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
专题九戊戌变法(1898年)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今年的124年前是……1888年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是光绪十四年;这一年,清政府呕心沥血多年的帝国北洋水师正式建成。清朝成为当时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海军大国;这一年,一个年仅30岁的青年只身来到北京,上书万言,“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黄海海战实景邓世昌6年之后,……战前,中国政府普遍认为:日本,一小岛国,地狭物乏;中国,洋务运动三十年,亚洲第一海军大国,北洋水师炮台巩固,与列强无异。战争的结果呢?《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年的震撼!采访甲午战争据当事人回忆——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此苛刻;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性潮流。2、国内背景:⑴社会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⑵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⑶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⑷思想基础: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⑸爱国官员的推动。⑹光绪皇帝为维护统治(夺回实权),不甘做“亡国奴”,决定变法。一、历史背景:1、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2、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除旧布新:二、经过: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冗员提倡奖励私人投资办厂裁汰旧军,建新式军队废八股,学堂兼学中西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要求4、结束: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变法宣告失败。(唯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书本P128.学习思考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变法失败的原因?⑴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⑵客观原因:封建反动势力强大而顽强⑶具体原因(主观):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认识百日维新的特点参考《金榜》P67.疑难名师点拨一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推动思想解放(思想启蒙)。(传播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西学变革成为时尚潮流)2、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咯近代民族意识)3、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辛亥革命)的到来。三、历史意义:四、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分析参考《金榜》P69.专题归纳整合二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启蒙意义爱国意义进步意义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成功倒幕派实力强大武装倒幕成功逐渐改革,大力推行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充分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措施激进,无法推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理解中国近代化道路具有曲折性▲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总结参考《金榜》P70.专题归纳整合三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岌岌可危,变法呼之欲出……时间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甲午战争前商办53470722.4%官督商办、官办191620877.6%甲午战争后商办631246570%官督商办、官办18534530%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1196801895—1898274143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2、背景(原因):(1)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3)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概况:代表人物及著名企业(“南张北周”)——回顾必修二1、近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的演进(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回顾必修三2、洋务运动3、早期维新思想学技术学制度▲由来:洋务派分化出来▲失败根源:只学技术不学制度4、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⑴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觉醒意识增强。同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实力壮大。⑵主要人物及主张: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严复▲三人的共同主张:君主立宪,变法救亡。⑶主要方式——实践行动▲与顽固派的论战:①内容(争论的焦点):三个“要不要”②实质:③作用:▲“公车上书”▲办报;强学会、保国会——资产阶级政治团体陈独秀黄兴梁启超李鸿章魏源曾国藩林则徐李大钊郑观应孙中山王韬康有为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⑴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策划者)⑵著作:⑶特点:借用着孔子权威宣传变法(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⑴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⑵著作:⑶特点:提出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严复⑴维新思想启蒙思想家⑵著作:⑶特点: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认为物竞天择的法则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就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所淘汰。人民只要发愤图强,变法自新,中国仍可以得救,中国还是大有可为的。书本P123学习思考: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拒和迁都变法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呈请代奏事……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1895年《公车上书》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外。想一想: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强学会是一个爱国组织,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强学会保国会变法浪潮激荡全国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强学会保国会变法浪潮激荡全国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我自横刀向天笑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改?!”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却也带点犹豫······“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悲哀?!抑或是感动?!……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自我测评1、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条件是A、公车上书B、保国会成立C、强学会成立D、创办《时务报》2、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支持维新派B、实行君主立宪制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维护清王朝统治3、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B、顽固势力过于强大C、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哲学思想: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类别积极作用局限性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教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打击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培养维新人才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政府的投入严重不足
本文标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1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