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新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课件
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及原因二、课标部分修订内容的解读三、联系课堂教学实例解读课程目标及教学建议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及原因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及原因2011年12月28日,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新版课标是在2001版课标基础上修订完善而成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件大事,必将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12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发挥全面而重要的指导作用、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方面有所要求)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科书编写建议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教学建议(分别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提出建议)四、评价建议改动内容:(1)前言部分导语完全重写,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补充,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上有较多修改(2)“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的总体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也有较多修改(识字、写字)(3)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增加了比较多的具体建议;评价建议补充了具体建议;结构上有较大调整(4)优秀诗人背诵推荐篇目增加了16篇,书目有调整,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500个字)一、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二、强调语文教学的奠基地位三、强调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多读、多想、多积累四、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五、强调识字、写字量要适度六、强调加强写字教学七、强调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八、强调语法、修辞知识教学的应用性一、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了解课程性质表述的变化1、“课程性质”的表述发生重大变化课程性质与地位(实验稿)(2011年版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性质与地位(实验稿)(2011年版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性质与地位(实验稿)(2011年版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前言中阐述了课程性质(实验稿)(2011年版稿)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2、前言中阐述了课程性质(实验稿)(2011年版稿)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3、在教学理念中进一步强调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实验稿)(2011年版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二)加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二)加深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1.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三)在教学实践中突显语言中心(三)在教学实践中突显语言中心1、把握学段目标阅读教学学段目标学段语言学习目标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凸显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凸显词和段的教学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求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学段目标学段训练目标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以句子训练为主,重在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不专门开设写话课,写话教学随机穿插在语文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之中,学完拼音之后便可开始让学生尝试用汉语拼音写话。从学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再到写一段话,最后学会简单的日记甚至短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以构段训练为主。重在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小练笔以片段练习为主,大作文写实、想象、日记并重。第三学段(五、六年级)以谋篇训练为主。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能写常见的应用文。(三)在教学实践中突显语言中心1、把握学段目标2、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二、强调语文教学的奠基地位1、关于语文教育地位表述的变化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关于语文教育地位表述的变化2、语文教育的三重基础功能1、关于语文教育地位表述的变化2、语文教育的三重基础功能(1)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2)为形成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3)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3、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基础作用(1)加强母语课程教育(2)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三、强调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1、学习语文主要途径表述的具体化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1、学习语文主要途径表述的具体化2、学习语文必须走多读、多写、多积累之路1、学习语文主要途径表述的具体化2、学习语文必须走多读、多写、多积累之路3、怎样在教学中落实多读、多写、多积累1、学习语文主要途径表述的具体化2、学习语文必须走多读、多写、多积累之路3、怎样在教学中落实多读、多写、多积累(坚持三多三少,“三多”即学生多读、多写、多练;“三少”即教师少问、少讲、少演)四、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2011年版课标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2011年版课标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理念、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建议、“口语交际”的评价、综合性评价)基本理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
本文标题:新版小学语文新课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2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