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历史-南通市白蒲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历史
1江苏省南通白蒲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考试高三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垄断特权地位B.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C.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D.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2.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从这段材料中研究者能提取的信息是A.万历年间人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大量使用机器致使工人失业,激起民变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良善百姓D.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工处境艰难3.《全球通史》对诸子百家中某学派的观点有如下描述:“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主张属于这一学派的是A.治之经,礼与刑B.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4.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武昌首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5.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可能大多从事A.冶金采矿业B.纺织服装业C.农产品加工D.机械制造业26.下表展示的是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不平衡性B.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C.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7.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民国八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欧游心影录》被视为是他告别“科学万能”,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理性的分析了中国的国情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C.考察战争造成欧洲的灾难D.北洋军阀企图对日本妥协8.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背景下的紧张局势9.《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10.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起来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对马列主义发展的是: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武装斗争③改革开放政策④“一国两制”3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材料说明A.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B.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力推私法的进一步发展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罗马法已经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继续推广12.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一一斯多亚学派发展了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这表明斯多亚学派:①倡导正义和公正的理性②主张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③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④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2013年9月中下旬,美国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屡次提出议案,力图阻挠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导致10月份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在这种情形下,奥巴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可能是A.解散国会,重新进行大选B.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C.下令共和党为非法政党予以取缔D.继续游说、妥协直至两院均通过改革议案1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历史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15.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这是因为它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B.激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体现了人性的尊严C.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D.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16.柏林墙位于德国柏林,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右图所示的一段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4A.德国统一促成柏林墙的拆除B.是美苏两极对峙的著名标志C.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17.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18.“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19.19世纪中期,雨果发表了《悲惨世界》,描写尚万进为养活年幼的外甥们偷一块面包而被捕,几年后成为一位人人敬爱的市长。他一直做善事,他帮助一个穷困女工找回她女儿科斯蒂。而警长贾威一直要抓他入狱。此时法国共和党与保王党斗争激烈,一个代表革命的青年爱上科斯蒂,两人结婚。警长贾威由于尚万进的爱与善良停止追捕,选择自尽。下列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作者把关注的社会问题反映在文学作品上B.作品真实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现状C.作品运用夸张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D.作者预示法国共和派将战胜保守派2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21.(15分)权力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材料一洛克主张行政权与处理外事的权力虽有别,但实际上却不便于由互不隶属的人去执行。体现在国王及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立法机构有权更换国王及政府。——据庄锡吕《西方文化史》等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国家将落到暴政下面。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扣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同样不会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自己制定的。——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三表31787年制完会议关于立法问题的争论(节选)主张争议项目弗吉尼亚州代表新泽西州代表立法机构由两个部门组成只有一个部门立法权来自人民来自各州立法原则立法有多数同意即可通过少数票数反对即可阻止立法立法权力范围立法机构可以为全国性的事务立法立法机构只能为有限的事务立法立法机构可以否定所有州的法律立法机构可授权行政机构强制服从法律注:弗吉尼亚州占美国总人口的20%,斯泽西州占美国总人口的5%——据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材料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第一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高考资源网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⑴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与孟德斯鸠政治主张的异同点。(6分)⑵依据材料三,分析上述争论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哪两大矛盾?(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争论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达成妥协的。(4分)⑶依据材料四指出德国宪法中的民主因素。(3分)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数十年来,一个长期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能否主动开始从前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而完成从农业社6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观点一: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观点二:如果没有1840年开始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中国仍将处于前现代状态——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材料二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600多家,新增资本近一亿三千万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中国近代现代史》请回答:⑴你同意材料一两种观点中的哪一观点?依据16~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状况,阐明你的理由。(要求:表述成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8分)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并谈谈对其发展的认识。(4分)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共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种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Hobson)来到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慧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和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熊月之《1842年至1860年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材料二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本文标题:历史-南通市白蒲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0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