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南梁台子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1南梁台子农牧场2012—2015年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有序地推进南梁台子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依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本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第一部分基本概况一、场域概况南梁台子位于贺兰县西北,东距县城19公里,南距银川火车站20公里,包兰铁路南北贯穿而过,东西最宽4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南北长14公里,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总面积3.9万亩,在册耕地1.62万亩,可利用面积2.2万亩,全场辖2个村1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531户7318人,为纯回族聚集地区。二、社会经济1、经济结构2011年完成地区纯收入3260万元,其中预计完成劳务产业纯收入1630万元,占50%;预计完成养殖业纯收入815万元,占25%;预计完成种植业纯收入798.7万元,占24.5%,其它产业纯收入179.3万元,占5.5%。预计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269元。预计2015末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40元。2、产业现状(1)农业:2011年全场栽植枸杞300亩,西瓜套种油葵间作花生2200亩,种植饲草玉米11000亩,肉牛饲养量达210840头,羊只10305只,奶牛存栏570头,家禽30652只。种植业以枸杞、西瓜、饲草玉米为主;养殖业以肉牛、奶牛、小家禽家畜为主。(2)第三产业:2011年完成劳务输转1800人,完成劳务创收1630万元。从整体发展看,南梁台子农牧场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呈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综观全县经济发展态势,南梁台子综合发展势力依然偏弱,仍处在爬坡追赶的阶段,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其它乡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与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农业土地沙化严重,基础脆弱,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作为纯回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民族宗教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等等。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沿黄经济带战略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同步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为主攻方向,以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核心,挖掘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生态四个环节,着力培育发展劳务产业、畜牧养殖、特色种植、观光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稳场、畜牧活场、劳务强场、生态旅游兴场四大战略,推进产业3化进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三部分基本原则及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南梁台子现有各种矛盾与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缩小差距、实现全县“十二五”“战略目标的根本需要。“十二五”期间,南梁台子必须保持较高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经济增长上必须按照“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五年实现翻一番”的要求,尽快缩小与全县其它乡镇之间的差距,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力争走在全区其他移民乡镇和地区的前列,与全县同步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为实现争作西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排头兵作出最大贡献。——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动摇。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在全县竞相发展的热潮中,必须按照全场区域布局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用全局思维审视南梁台子的优势和劣势,从全县发展的新定位、新格局中,选准南梁台子的“坐标”,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坚决防止盲目追风、不讲实际的行为。——坚持规模效益、品牌引领不动摇。按照全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整体推进、规模经营,扶持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示范带动力强、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区叫得响的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此做大做强现有的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4准化的产业链条。——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不动摇。南梁台子要实现跨越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整体规划,争取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和县委、政府及部门更多更大的项目支持,通过一大批的生态项目、交通水利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的整合实施,加快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以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产业发展最大扩张,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促稳定不动摇。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任务。南梁台子是个移民吊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民族聚集区、落后的发展局面,都是该地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南梁台子发展证明,如果不能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就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南梁台子的快发展、大发展将困难重重。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一)总体目标与定位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南梁台子率先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水平跃居前列、特色优势更为突出、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全区移民吊庄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达到“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五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二)具体目标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5亿元,达到1.4亿元,年均递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县领先。南梁台子2012—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数(附表一)年度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组成劳务产业(元)养殖业(元)种植业(元)其它(元)2012年5280278013109702202013年63403480161010102402014年76104350191010702802015年91405440228011103102、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到2015年,继续保持劳务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导地位,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农业经济结构基本完成向特色效益型农业转换,特色种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左右;逐年提升畜牧养殖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发展上规模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3个,“农家乐”项目点5个,生态旅游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以上。3、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建成中心村2个,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全县保持同等水平;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家用电器拥有量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4、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快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步伐,到2015年,绿地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绿地达到30平方米;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道路硬化率和建成面均达到100%。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渠道砌护率和工程配套率均达100%。5、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到2015年,全场人口控制在8000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0以内,计划生育6率达到100%;土地管理、宗教场所管理进一步规范,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第四部分主要任务第一:主攻“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民富场强的新南梁坚持在特色上做大文章,在优势上下大功夫,坚持不懈,集中精力主攻“四大产业”(即主攻劳务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主攻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主攻特色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主攻生态旅游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建设四个基地(发挥人均土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特点,建设全县劳务输出聚集基地;发挥穆斯林群众擅长养殖牛羊的特点,建设全县清真牛羊肉养殖基地;依托西瓜种植、枸杞种植等特色产业,建设有机枸杞种植、瓜菜种植基地;发挥临近贺兰山、爱伊河的自然禀赋,建设“两河一山”生态旅游基地)。——把劳务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企业、定向培养”的原则,走技能输出型的劳务产业路子。依托南梁农场、暖泉农场、园艺场、德胜工业园区、暖泉工业区、海辰公司、银泰公司及各乡镇劳动力需求开展劳动力就近转移和向区外转移。到2015年,累计完成多类别、宽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2000人,劳务收入年递增25%以上,达到4110万元。实现劳务输出人员掌握至少两门以上技能,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5440元。2012年:着眼于加强对青壮年农民和初高中毕业生的技能7培训,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培育劳务经纪人3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其中技能型人才300人,年内实现劳务收入206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780元。2013年:根据市场需求,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其中就近转移800人,向县城及银川周边转移700人,区外转移500人。不断壮大劳务产业,实现劳务收入2590万元以上,其中运输业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480元。2014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培育100名种植、养殖、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创业典型,并以此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劳务收入326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3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4350元。2015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完成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支持有志青年创业,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新增餐饮、商贸15家,实现劳务收入411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5440元。南梁台子2012——2015年劳务产业发展规划(附表二)年度收入总(万元)输出人员收入输出车辆收入人口总数(元)人均劳务收入(元)务工收入(万元)输出人数(人)年人均收入(元)运输收入(万元)输出车辆(辆)单车年均收入(元)201220601240200068408201405800074002780201325901490200082001100150730007450348020143260196020001100013001608100075004350820154110261020001350015001708800075505440——把肉牛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按照企业带动、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原则,依托德胜工业园区清真食品产业园,突出发展以肉牛饲养为主的养殖业,重点发展高产肉牛,以科学饲养为支撑,扩量提质并抓,走以量的扩张占领市场,质的提升增加收入的路子,提高养殖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打造“清真”、“绿色”牛羊肉产业品牌。到2015年,建成养殖核心区1个,培育存栏在1000头以上的龙头企业2个,全场肉牛饲养量达到1.7万头以上。实现户均肉牛存栏4头,人均养殖肉牛1头,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280元。2012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10%提高到15%,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9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2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8户,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3户;引进优质种牛10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150头;依托振林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一个年存栏达12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园区1个,入社人数达到5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94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310元。2013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15%提高到20%,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12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3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15户,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4户;引进优质种牛15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2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入社人数达到1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120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610元。2014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20%提高到25%,存栏5头9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15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5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
本文标题:南梁台子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8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