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刺五加产品发展的研究
刺五加使用方法发展的研究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1301徐爽201315020125【摘要】:刺五加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同时可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等也有一定的功效。对于黄褐斑、心律失常、低血压、足跟痛、神经衰弱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刺五加系列的饮品包括茶类较为普遍,刺五加原浆冲剂、刺五加颗粒冲剂也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将刺五加的功效发挥的更好。刺五加蜜宝将蜂蜜与刺五加相融合,让服用变得更方便。关键字:刺五加刺五加茶刺五加功效刺五加(拉丁学名: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别名: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针、老虎潦、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和根状茎可入药。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伊春市带岭)、吉林(吉林市、通化、安图、长白山.靖宇)、辽宁(沈阳)、河北(雾灵山、承德、百花山、小五台山、内丘)和山西(霍县、中阳、兴县)。朝鲜、日本和俄罗斯也有分布。在《神农本草经》中,将刺五加列为上品。上品乃指无毒,久服可以轻身。刺五加自古即被视为具有添精补髓及抗衰老作用的良药。商品名为五加参,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刺五加,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风湿,壮筋骨,其功良深,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又“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之说,对五加做了很高的赞誉。《名医别录》认为五加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等功效。刺五加于《实用补养中药一书》中记载,属于补气药,具有补虚扶弱的功效,可来预防或治疗体质虚弱之症候,滋补强壮,延年益寿。刺五加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同时可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等也有一定的功效。对于黄褐斑、心律失常、低血压、足跟痛、神经衰弱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五加酒(《备急千金要方》)、油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加皮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五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加皮丸(《瑞竹堂经验方》)等均是古代的一些较为有名的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开阔,现在药食同源更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春天采摘嫩芽可食用,是优质的山野菜。将马铃薯切成细条与五加嫩芽炒菜,味美、可囗。同时,将刺五加种子可榨油,制肥皂用。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刺五加系列的饮品包括茶类较为普遍,刺五加原浆冲剂、刺五加颗粒冲剂也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将刺五加的功效发挥的更好。刺五加蜜宝将蜂蜜与刺五加相融合,让服用变得更方便。中国经济的腾飞必会带动市场的扩大,对于刺五加等东北特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利用不能局限于已有的产品及工艺方面,应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产品带到更多更广阔的市场中去。参考文献:[1]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3-144.[2]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46.[3]潘翔,徐峰.刺五加抗疲劳功能实验研究的进展[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22(2):39-43.[4]黄力平,许豪文,曲镭.维生素E和复方刺五加液对小白鼠疲劳性游泳运动的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8,20(2):84-86.[5]吴永宁,王绪卿,李明,等.刺五加制剂的人体抗疲劳实验与小鼠负重游泳试验的比较[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7,9(4):7-9.[6]何来英,严卫星,楼密密,等.抗疲劳试验中肝糖原测定的意义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8,10(6):1-6.[7]张东杰,冯昆,张爱武,等.刺五加茶饮料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营养学报,2003,25(3):309-311.
本文标题:刺五加产品发展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0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