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千亿资本涌入保险业-近百家保险牌照排队待批
千亿资本涌入保险业近百家保险牌照排队待批2012年09月21日03:29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赵铃2010年起,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财险、寿险、专业险……全国近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在奔走筹办本地保险牌照。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民营巨头,争着投钱做股东,谁都想分一杯羹;地方政府、金融办、保监局,牵头牵线跑北京,一切只为盼批筹。时隔两年后,高潮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报近日获悉的一份筹备名单显示,还有近百家队伍、近千亿资本,正排在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5号大门外,翘首以盼。然而,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及盈利环境,与早些年的情况已不能同日而语。过去那套“大而全”盈利模式,如今能否受用,也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各路资本争涌保险业的勇气可嘉,但是圈了地招了人之后,如何找准定位才是考验所在。在风云激荡、资本云集的保险业,已不乏鲜活又残酷的前车之鉴,作为新加入的资本方,理应以此为训。⊙记者赵铃○编辑枫林地方保险异军突起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筹备;股东架构多为“地方国企+上市公司”,也有地方民企龙头参与其中;注册资本金基本一步到位,高达10亿至20亿元,远超监管规定的全国性保险公司5亿元注册资本金的最低出资额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正悄然取代城商行,成为各地在区域性金融中心争夺战中的重要砝码。近日,一张有关待筹保险公司的名单流传于保险业高层圈内,本报记者辗转获悉,名单上的公司包括:东海航运保险、西部财险、三峡人寿、君泰财险、广商财险、中路交通财险、童缘少儿人寿、天伦人寿、恒邦财险、国联人寿、神州汽车保险、中韩人寿、金色人寿、大爱人寿等近百家。近百家!这是怎样一个规模?从1980年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面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32年内,中国保险市场上正式营业的保险公司也不过100余家。而如今排队待批的保险公司,就已经逼近32年来总和。我们不妨算一笔账:以目前新设保险公司初始资本金多为10亿左右来看,不难测算出,至少目前有近千亿资本,正在争相涌入保险业。一位与记者相熟的资深保险经理人,最近正盘算着要“跳一跳”,新东家就在这百家待筹的保险公司中。他告诉记者,这是一家由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发起筹建的财产险公司,对方承诺他的薪酬要比现在“翻一番”。这只是保险“地方军”兴起的一个案例。记者调查发现,近百家焦急排队的保险筹备小组中,半数以上都是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如宁波的东海航运保险、青岛的中路交通财险、南昌的安康人寿等。它们有着很多共同点:都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筹备;股东架构多为“地方国企+上市公司”,也有地方民企龙头参与其中;注册资本金基本一步到位,高达10亿至20亿元,大大超过了监管规定的全国性保险公司5亿元注册资本金的最低出资额,股东资金实力可见一斑。地方资本急涌保险业的冲动不言而喻。可以说,这是中国保险业加大对外开放之后迎来的第三拨扩容潮:地方政府牵头“搭台”,地方国企争先“唱戏”。此鲜明特征亦是我国入世11年来经济发展形势的写照——从外资受热捧到民营企业崛起,再到今天的国企担纲。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受2004年十多家获保险牌照的民营资本多数经营不善的影响,保监会近年来更倾向于鼓励有资本实力、战略投资目的和可持续出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国企投资保险业。事实上,地方保险公司成批出现,背后折射出其他投资渠道降温的同时,保险业的投资价值却在进一步显现。于是,在监管力挺国企投资保险业的主基调下,从其他渠道抽身出来的地方国企资本,纷纷开始申请保险牌照。地方金控志在必得由地方政府做牵头人,一方面凸显出地方政府对设立本地保险公司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了便于与保监会沟通,以期尽早拿到牌照地方争相筹建保险公司,将地方搭建金控平台的“野心”暴露无遗。一家正在筹建的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不讳:除了资本雄厚外,地方法人保险公司背后无一不是地方政府主导筹建。他说,“从省政府到市政府,从财政厅到金融办,都在暗中力挺。由地方政府做牵头人,一方面凸显出地方政府对设立本地保险公司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了便于与保监会沟通,以期尽早拿到牌照。”今年初,恒邦财险的所有申报批准筹建材料,由江西省政府上报至保监会。这是一家江西正在全力打造的地方法人保险公司,主发起人是江西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此外还有赣商股份、江西省投资集团等10余家股东。“江西一直在为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实现零的突破做努力。除恒邦财险外,江西方面还在筹建一家寿险公司,暂名为安康人寿。”一位熟悉江西保险市场现状的业内人士透露说。江西省财政厅官方网站的一则工作动态显示,恒邦财险一旦成功筹建将结束江西没有一家独立法人资格保险公司的历史,同时由于公司总部设在江西,为“总部经济”,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都留在江西,可以增加江西省本级的财政收入;所有保险收入都留在江西,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促进江西省经济的繁荣;同时按照国家规定保费收入是可以用于投资的,无疑可以将保费收入直接投入到江西经济发展中的好项目,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江西经济增长。于此,地方政府暗中力挺的逻辑浮出水面,设立地方保险公司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保险资金沉淀后将可有力支持当地地方经济建设,从而避免保险资金上缴区外总部造成地方资金流失,有助于实现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而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地方国企来说,地方政府在打造“总部经济”的同时,显然不会错失这“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良机。成立不久的东吴人寿,是国内第一家在地级城市设立的寿险公司,背后发起人正是苏州当地声名显赫的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据可查资料显示,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投资了东吴证券、苏州银行、苏州信托,保险则是其金控棋盘上的新棋子。值得一提的,记者发现,在近百家待筹保险公司中,姓“财”多于姓“寿”。这些地方资本为何不约而同偏好财险公司?这可能和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有关——相较之下,财险的竞争没有寿险那般激烈,亏损期也相对要短。更重要的是,地方国企具备大量的财险投保需求,设立财险公司不失为一举两得。可以预见的是,地方国企筹建的财险公司一旦成立后,初期“靠股东吃饭来喂饱自己”应该不成问题。如正在待批筹建的中路交通财险,其股东就横跨客、货运输、物流、机场、出租、公交、汽车客车制造、集装箱制造、港口码头、汽车站等众多行业。这一整条“海陆空”运输产业链所产生的巨额财产险保费,就能让中路交通财险“一口气吃成胖子”。上市公司身影频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公告参股或即将参股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总计已数达十家。较具典型范例的是:刘益谦掌舵的上市公司天茂集团,同时参股了天平车险和国华人寿除“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方国企之外,在排队待批的近百家保险公司中,上市公司身影频现。重庆民企力帆股份此次手笔不小。根据力帆股份“突出主业,实施相关产业多元化”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加强金融业务与现有业务的互相促进,打造正在发展中的金融平台,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力帆股份拟出资人民币2亿元参与三峡人寿的投资筹建,股权占比达20%。除力帆股份外,正在筹建中的华海财险的股东中,同样有一家上市公司——滨化股份。滨化股份携山东滨化投资公司等九家公司,拟共同出资设立华海财险,注册资本为8.5亿元,其中滨化股份出资5000万元,股权占比为5.88%。就连香港上市公司中民控股也将触角伸向了内地保险业。据了解,该公司拟与永恒发展、中科智控、惠州新天健、深圳裕华兴及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北京中民合资组建“中华永保福人寿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3.8亿元。在积极参与设立新保险公司的同时,上市公司亦通过增资扩股入主保险业。如借着老牌保险公司天安财险资本金告急之际,上市公司西水股份趁势入主,并经多次增资扩股后,目前已跃升至第一大股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公告参股或即将参股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总计已高达数十家。较具典型范例的是:刘益谦掌舵的上市公司天茂集团,同时参股了天平车险和国华人寿;而2009年成立的江苏紫金财险,其股东中包括了江苏舜天、江苏国泰、金陵饭店这三家上市公司。保险公司缘何如此受上市公司青睐?这和近年来金融牌照相对稀缺,以及参股保险公司未来的上市预期无不关系。以“法人股大王”刘益谦掌控的上市公司天茂集团为例,该集团控股的天平车险已连续多年实现盈利,并已有登陆A股市场的计划。未来刘益谦获利之丰厚完全可以预见。然而,并非所有保险公司都能在短短数年内实现盈利及上市的愿望。业内人士分析说,“天平车险只能说是少数个案,因为它的实际控制人刘益谦及其团队有着较丰富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水平,因此天平车险的盈利中一大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这一盈利模式对于业内其他公司来说,并不具可操作性。”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盈利周期来看,由于经济低迷及竞争白热化,财险的盈利周期通常要成立5年以上,寿险公司则需要更长的投资周期,不少寿险公司成立十年以上均未见盈利落袋。因此,期望短期就能收回投资成本的上市公司,在投“保”之前,务必要深思熟虑。“大而全”老路存疑保险是以大数法则为经营基础的,要求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而地方保险公司的经营局限于一个区域,且股东多为本地股东,业务风险类似程度较高,区域风险过于集中经济下滑,使得实业公司在主业低迷的情况下,对保险业充满了憧憬。然而,目前保险市场的竞争态势及盈利环境,与早些年的情况已不能同日而语。过去那套“大而全”的盈利模式,如今能否受用也成疑问。翻看正在筹建的地方系保险公司的股东架构,多达近千家的出资股东中,虽然多数是当地大型国企及上市公司,其中有些股东曾有投资银行或信托的经验,但涉足保险业基本都是头一遭。他们投资保险公司的初衷或许各有不同,但都可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如何找准定位,在竞争主体加速扩容的背景下,实现持续盈利。相较于对千亿资本投“保”冲动的议论,业内更为关注这些地方保险新军未来的出路。绝大多数的地方保险公司在设立之初便已雄心勃勃,三至五年内成立保险集团、期间引入战略投资者、十年内实现IPO等这样的“口号”,喊得响亮。为此,他们不惜出重金从老牌保险公司挖高管挖团队,照搬照套同行的那一套“规模至上”的管理及销售思路。但现实的大环境,恐怕要让这些充满豪情壮志的股东们失望了。为了防止机构短时间内盲目扩张,保监会在批筹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时,均对其做出“开业后的两年内只能在注册地所在省开展业务,两年后根据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业务发展状况和人才储备情况,逐步在外省开展业务”的规定。两年“过渡期”过后,获得全国性执照是否还有门槛?从目前的监管基调来看,也存难度。保监会领导曾公开放言,当前,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保险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妨碍了保险市场的健康运行。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新设保险公司都是全国性牌照;部分新保险公司只是对原有市场主体的简单复制和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等。对此,一位保险行业的老专家深有感触。他形象地将中国保险市场比作是一座待挖的金矿。“露天矿、浅层矿已经被开发得比较充分,现在进场开矿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在此背景下,是否选准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将关系到地方法人保险公司未来的成败。”他说,老牌大型保险公司好比是大型超市,全国布局已经完成。对于新设立的地方保险公司来说,不宜与那些大型超市正面交手,不可盲目地跟从老牌保险公司综合化、集团化的老路。而应寻找细分市场,比如开专业店、奢侈品店、玩具店、饰品店等。事实上,不少正在筹备的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再走老路”。如总部设于重庆的三峡人寿就将经营定位在各类大型国家重点工程中涉及移民的保险市场;华海财险则是以海洋保险为主要特色,以服务海洋经济为主要方向,建成我国首家海洋类专业性财产保险公司。对于目前保险业的“地方冲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的观点是,从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公司的角度考虑,应适度控制地方政府牵头组建保险公司的冲动。支撑他这个观点的重要论据是:“保险是以大数法则为经营基础的,要求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分散,而地方保险公司的经营局限于一个区域,且股东多为本地股东,业务风险类似程度较高,区域风险过于集中。一旦区域性灾害出现,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法人保险公司的成立较难真正发挥风险分散的作用。
本文标题:千亿资本涌入保险业-近百家保险牌照排队待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89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