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第三次阶段考试题
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48分)1.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认为变革在政治上表现为“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确立。”下列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从宗法制到君主制的发展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C.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形成D.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2.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1日人前七捌,击怔三百声,而众暖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着出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3.中国的地理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史地不分的综合性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4.19世纪60年代末,某地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开始变为“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该地最有可能是()A.厦门的租界B.杭州的断桥C.北京的街头D.重庆的学堂5.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改变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战争赔款而调整6.当我们评价一次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可以用主观尺度进行评价,即观察这一革命是否完成了其领导者预先为之规定和设计的任务。以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为尺度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比较合理的结论是辛亥革命()A.基本失败B.基本上取得了胜利C.完全失败D.取得了完全的胜利7.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8.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9.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库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10.图1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图1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11.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费孝通提出:“在人口这样众多的国家,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应当都集中在少数都市里,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下面史实,能够证明费孝通主张合理的是()A.“全民大炼钢铁”运动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乡镇企业兴起与发展12.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图2反映了1978—2008年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变化情况。其中2000—2004年间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图2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亚里士多德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A.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B.法律应该体现群众意志C.需要分化公民大会权力D.平民领袖成为民主威15.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3为15世纪中期《圣母、圣婴和天使》,图4为1500年《朝拜圣婴》。从中可以看出()A.人物表情严肃、呆板B.以歌颂神为主要目的C.浓烈的人文主义气息D.天主教对民众的束缚16.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图3图4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业贸易的频繁B.人口迁移的加剧C.西欧早期殖民扩张D.工业革命的促进17.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A.促进地圆学说的传播B.导致人文主义的兴起C.成为理性思想的来源D.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18.马克思曾告诫巴黎工人,在敌人敲打城门的时候贸然进行武装起义,只能是绝望的蠢举。可是,巴黎工人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国防政府”又以工人为首要敌人的情况下,忍无可忍,还是举行了起义。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斗争具有自发性B.领导策略的失误C.缺乏经验的借鉴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19.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北美自由贸易区20.所谓“雅尔塔体系(YALTASYSTEM)”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观察图5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钥匙B.和平秩序正受到军国主义的挑战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D.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21.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图5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C.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22.图6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图6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B.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C.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D.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23.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市。以下是对此举所表达的政治含义的议论,你认为最为确切的是A.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B.否定列宁的历史功绩C.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D.尊重本民族宗教信仰24.“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印象主义D.现实主义第Ⅱ卷(52分)25.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1)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教育的贡献(2分)(1)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种实用人才;留学教育,开近代教育先河。(2分)材料二1950年,新中国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批学生,这批学生来自北大、清华、燕京以及其他几所大学。同年9月中旬,这25名幸运的留学生带着祖国殷切的嘱托,乘火车离开北京,经莫斯科分赴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五个国家……此后,公派留学的速度加快了。这批学生进入了莫斯科机床工具学院、莫斯科铁路运输工程学院、莫斯科运输经济学院、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萨拉托夫汽车公路学院等院校。据统计,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派出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苗丹国《出国留学六十年》(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留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特点: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留学的主要方向;公派留学;学习以工矿、交通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建立;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材料三自费出国留学政策在1981年放开。1985年,国家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度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其中自费留学12.9万人。与1978年的860人相比,30年来,中国留学生的人数翻了167.44倍。从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苗丹国《出国留学六十年》(3)对比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留学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变化:公派留学为主发展到公派留学和自费留学相结合;精英留学变成了全民留学、大众留学;留学规模不断扩大;由以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4)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教育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26.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上的,生态和社会构成生态社会系统。生态对社会发生影响,社会也对生态发生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孟子曰“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张及其目的(4分)(仁民爱物;禁止滥捕乱伐,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平衡;把滥捕乱伐的问题提高到王道政治的高度)目的:伸张仁爱思想;强调儒家仁学的道德诉求材料二黄河的变迁有如下特点:①河决地点先在今山东的巨野、郓具一带,后移至今河南的汲县、阳武一带。从13世纪70年代至14世纪20年代,则移至今(河南)新乡、原武、荥泽一带。②……约在金大定十一年至二十年(1171年――1180年)间主干河道已南移至今豫东开封和商丘一带。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下游河道分3股:主干道经延津、长垣、东明北,定陶、单县南和砀山北,经萧县至徐州入泗水、淮水;北面一支,即南宋建炎二年形成的河道;南支则约由今延津分出,经封丘、开封、商丘等地注入泗水。以上3股均注泗水由泗通入淮海。——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
本文标题: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第三次阶段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8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