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历史导学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
滨海县八滩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班级_____学生姓名_____编号42第1页共4页课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第1课时)主备人:张治审核人:王学春授课人:____时间___【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点搜索列举“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习流程】■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方针的制定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标志着苏联的开始。(2)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建设成就(1)苏联建成了比较齐全的;(2)实现了;(3)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已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4、问题:形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不合理。二、农业集体化运动1、原因: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2、方针的制定: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的方针。3、实施:⑴从1929年下半年起,集体化运动开始。⑵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4、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的发展。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的基本确立,也标志着的确立。2、斯大林模式的实质:一种模式。3、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1)经济上,单一的;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政治上,高度集权,个人专权;开展大清洗运动;(3)思想文化上,盛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否定思想理论、学术文化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4、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滨海县八滩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班级_____学生姓名_____编号42第2页共4页⑴斯大林模式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⑵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四、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0世纪5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日益显露。2、内容(1)农业:改变过分集中的,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2)工业:扩大(3)政治:批判斯大林。3、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打开了苏联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打破。五、勃列日涅夫改革1、改革的重点:2、成就:影响:六、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国民经济发展衰退。2、内容:⑴经济方面:制定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试图以代替行政命令。⑵政治方面:a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b推出,纵容自由化思想;c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3、结果:国家政局不稳,经济滑坡,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4、苏联的解体(1)、经过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b“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c《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解体。(2)、实质: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3)、原因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滨海县八滩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班级_____学生姓名_____编号42第3页共4页【典例1】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B.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利,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C.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D.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典例2】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典例3】下面是苏俄(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即C与G所代表的历史阶段的经济体制或所有制形式是相同或相近的),那么下列成立的是A.B=FB.A=EC.D=MD.B=M■诱思讨论(合作学习)主题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特点、影响史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斯大林文选》下卷问题1:斯大林论述的工业化道路有何特点?与西方工业化有何不同?史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史料二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这对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重要影响?史料三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滨海县八滩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班级_____学生姓名_____编号42第4页共4页路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世界历史》问题3:史料三主要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什么特点?■重点点拨(方法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及时训练(巩固学习)史料一赫鲁晓夫何许人也?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立志做斯大林的掘墓人的他,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调整。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中国的玉米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问题1:这段史料是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问题2:据史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有何消极影响?史料三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问题3:你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句话的含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学生课后复习心得)
本文标题:历史导学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