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华师一附中高二年级历史训练节选9
1华师一附中高二年级历史训练节选(九)1.有学者认为“在世界史上,墨子首先拿理智的明灯向人世作彻底的探照,首先替人类的共同生活作合理的新规划”。下列观点体现了墨子为人类共同生活规划的是()A.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B.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C.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D.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答案】B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体现了墨子为人类共同生活规划的思想特点。故选B。2.法家学派对古代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起到了重大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战国时,法家分为重“法”和重“术”两大学派②思想家韩非是该学派的集大成者③该学派主张厉行赏罚和节葬节用④独立的法家学派在汉代以后逐渐消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战国时期分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派别,因此①不正确;③中的节葬节用不属于法家思想,排除①③;故选D。3.西汉初年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至汉武帝统治时期则反对无为,主张有为。这种变化说明()A.执政者治国理念的不同B.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C.采信的政治学说的不同D.要达到的根本目的的不同【答案】B统治思想属于社会意识,是建立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的。汉初经济凋敝,社会贫困,恢复经济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黄老之成为治国思想;汉武帝时期,国家面临着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治国思想变无为为有为,故选B。4.“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属于()A.春秋时期孔子的天命观B.战国时期荀子的自然观C.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D.宋朝程朱理学【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天人合一的说,这是董仲舒的新儒。5.“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A.儒家思想得到了继承B.汉武帝信奉儒家思想C.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答案】D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董仲舒改造的新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因此能成为正统思想,D正确。6.18世纪,中国儒家文化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人权宣言》第四条规定:“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这一规定与下列哪一儒家思想比较接近()A.君轻民贵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克己复礼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答案】B由材料中“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强调的是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别人的合法权益。2与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较接近。7.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这反映出孟子的治国主张是()A.实行霸道B.以霸道为主,王道为辅C.实行王道D.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答案】C题干中孟子对霸道和王道做了对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最终目的是肯定了以德服人,即实行王道。8.古人云:“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下列观点与其相符的是()A.天与人不相胜B.天人感应C.天行有常D.制天命而用之【答案】C材料反映了一种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了自然的客观性,与荀子的“天行有常”相符。9.黄宗羲在《原法》中说:“后世之法……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故其法不得不密。”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高效清明B.腐败严重C.中央集权D.机构臃肿【答案】D古代中国的政府机构中,采取的是平衡制约政策。重用某一人之后,再任用一人进行制约前一人,预防其权利过重,进行监督制约;做一件事情时总是考虑一人是否忠诚,再设计一件事预防节制,以免做事不够忠诚,所以古代的办法制度法律不得不严密。但是这样做使得机构臃肿,人员重复,并且互相掣肘,缺乏对人的信任,降低了办事效率。10.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①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②提出限制君权,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③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批判了君主专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因此,①②④说法正确,③中的“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说法错误,B正确。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众治”【答案】B抓住材料的核心观点即可,根据材料“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认为“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的观点。士大夫是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处于社会的上层,掌管着各级政权,如果他们没有了羞耻感,“被服儒雅,行若狗彘”,那整个国家都将没有了羞耻感,因而真是国家的耻辱了,所以其目的在于通过德治来淳化会风气。1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3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所以A不合题意;汉代儒学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所以B错误;汉代以后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D也不符合题意。宋明理学是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所以答案选C。1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宋代儒学家是从从万物本源出发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从而把儒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这个新的角度就是“从万物本源出发”。14.“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题干材料强调理解是万物本源,关键信息: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由关键信息反映获取“理”的方式的信息可知,B项符合题意;AC项是心学思想主张,排除。D项是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未涉及天理与人欲的观点,D项排除。15.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初步发展时期。下列历史成语典故中,能反映该时期儒家思想核心的是()A.墨守成规B.当仁不让C.鼓盆而歌D.程门立雪【答案】BA项“墨守成规”来源于战国时期墨子利用计谋劝退楚军攻打宋国的故事,后指思想保守,不符合题意。“当仁不让”出自《论语》,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即使是老师,也不能同他谦让,故正确答案为B项;C项“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程门立雪”指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拜会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喻指尊敬师长,排除。16.“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C由材料中“世异则事异”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法家变法的思想。17.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等共130篇,其中他把孔子写入“世家”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其背景是()A.孔子出身诸侯贵族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答案】C《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是按所叙人物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世家”记载诸侯王国之事,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是因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思想领域影响巨大。418.学者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他所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答案】D由“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可知,他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缺乏对未来社会的构想,这符合明清批判思想家的思想特点。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的人物都致力于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建设性强。19.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A.汉朝和明清时期B.汉朝和隋唐时期C.隋唐和明清时期D.隋唐和晚清时期【答案】A“边缘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受统治者重视;“神化”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僵化”是指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维新化”是指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丑化”是指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20.报载,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有人拍卖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李维名著《罗马史》,纸张已变黄发脆,一张张翻阅都很困难,竟以10万英镑高价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A.真迹而价值较高B.同时代的仿制品C.真迹而价值不高D.后人伪制无价值【答案】D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出现,东汉时期加以改进。8世纪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史》不可能用纸来书写。21.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答案】C四大发明中涉及化学、矿物学等,与道家有关的就是火药,选择C项。22.秦汉是中华民族扩张、上升的伟大时期,镌刻历史沧桑的秦砖汉瓦是这个时期文化的凝结,是这个时代的艺术杰作。如图为1954年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瓦当,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篆体文字开始出现于秦朝,故必为秦朝之后的文物B.隶书开始出现于西汉,故必为西汉之后的文物C.其文字为楷体,故必为三国之后的文物D.反映了当时流行的字体以及建筑、美学的部分信息【答案】D秦朝统一文字之前已经开始使用篆体文字(大篆),隶书开始出现于秦朝,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瓦当上的文字为小篆,不是楷体,C项错误;D项全面反映了题干及图片信息。故本题选D项。23.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5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答案】D在艺术领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士人艺术,也就是高雅艺术,通俗艺术不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主流,故D项错误。24.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A.打击了贵族政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25.“神是人,鬼是人,
本文标题:华师一附中高二年级历史训练节选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4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