹为奇迹。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炬得以长明不灭。第一章农业的起源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第四章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第六章宋元时期的农业第七章明清时期的农业第八章古代的农业与环境问题第九章我国古代灿烂的农业思想第十章“三农”问题的专题思考第一章农业的起源第一节农业起源的过程采集狩猎:“攫取经济”农业:“生产经济”五谷丰登:黍、稷、菽、麦、稻六畜兴旺:马、牛、羊、鸡、狗、猪有文献记载的关于我国农业起源的传说有以下四种:1、轩辕氏,既黄帝,是农业的创始者,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相关的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2、后稷,名弃,即周民族的祖先,是首创农业的。在《诗经》里就有很多篇章歌颂他的功德;3、柱,是烈山氏之子。此说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4、神农氏,史书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第二节农业起源的条件一、人类的进化猿人→古人→新人二、天然食物的不足人口:旧石器末时三百万→新石器时五千万三、采集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四、各种农业生产条件的诞生1、生产工具2、贮藏条件3、氏族组织第三节农业起源的南北同步一、黄河流域的农业起源1、前仰韶文化阶段(距今7000~8000年)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李家村文化;大地湾文化2、仰韶文化阶段(距今5000~7000年)大型定居农业村落遗址;比较稳定的农业剩余产品;二、长江流域的农业起源1、长江下游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稻谷、稻草和稻壳的堆积物;骨耜;距今7000年2、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碳化稻谷;距今9000年湖南道县王蟾岩遗址:栽培稻;距今10000年第四节世界范围内的农业起源一、三大农业起源中心1、西亚、北非、南欧中心2、东亚、南亚中心3、新大陆美洲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的对比1、相同点生产工具;起源过程2、不同点起源时间;作物种类;犁的使用;奶制品;3、我国的农业起源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比较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我国进入阶级社会,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开始从原始农业向逐渐向传统农业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精耕细作农业体系萌芽的时期。第一节生产工具第二节农业耕作制度与耕作技术第三节井田制第四节作物生产第五节畜牧饲养业的发展第一节生产工具1、这一时期,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青铜器时代,农业生产工具自然是以青铜器为主,但在早期耒耜农具仍然广泛使用。2、所谓耒,最初是在点种用的尖头木棒下安装一根脚踏横木而成;后来又出现了双尖耒。如果尖头改成平刃,或安上石、骨、蚌质的刃片,就成了耜。3、青铜农具已经广泛使用。如用青铜制作的钱、铲、锄、镰等,已经为人们所普遍需要并乐于接受,在交换中被当作等价物,以致演变为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第二节农业耕作制度与耕作技术1、耕作制度的变化2、垄作技术的出现3、沟洫制度1、耕作制度的变化夏代:由撂荒制经营向休闲制和轮作制过渡;商代:由撂荒变为连作制和休闲制并存,再到连作制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西周:连作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休闲制仍有一定地位,撂荒制经营则存在于边缘地区;2、垄作技术的出现垄作的出现虽然是与排涝有关,但却对后来农业技术,如抗旱保墒的代田法等的出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着栽培技术的进步。中耕除草:莠(狗尾巴草)、稂(狼尾巴草)治虫:螟(食心)、螣(食叶)、蟊(食根)、贼(食节)3、沟洫制度所谓的沟洫,就是从田间小沟——畎开始,以下依次叫遂、沟、洫、浍,纵横交错,逐级加宽加深,最后通于河川。与沟洫系统相配合的有相应的道路系统。于是,沟洫和道路把田野划分为一块块面积百亩的方田,这就是所谓的“井田制”。第三节井田制1、所谓的井田制是因耕地被沟洫划分为面积相等的方块田,构成形状类似“井”字而得名;2、当时“井”也成为民户编制的一个基本单位。“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就是这种情形的反映;3、井田制的基本特点是把数量相等或条件对等的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定期重分或调整,不能买卖;第四节作物生产1、粮食作物黍、稷、菽、麦、稻;社(土地神)稷;2、经济作物“园有桃”;“折柳樊圃,狂夫螂螂”;桃、梅、柏、榛、栗、竹等;大规模的种桑:今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第五节畜牧饲养业的发展1、六畜:马、牛、羊、鸡、狗、猪;2、“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黑嘴唇的黄牛)”;3、阉割技术的发明对于动物的驯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渔猎和采集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农业进入铁农具和畜力耕作时代。冶铁业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农业生产领域中铁农具的普及和畜力耕作的初步发展,大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相继兴建,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一节农业发展的历史变革第二节铁的使用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第三节农业生产上的发展第一节农业发展的变革“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秦以农立国”或“秦急农并天下”商鞅变法关于农业方面的主要内容:1、下令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可以私有,可以买卖;2、提倡个体经济,凡是父子兄弟同家,不得共财,即一家之内如果两个以上男丁全劳动力,必须分开,各立门户,否则加倍赋税;3、奖励增产,非农业生产者尽量转入农业生产,不得“不作而食”。在农业上(耕)和家庭副业(织)上取得增产的,可以免服徭役;第二节铁的使用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一、铁农具的出现犁铧、锸、镰、铲;北自今日的吉林,南至广东、广西,东起今日的山东半岛,西迄四川、陕西、甘肃;河北石家庄庄村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已占全部农具的65%;辽宁抚顺莲花堡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在全部农具中已占85%以上;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1、芍陂公元前六世纪;孙叔敖;安徽省寿县;淠河与淝水2、漳水十二渠公元前422年西门豹;河北磁县和临漳;“河伯娶妻”3、都江堰公元前三世纪;李冰;四川灌县;岷江上游都江堰主要是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等组成4、郑国渠春秋末年;郑国;陕西咸阳;淤灌压碱和培肥土壤第三节农业生产上的发展一、主要作物的变化二、畜牧饲养业的发达三、农业技术的提高一、主要作物的变化1、粮食作物粟、菽黍、稷大豆、小豆之分;大麦、小麦之分2、经济作物葱、姜、芹菜枣、栗、榛“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果之美者”二、畜牧饲养业的发达1、家禽养殖的兴旺鸡、鸭、鹅;吴国娄门外鸡坡墟;越国专设的鸡山;“筑城以养鸭,周围数十里”;2、相术伯乐相马;徐无鬼相犬;相鸡三、农业技术的提高1、复种轮作制的出现“韩地险恶山居,非麦而豆”;“今兹美禾,来兹美麦”;“九月种麦,日至而获”;“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2、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1)、改善作物本身性状;选择优良品种(2)、为植物生长发育创造有利的条件;深耕;慎种;易耨;审时第四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第一节秦汉时期的农业发展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盛三、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四、农业的全方位发展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型铁犁铧在陕西陇县、山东滕县、辽阳三道壕、河北满城、福建崇安等地均有出土;长40厘米左右,重9-15公斤,犁面呈等腰三角形;“二牛抬杠”,也叫作耦犁;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盛1、关中灌区漕渠、六辅渠、龙首渠、成国渠2、西北灌区河套、河西、河湟、西域3、江淮流域灌区汉水流域、淮河流域、江南地区三、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1、北方防旱保墒耕作技术的发展2、代田法和区田法3、施肥与栽培管理技术1、北方防旱保墒耕作技术的发展(1)、适时耕作春耕、夏耕和秋耕之分;(2)、因时耕作和因土耕作草生和有雨时;强土变弱,弱土变强;(3)、及时摩压“平摩其块”;(4)、积雪保墒抗旱、防虫、保护越冬作物;2、代田法和区田法(1)、代田法赵过;搜粟都尉;沟垄相间;沟垄互换(2)、区田法作区深耕;等距点播;集中管理3、施肥与栽培管理技术(1)、施肥技术“务粪泽”;“溲种法”(2)、栽培管理技术适期播种;田间管理四、农业的全方位发展1、粮食作物小麦:由“粒食”→面粉;如馒头叫蒸饼,面条叫汤饼;大豆:主食→副食品;豆酱、豆豉、豆芽、豆腐;(西汉淮南王刘安)2、经济作物芝麻;“丝绸之路”;园圃业:胡瓜(黄瓜)、胡荽(芫荽,俗称香菜)、胡蒜(大蒜)、菘(白菜);3、畜牧业(1)、官营牧场汉武帝时达40万匹(2)、地主经营榆林塞(3)、个体农户经营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农业发展在剧烈的社会动乱中曲折前进,黄河流域旱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更加完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技术也有提高。一、农作制的发展和选种技术二、园艺、畜牧兽医和桑蚕的发展一、农作制的发展和选种技术1、是广泛采用禾谷类和豆科轮作,并往往在轮作中加入绿肥作物,形成用地养地结合、灵活多样的轮作体系;2、是间作、混作和套作的发展;3、是绿肥作物的栽培和加入轮作序列之中;二、园艺、畜牧兽医和桑蚕的发展1、园艺作物种类和栽培技术2、畜牧业和畜牧兽医技术骡;放牧与舍饲;3、蚕桑业品种增多:地桑、荆桑、鲁桑;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960年),隋唐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的环境;中唐以后,南方农业生产已稳定地超过北方。第一节农业发展概况第二节农田水利与农业工具第三节南方水田耕作技术的发展第四节农业各个领域的发展第一节农业发展概况1、“库藏皆满”;2、含嘉仓:粮窖259个,直径8~18米,深6~12米,50万斤;3、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后,南粮北调;4、“天下大计,仰于东南”;5、“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第二节农田水利与农业工具一、农田水利的兴修1、关中水利的恢复和改造“六门堰”;升原渠”;“三白渠”;“将军翣”2、引洛引黄灌溉工程的成功姜师度,重建引洛灌区;引黄灌溉也取得了成功;3、南方的农田水利(1)、太湖流域塘埔圩田系统特点:在低洼区筑堤作圩,防洪排水,在高仰处深浚塘浦,引水灌溉。“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埔,又七里、十里而为一横塘”;(2)、创设“撩浅军”:清淤除草、维修管理;(3)、加强了对农田水利的管理水部郎中和员外郎,都水监;《水部式》;二、农业工具1、曲辕犁的创造又名江东犁,主要特点:第一,减轻了犁架的重量,操作起来更为灵活自如,尤其便于转弯;第二,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第三,便于耕作时保持平稳,做到深浅一致。2、灌溉工具的发展戽斗、桔槔、辘轳、水车(1)、翻车东汉毕岚发明、三国马钧改进(2)、筒车杜甫“连
本文标题:中国农业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