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南京市高淳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1/9南京市高淳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答卷4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一(28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1)▲,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2)晨兴理荒秽,▲。(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3)万里赴戎机,▲。(北朝民歌《木兰诗》)(4)▲,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沉舟侧畔千帆过,▲。(唐·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6)▲,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宋·周敦颐《爱莲说》)(8)欲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9)了却君王天下事,▲。(宋·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十七大新闻中心十三日晚间举行中外记者招待酒会,但前来出席酒会的记者可是“▲”,他们真正想吃的是“新闻大餐”。(引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2.请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汉字和拼音。(4分)liào(▲)铐中流dǐ(▲)柱酝酿.(▲)恪.(▲)尽职守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华中科技大学教师代表许炜表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积极参与并响应净网行动,保护广大青少年免受网络有毒有害信息的侵害。B.南京中山陵管理局正与南京林业大学展开合作,准备在紫金山设立四个国家级城市森林监测点,监测PM2.5等污染物对森林生态的影响。C.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志愿者通用培训在南京体育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同时展开,推动了志愿者们服务青奥的大幕。D.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原因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学校开展主题为“我们的节日”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任务一:布置一个庆祝节日的橱窗主题板报4.(1)喜欢书法的老师用两种书体为你书写了版头主标题——致青春,你想选用哪一幅?2/9请从书法欣赏角度,结合板报主题,说说你挑选的理由。(2分)作品1作品2你挑选作品▲理由:▲(2)请把副标题——“五四”青年节主题板报,用正楷字体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任务二:编写一幕青春成长的校园剧剧本5.下面是从剧本《我那“丑小鸭”般的青春》中节选的片段,请你根据情境补全。(4分)(▲)孙妍:沈默,加油啊!只有一圈了,坚持住!丁旭东:矮冬瓜,加油啊,你可真能跑,跑个800米,还能落下别人一圈,干脆用滚的吧,滚起来会快一些!哈哈哈哈……孙妍:▲丁旭东:谢谢你“夸奖”我!我错了还不行吗!听你的,我陪他跑。(1)在上面的括号中补出“舞台说明”(2分)(2)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出孙妍的对白内容。(2分)任务三:阅读一本青春励志的优秀文学名著6.在我们的语文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中,你会选择《▲》,因为▲。(2分)如果自由选择教材推荐的必读名著以外的其他文学作品,你会选择《▲》,因为▲。(2分)二(42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2题。(16分)【古诗阅读】7.阅读下面的词,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浣溪沙【宋】秦观▲▲▲▲▲▲▲▲▲▲▲3/9漠漠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②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注释】①漠漠:弥漫、轻淡。②无赖:无可奈何、令人讨厌。(1)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在一个▲(具体季节、时段)所生发的淡淡的惆怅忧伤。(2分)(2)词的下片,前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历来被诗评家引为佳例,请做简要赏析。(2分)▲【古文阅读】国初,江南布衣徐熙、后蜀翰林待诏黄筌①,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蜀平,黄筌并子居宝、居寀、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②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③,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轧己,言其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④。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徐熙:金陵(今江苏南京)人。黄筌:成都人。并为五代宋初花鸟画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后蜀: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之一。②擅:专有。③殊草草:特别潦草。④齿院品:列入图画院入品的作品中。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3分)(1)皆以善.画著名(▲)(2)皆隶.翰林图画院(▲)(3)筌恶.其轧己(▲)9.划分写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在文中指代的对象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谓之.“写生”(代:“诸黄的作画方法”)B.罢之.(代“徐熙的画”)C.言其.粗恶不入格(代“徐熙的画”)D.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也。(代“徐熙的儿子”)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筌等不复能瑕疵,遂得齿院品。▲12.阅读文段,你认为在徐熙和黄荃之间,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人的画,为什么?(3分)▲4/9(二)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13-16题。(12分)【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材料二】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读书时间读报时间看电视时间15.38分18.91分98.85分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调查项目中国美国公共图书馆数量3076个8951个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个/44万人个/1.3万人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0.58本50本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7%62%人均年阅读量4.39本7本图书畅销类型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小说、科技等——参考自中国新闻网【材料三】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5/9有书。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材料四】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13.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2分)14.你从“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2分)▲15.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D.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16.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3分)▲17.读完上述文字,关于阅读,请你给下列对象一些建议。(3分)如果对父母,你会建议:▲。如果对老师,你会建议:▲。如果对政府,你会建议:▲。(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4分)父亲和他的稻6/9余长江我的老家在一片广阔而深远的田野的边缘上,离家50米的地方,有父亲栽种的一块稻田。我就在这块稻田里跟着我的父母学习稼穑,怎样种谷、收谷。种谷也就是把秧苗插进田里。插秧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在明媚的春光里,母亲成了我学习的老师。母亲插起秧来,就像蜻蜓点水,只见水动,不见水响,一板秧几下子就插到头了。母亲告诉我,插秧如同写字,脚要立稳,腰要端直,手要灵活;插秧第一步是把腿插进去,然后把手插进去,再然后把秧插进去。我似懂非懂,跟着母亲学起了插秧,反复练习插腿插手,整天把自己插进田里。秧苗刚插上去的时候,长得较慢。两道追肥洒过后,秧苗一个劲地赶着上长,拔节、分蘖,很快就再也看不见田水,密实得连风也难穿透。秧苗长至齐腰深,开始抽穗。那些谷穗,不知是什么时候窜出来的,隐在宽大的稻叶间,并不惹眼,偶尔才露风韵,恰似怀胎少妇,羞赧地把肚子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呢。但它们哪里躲得过父亲的眼睛呢,谷穗一露脸,父亲就瞅见了,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水稻扬花了,谷穗上花粉霜白。这期间,父母严禁孩子们下稻田捉鱼、摸泥鳅,碰落了花粉,谷子就成了秕壳,降低收成。入夜,村口的大槐树树下,常聚着乘凉的庄稼人,谈天说地,也说在望的收成。萤火虫提着小灯笼,一闪一闪在田野游逛,逗引着孩子们。天边不时划过一道闪电,似金蛇在眼前窜过。父亲说,那是在扯谷花闪呢。扯过谷花闪,扬过花的谷粒,就开始灌浆,日渐饱满,日益沉甸,把谷穗压弯了腰;颜色也逐渐泛黄,直到粒粒都变得金黄。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父亲把挂在墙上的一把把镰刀取了下来,有的镰刀,已经锈迹斑斑,沉淀着往昔的日子。冷寂的月光射在磨石上,父亲一下一下地磨着,嚓嚓的声响传出很远,穿透在这静寂的夜空里。磨一会儿,父亲就会拿手指在镰刀的刃上弹试一下,镰刀的刃面反射着清冷的月光,像是长剑的一道清吟。第二天,我跟着父亲学割稻。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扔给我一把镰刀。父亲站在田里,开始割了起来,我知道,父亲是要我模仿他的样子,他怎么割,我就怎么割。父亲也像稻子一样弯着腰,一手拽着稻子,
本文标题:南京市高淳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7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