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1《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讲授提纲)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相关学科理论、教学媒体等,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学科教学设计具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性质,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既具有教学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到,课堂教学受7个重要因素的影响:(1)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在中心。(2)学科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学科教学目标,而目标达成的好坏,需要通过学生来体现。(3)要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由教师来组织,而教师的组织又需要通过“课程”和“方法”作为实施的中介。(4)“反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一方面可以衡量学生对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方面可以为教师制订下一阶段教学的目标、实施的方法提供依据。(5)教学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教学活动。(6)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时刻注意协调师生之间、教学实施和教学环境之间、教学中介的有效性问题、以及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2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进行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一、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基本活动大致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交往等方面。按照活动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意义上的关系(主客体关系);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这两方面的关系非常重要,并且是密不可分的。(一)在认识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几种类型1.师主生客型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影响学生的过程,教授、影响学生活动的执行者是教师,学生是作为教授、影响的对象而存在的。教材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学生主体型这类观点认为: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从而获得发展的过程,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学生,因此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教材,因此教材是客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设联系的桥梁(中介)。其中,对于教师的中介作用,目前有不同的见解:一是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被动地辅助主体(学生中心论);二是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地引导和指导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师生双地位型这种观点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互相学习的过程,依据教学的进程的不同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关系是可以互换的。2.在交往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几种类型(1)按教师行为风格分类指导型权威型容忍型非决断型挑衅型压抑型辛劳型(2)按小团体交往特点分类3链型──交往分为多个等级,交往只能纵向运行,信息的传递也只能逐级进行。教学中的实例。Y型──交往也分等级,但比链型少,并且在部分等级中有多渠道沟通。教学中的实例。轮型──教师处于显然的核心地位,师生之间能够得到充分的交流,但学生之间则无交往。教学中的实例。环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较多,但都是单向的。教学中的实例。全渠道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非常充分,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师不处于核心地位,缺乏有力的组织。教学中的实例。4可见,构筑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并能满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是有效实施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二、历史与社会课常用的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1)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教育大词典》(2)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顾明远,1990年(3)重复出现的教师行为模式。它能应用于各个学科,不是为某个教师所特有,并与学生的学习有关。──N.L.Gage,(盖奇)1988年“重复”的“行为模式”意味着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反复再现,并按一定顺序组合起来的教学行为。而“应用于各个学科”是指要排除只适用于某个课题的专门化行为(如初二年级历史与社会课中的年代换算,初一历史社会中的旅游图判断等),并排除了只适用于个别教师的行为。“必须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关”意味着必须排除心理辅导、班级管理等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教育行为。(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李秉德,1990年2.教学方法所包含的思想和内容(1)体现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结合、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既应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应包括学生的学法,还应包括在特定背景条件下,师生之间的协调一致。即,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活动特点。(2)规定某些特定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的总称。包括方式、手段、途径等。3.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思想教育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的最大优点是:讲5授法具有通俗化与直接性两个特点。教师深入浅出的讲授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同时,它要借助于语言媒介将知识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接受性的学习,避免了学生认识过程中许多不必要的曲折,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教学进程容易控制,教学主题不易偏离,课堂效率比较高。因而差不多在所有课堂教学中,都离不开教师的言语讲授,只不过,不同的课堂教学中,讲授的时间不尽相同。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在教学中运用广泛,并且历史十分悠久的方法。相传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这种方法称为“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便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易于唤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进行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全员参与,培养合作精神;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并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提高学生归纳知识、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时应注意:·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教师的语言有较高的要求;·善于设问解疑;·控制“量”和“度”。(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指教师通过实物或教具的演示或组织教学性参观活动,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具体、真实。包括:演示法(教具、实物、多媒体、动作示范)、观察法和参观法。采用直接感知法教学的基本要求:·事前充分准备;·活动有目的、有重点;·注意及时总结;6·在多数时候作为辅助方法,需要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向高层次发展,使所学的知识能和现实紧密联系。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时应注意:·对学生的实际训练要精心设计和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实践后的总结和反馈。(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利用教材或课外书或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欣赏来体验和感受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或协调知识、能力、情感的方法。采用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是:潜移默化,寓教学目标达成于活动过程中。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要求:·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认同感)·注意及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基本过程是(1)创设情景,提出要求;(2)指导学生搜寻、利用材料、检验假设的方法;(3)对结论进行修改、补充、总结。采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在探索解决认知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展,进而改善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的教学时应注意:·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选题和过程;7·严密组织,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注意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有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能性原则。三、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教学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1.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随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人们对教学设计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回顾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带给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源动力是人们对学习的认识。信奉行为主义的人们认为,学习是建立一种S(刺激)和R(反应)之间的联结,并予以强化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S(刺激),以便通过S(刺激)形成、维护或强化期望的R(反应)。坚持信息加工观念的人们认为,学习的含义决非建立一个简单的S-R联结。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感知觉、记忆、提取、鉴别、比较、分析、综合等等心理操作。持信息加工观点的教学设计者认为,教学设计要符合这种个体信息加工的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被放在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分解,使之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以及以什么样的媒体形式呈现才会有利于信息加工等方面。也就是说,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的设计。这种教学设计由于只关注知识的传递,因而被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认知心理学学习观”特别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足之处是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而教学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是学习环境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辅导者。目前这类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分析和构造方面。由于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因此,被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虽然,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蕴含着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但并不是说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无是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没有问题了。下面我们来简要地比较一下二者的差异并剖析二者共同面临的问题。表1: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比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所持的知识观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从有知识的人那里传递给学生。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主动建构起来的。教学设计者所持的学生观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对知识的积极加工者,每个学生都会对知识有独特的理解。教学设计者眼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活动要配合教师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教师的活动要配合学生的活动。规定性理论支持有比较丰富的规定性理论支持,比如加涅关于教学事件与学习结果匹配的规定性理论。缺少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分析工具和教学处方方面
本文标题: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