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6初三语文冲刺班讲稿综合练习二101、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它是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02、(易卜生),挪威剧作家,著名作品有《社会问题》、《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103、(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暮歌》、《晨歌》,著名的《故事诗》在印度广为流传。《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04、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作家,获1982年诺尔贝文学奖,长篇小说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105、《城堡》、《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2106、《羊脂球》、《俊友》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107、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108、(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09、《皇帝的新衣》、《夜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母亲的故事》、《园丁和主人》等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110、法国作家卢梭的《爱弥尔》是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111、成语(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出自《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112、成语(怨天尤人)出自《论语·宪问篇》“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113、成语(杯水车薪)出自《孟子·告子章》“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3薪之火也。”114、“夏虫不可以语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见识短浅。出自《庄子》11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16、成语“虚与委蛇”的意思是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其中的“蛇”读音是(yí)117、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陶渊明)118、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作者是(谢灵运)119、“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出自“三曹”之一的(曹植)的《洛神赋》120、《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刘勰)121、王右军的《兰亭集序》中的“序”指(序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4的“序”指(赠序,即送别赠言)122、成语“形影相吊”、“日薄西山”出自李密的文章《陈情表》。123、成语“动辄得咎”、“佶屈聱牙”、“面目可憎”、“垂头丧气”“不平则鸣”、“杂乱无章”“俯首贴耳,摇尾乞怜”等皆出自(韩愈)(填作者名字)的文章。124、“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出自(骆宾王)(填作者名字)的《代李(徐)敬业传檄天下文》。12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126、《秋声赋》的作者是(欧阳修),《前后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墨池记》的作者是(曾巩)、《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是(苏辙)。12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28、“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5与断井颓垣”出自《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129、程婴是元朝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的人物。130、红娘是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人物。131、晴雯、袭人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132、严监生是清朝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上的人物。133、“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故事出自我国古代地理专著《山海经》。134、敲钟人夸西莫多是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135、冉·阿让是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136、于连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137、赫留朵夫公爵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中的人物。138、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罗夫6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139、桑地亚戈老人是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140、希腊神话人物:主神是(宙斯),即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海神(波塞冬)。爱神(阿芙洛狄忒即维纳斯)。古希腊传说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表示(时刻存在的危险。或者随时有危机意识,心中敲起警钟等。)“阿喀琉斯之踵”比喻(有致命的死穴或软肋)141、《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取玉麒麟”的故事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这是一首“藏头诗”,暗藏“(卢俊义反)”,广为传播。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7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142、明朝大学问家徐渭(字文长)游西湖,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这是一首藏头诗,表现了西湖(平湖秋月)的景色。14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14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14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14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14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14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14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15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8心不已)。(曹操)15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15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15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15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1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济)天下)。(《孟子》)15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1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15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15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16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16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16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16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16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916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16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16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16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16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17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17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17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17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17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17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10(刘勰)17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17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17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17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18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18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182、改正下来词语中的错别字:声名狼籍(藉)情不自尽(禁)眼花瞭乱(缭)满山遍野(漫)重峦迭嶂(叠)蜂涌而来(拥)名符其实(副)出人投地(头)装黄门面(潢)直接了当(截)自曝自弃(暴)置若惘闻(罔)真知卓见(灼)仗义直言(执)文过是非(饰)无耻滥言(谰)相形见拙(绌)一张一驰(弛)一愁莫展(筹)言简11意该(赅)披星带月(戴)暗然失色(黯)按步就班(部)别出新裁(心)鬼计多端(诡)海角天崖(涯)好高鹜远(骛)轰堂大笑(哄)金壁辉煌(碧)精神焕散(涣)坐地分脏(赃)融汇贯通(会)故名思义(顾)事得其反(适)轻而一举(易)不可名壮(状)无精打彩(采)浮想联篇(翩)物及必反(极)无可质疑(置)及及可危(岌)人才倍出(辈)养尊处悠(优)受益非浅(匪)不求慎解(甚)出类拔粹(萃)自立更生(力)不可就药(救)忧心重重(忡)孩啼时代(提)12致关重要(至)义气用事(意)冒然行动(贸)哀声叹气(唉)针贬时弊(砭)当物之急(务)胜气凌人(盛)全宜之计(权)老声常谈(生)立杆见影(竿)大气晚成(器)以老卖老(倚)口蜜腹箭(剑)吊以轻心(掉)珠丝马迹(蛛)183、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爱憎.(zēng)分明暴殄.(tiǎn)天物不无裨.(bì)益草菅.(jiān)人命处.(chǔ)心积虑大腹便便..(piánpián)大模.(mú)大样丢三落.(là)四丢卒保车.(jū)度.(duó)德量.(liàng)力阿.(ē)谀奉承风靡.(mǐ)一时风声鹤唳.(lì)刚愎.(bì)自用呱呱..(gūgū)坠地沆瀣..(hàngxiè)人才济济..(jǐjǐ)踽踽..(jǔjǔ)独行良莠.(yǒu)不齐鳞次栉.(zhì)比13绿.(lù)林好汉面面相觑.(qù)泥.(nì)古不化奴颜婢.(bì)膝否.(pǐ)极泰来翘.(qiáo)足而待情不自禁.(jīn)如法炮.(páo)制乳臭.(xiù)未干色厉内荏.(rěn)歃.(shà)血为盟胜券.(quàn)在握数.(shuò)见不鲜.(xiān)提纲挈.(qiè)领同仇敌忾.(kài)唾.(tuò)手可得为.(wèi)虎作伥.(chāng)相形见绌.(chù)心广体胖.(pán)兄弟阋.(xì)墙一丘之貉.(hé)一抔.(póu)黄土衣.(yì)锦还乡自怨自艾.(yì)184、给下列20个汉字按照造字方法归类:14资、刃、五、夫、鹿、柏、娶、氧、上、本芸、刀、苗、明、木、灾、甜、初、山、三象形字(夫鹿木刀山)指事字(上三刃本五)会意字(苗明灾甜初)形声字(资柏娶氧芸)185、下面是两首回环诗,把它们拆解成为两首七言绝句。1、已暮时赏醒茶微归力去酒马飞如答案:赏茶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15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茶归。2、静思转伊漏久闻阻时归离期别忆答案: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拓展阅读: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6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找出诗中的一个错别字并订正:_____订正为_____2.诗中最能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___。3.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两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欢快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17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E.“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景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二、文言阅读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18其手,皆有墨,惟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陈述古:字密直,北宋人。的:的确的。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知建州浦城县日()述古乃绐之曰()出乃验其手()盖恐钟有声
本文标题:初三语文冲刺班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5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