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历史最新中考(洪文教育)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左宗棠:是地主阶级中的爱国官员,19世纪七十年代,收复新疆,是一位民族英雄;同时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福州船政局,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联系比较:孙中山与毛泽东,分别开辟“共和国”,孙中山领导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帝制;领导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毛泽东领导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领导人民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孙中山与华盛顿,两位“国父”。华盛顿领导美国赢得独立民主建国,被誉为美国“国父”,两人都为民主政治做出贡献,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革命圣地:井冈山:在江西省,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南昌:在江西省,“军旗升起的地方”、武装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上海:中共“一大”会议所在地;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参加罢工。遵义:在贵州省,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北京:“五四”运动发源地。大渡河:在四川省,长征中红军强渡大渡河。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世界背景下看抗日战争1929年~1933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为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侵略中闰的九一八事变。中国是“二战”中最早开始反法西斯的国家。“二战”全面爆发于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而中国已全面抗战两年多了。中国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在亚洲抵挡了绝大部分日本法西斯军队。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二战”也以反法西斯一方胜利而结束。2、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近代日本对中国有两次大的侵略:第一次甲午中日战争,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强国道路、军国主义道路,19世纪末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开始侵略中国,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第二次是1931~1945年侵略中国。第五单元人民解放军的胜利1、抗战胜利后围际形势:美国1947年开始对苏联等社会主义施行冷战政策,在此背景下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2、与河南有关历史:①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淮海战役。中国现代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民主政治建设与破坏建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坏了民主与法制建设。2、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西方经济发展对比: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走了弯路,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来还有“文化大革命”运动;而西方国家由于重视科技、教育,制订适当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日本,经济水平跃居西方国家第二。我们应当吸取的教训是,制汀适当的经济政策,重视科技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的成果2、建国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时间及内容作用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领域改革开放的成果对内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或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等。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或深圳经济特区等);开放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等。民主法制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义务教育法》等;为刘少奇等平反冤假错案。领域改革开放的成果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促成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和平统一八项主张等,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外交事业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或上海APEC会议);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或加入WTO等)。科技发展制订86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等。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人民公社1958年,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触动土地公有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3、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中国成为推动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自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比较新旧中国国防、外交变化旧中国有国无防,历次侵略战争,使中国饱受屈辱。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海军、空军、导弹部队,以科技强军,国防力量大大增强。外交变化:旧中国因落后挨打,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外交受凌辱,如《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侵犯中国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主要原因是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真正独立自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富强起来了。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上古人类文明的中古业欧文明1、大河流域文明成果及文明产生的原因比较。文明发源地文明成果所在大洲文明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古代埃及非洲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它是国王的陵墓,也是他们权力的象征;古埃及象形文字。非洲都处于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适宜人居,在大河流域,利于灌溉,而且每年河水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发展。所以这些地方古巴比伦王国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的古代人民创造了楔形文字。西亚古代印度亚洲南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佛教;古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南亚产生了早期的文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长城、甲骨文、青铜器等东亚2、古希腊文明成果: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英雄史诗《荷马史诗》;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底浦斯王》;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3、古代三次著名的改革伯利克里改革:促进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日本大化改新:向中国隋唐制度学习,促进日本向封建社会转化。查理·马特改革:促进西欧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4、图说大河流域文明的分布:A:黄河、长江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5、了解历史的途径:第一种分类:第一手资料:文物、遗址(可信度最高)第二手资料:史书、神话传说。第二种分类:实物资料(如文物)、影像资料(如照片、电影等)、口述历史等。第三种分类:通过去博物馆、实地调查访问、上网、去图书馆等途径了解历史。第二单元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影响通过生活现象来感知宗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佛教影响我国文学著作《西游记》、《天龙八部》等,影响我国体育,如少林武术,等等。古代宗教类建筑:受佛教影响的建筑或雕塑有少林寺、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有麦加大清真寺;基督教建筑风格的有巴黎圣母院。3、阿拉伯文化成果: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创立伊斯兰教,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麦加大清寺等。世界近代史第三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资本主义殖民掠夺史:三角贸易、英国殖民头子克莱武洗劫孟加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在北京烧杀抢夺等。第六、七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1、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新技术的发明者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他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J稠开,德国和美国成为中心。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社会交往更加方便,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2、国际组织的比较激化国际矛盾的军事组织: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导致“一战”爆发)。北约和华约组织(导致冷战格局即两极格局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组织有:1993年成立的欧洲联盟;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根据雅尔塔会议,1945年成立)。I得到感悟:国与国之间交往,加强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和谐发展,有利共赢。而对抗性军事组织,有把人类引入战争的危险。第八单元科学与思想文化1、先进思想促进社会进步的例子文艺复兴促进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奠定思想基础。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法典》)、拉美独立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中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进步事件发生起到促进作用。《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指导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进步事件产生。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运动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进理论对革命有指导作用。史论结合,结合史实说明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如启蒙运动影响法国大革命;文艺复兴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五四运动;邓小平南巡讲话促进改革开放等。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俄国(苏联)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几件事:1861年改革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后美苏争霸;苏联解体等。2、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包括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苏联改革与解体、东欧改革与剧变、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3、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比较:都以发展重工业为主,都取得重大成果。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新中国一五计划完成,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新中国一五计划受到苏联影响和帮助。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1、美国历史上解决危机的几件大事①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②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和巩固。③太平洋战争: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美国参战;1942年美国参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945年“二战”胜利。比较历史上三位著名总统: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人都与美国历史上发生或参与的战争有关。华盛顿被誉为美国“国父”,为美国独立及民主建国做出突出贡献;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做出巨大贡献;罗斯福新政,促进美国经济恢复发展,而且还在“二战”期间领导美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美国历史上颁布的重要文件:《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国家工业复兴法》等。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政治形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并引发政治危机,美国经过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德国、日本等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扩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实力大增,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1936年新宪法颁布,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亚太地区历史事件:①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协调了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但侵犯了中国利益。②1941年珍珠港事件,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③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的成立,促进亚太地区协作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认识到: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
本文标题:历史最新中考(洪文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