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2.体会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hái蟾蜍zhě皱jié难追溯两栖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争论不休._______人人皆.知_______泛.大陆________追溯.________3.阿西莫夫是_____________国____________作家和________________家。两篇短文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2)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5.判断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⑴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句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⑵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句中的括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6.两篇短文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7.《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8.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9.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10.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在书中勾划)11.什么是“泛大陆”?(在书中勾划)12.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13.第二篇短文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第二课时【合作探究】14.“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种两栖动物?15.“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怎样理解这句话?16.“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怎样理解这句话?17.“即非常纯的沙子。”怎样理解?18.“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怎样理解?19.分别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中心思想几个方面谈谈两篇短文的异同。3【课内精读】⑴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⑵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的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地区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化石。⑶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自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⑷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拚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而另一些则()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⑸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有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20.选文第⑵段加点的“这个发现”指。21.第⑵段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2.第⑶段的文句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分别是。23.第⑷段空白处应填的词语恰当的是()A挤压拉开俯冲B俯冲挤压拉开C拉开俯冲挤压D拉开挤压俯冲24.“‘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一句中的“几乎”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25.结合第⑸段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4第三课时【拓展延伸】(1)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赤潮”的记载。(2)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揭开了赤潮的神秘面纱。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藻和原生物中的溢虫等较为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3)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称。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粘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臭水”、“厄水”。(4)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类长期向海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5)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强烈的日照、水温的升高、海水的停滞以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因此,这也是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6)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7)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20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敲响警钟。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垃圾站”和“污水桶”。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6.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赤”是红的意思,但“赤潮”时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红色。B.“赤潮”对海洋鱼类、贝类甚至人类都具有很大的危害性。C.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少,它们都是微型或小型的原生动物,都生活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所以才引起了水色的改变。D.“赤潮”发生时,海水常常会变粘并伴有腥臭味。27.第(7)节画线句子中“这样的方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我们敲响警钟”中的“警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8.第(2)节中加粗词语“一些”能否去掉?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从建国初到60年代以前,我国沿海仅发生过4次赤潮,70年代达15次,80年代以来达到了260次。请运用选文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8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