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4章、休閒農場與生態旅遊生態旅遊生態旅遊含括旅遊要件、環境教育、遊憩體驗及環境保護的旅遊型態生態旅遊模式應以環境教育、遊客特性及維護管理為核心,與傳統旅遊之差異為生態旅遊注重環境資源之保護及利用,遊客不是以消極獲取實質利益之刺激體驗為主,而是以積極參與環境認知及獲取知識為主之旅遊態度生態旅遊者扮演一個非消費者之角色,以欣賞、參予和培養敏感度和旅遊地區產生互動,將自己融合在當地自然環境中,並透過勞動或付費之方式,對當地保育和住民做出貢獻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之比較種類環境資源遊客特性維護管理生態旅遊尊重環境倫理不耗損環境資源環境資源永續利用關切當地資源參與環境以欣賞及教育為目的環境認知以物種為中心的維護管理傳統旅遊資源之多樣性資源之可利用性環境資源所帶來的附加價值獲取實質之利益以自身體驗為目的追求環境享受以人類為中心的維護管理生態旅遊之特點最小的環境衝擊,不破壞、不損害並維護永續發展之生態系以最小衝擊和最大尊重對待當地文化以最大的經濟利潤回饋當地給予遊客最大的遊憩滿意度建碁在箱堆未受污染的自然區域自身成為對自然區域利用、保護、管理的貢獻者以建立一套適宜的經濟管理制度為目標生態旅遊成長之原因大眾的環境意識普遍提升大眾媒體對自然區域之擴大報導可獲得與城市取向的旅遊活動截然不同的滿意程度觀光遊憩事業與專業旅遊的持續成長傳統觀光地之飽和與近期第三世界國家旅遊業發展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策略1.旅遊要件:包括環境開發的事先規劃,提供旅遊活動之項目,進而成為一個旅遊地點。環境不能被破壞,因此事先知環境規劃及活動設計很重要2.農場環境:休閒農場當地環境即是環境資源的獨特性及吸引力,具有特別或豐富的資源才具有生態旅遊潛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策略3.遊憩體驗活動:休閒農場之遊憩體驗即是遊客的態度表現,滿意度及遊客偏好也是重點。生態旅遊的遊憩經驗對教育方面較為重要。為保護當地環境,休閒農場生態旅遊偏重的是環境教育之影響4.環境保護:良好之環境維護須定期對環境做監測,了解環境受影響的程度,同時也因生態旅遊所帶來之經濟效益提供一定程度之幫助。藉由環境監測的指標,才能確實管理生態旅遊的質與量承載量承載量(Carryingcapacity):又稱為容許量或容納量,為一特定環境用於永續發展的最大密度觀光遊憩區超量使用,將影響遊憩品質、降低遊客體體驗滿意度,甚至造成實質環境與生態破壞遊憩承載量:任何干擾對一遊憩區,在一定開發程度下,於一段時間內仍可維持一定水準之遊憩品質,而不會過度使用,造成環境破壞或影響遊憩體驗不佳之現象,此臨界值稱為遊憩承載量遊憩承載量1.實質承載量:遊憩區能容納或適應的最大遊客量(或活動項目、汽車、遊艇數量),與安全限度有關,限制實質承載量為有效且直接控制遊客數量之方式2.生態承載量:遊憩區開發時,在遊憩活動的消耗而使生態價值發生不良或不可挽救結果之前,依人數和活動項目計算所容納遊客之最大遊憩利用量。若為使用者導向或設施決定型導向,實質承載量較為重要,若是資源導向,物質空間沒問題,則生態承載量較為重要遊憩承載量3.經濟承載量:遊憩資源利用,不會與其他非遊憩資源發生經濟上之衝突,如在水庫附近從事遊憩活動4.社會承載量:按照遊客數目和遊憩活動項目的計算使用最高水準,以遊客觀點來看,超過此水準則遊憩品質開始下降承載量休閒農場引入承載量之觀念,目的在於避免過多遊客破壞、干擾或衝擊生物賴以生存之環境,並維持原內之生物多樣性最適承載量:對於活動可能造成改變或衝擊的各項影響因子,其最適可接收改變程度休閒農場生態旅遊之經營管理生態旅遊在事前完善的整體規劃,提供環境教育之功能,對遊客乘載量及不當行為給予適當之管制,由旅遊或觀光所帶來之經濟利益為當地居民所共享,且讓當地自然環境之負面衝擊降至最低以永續經營的理念來管理環境資源及遊客,以地方居民共同參與達到不與民爭利,唯有當地居民才能真正了解當地環境特性,也才能真正愛護賴以生存之環境休閒農業之環境管理策略以景觀生態學原理塑造農村區域性的景觀統籌整體經營管理架構結合農村社區之本土特色,以活化休閒農業善用地方生態與文史資產,以強化農村體驗的深度考慮休閒農業所提供之功能,包括休閒遊憩、觀光旅遊、社經文化、環境教育與保育、醫療等休閒農場生態旅遊之種類觀光型:以動眼看為主,參觀一些具特色之農業生產景觀與建築,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及傳統文化,所需時間通常較短品嚐型:以動口為主,嚐鮮為目的休閒體驗型:以動手為主,透過實踐可學習到一定之農業生產知識,體驗農村,並從中獲得樂趣,如農耕活動、動物飼養、農產品加工等綜合型:以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為主,遊客可充分扮演農民之角色,體驗「幹農家活、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所需之時間通常較長
本文标题:休闲农场与生态旅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0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