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九)
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九)一、选择题:1.谥号是中国古代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2.【2007高考全国卷】庙号是指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下列各项中属于庙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3.秦朝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与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4.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B.使唐与吐番“和同为一家”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D.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5.唐太宗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C.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仍然沉重D.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团结6.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③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7.对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唐太宗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是古代封建帝王的典范C.康熙帝捍卫了国家的统一,特别是在台湾设置行省,巩固了祖国的海防D.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8.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爽手里收回台湾。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9.“孔子象征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说:“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这说明①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②儒家思想融化浸透到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之中③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④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①“制天命而用之”②“民贵君轻”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以德服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A.“仁”的思想B.“礼”的思想C.“有教无类”的思想D.“为政以德”的思想212.华盛顿一生有三次著名的“出山”和“归隐”,其中第二次离开维农山庄之际,美国是A.英国的殖民地B.联邦共和国C.封建帝国D.邦联制国家13.德国诗人海涅在拿破仑打败某次反法同盟后写道:“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这是A.第三次反法同盟B.第四次反法同盟C.第五次反法同盟D.第七次反法同盟14.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它由下列团体组成①兴中会②华兴会③光复会④日知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A.清朝皇室B.资产阶级保皇派C.地痞、土匪、烟贩D.军阀、官僚、政客16.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相同点有①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④没有改变社会性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17.孙中山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说到:“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孙中山认识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是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B.孙中山为探索革命道路孜孜以求,体现出他是真正的爱国民主革命家C.“此种妥协”并非孙中山个人的悲剧,而是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D.说明孙中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胜利之道路1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中共最高革命纲领B.中共最低革命纲领C.新三民主义D.三大政策19.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A.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D.我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20.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21.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是因为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D.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22.仔细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1920年俄国工农业生产及产业工人与一战前水平比较表项目农业总产量粮食产量工业产量石油产量生铁产量产业工人比值1913年1111111920年0.670.50.330.40.030.5A.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社会经济百夜凋敝,产业工人大量减少B.战时共产主义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C.连年的战争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D.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斯大林实行了新经济政策23.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A.领导者不同B.主力军不同C.客观条件不同D.性质不同324.遵义会议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主要是由于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军事指挥严重失误C.敌军采取步步为营战术D.根据地尚不巩固25.1942年中共发动了整风运动,下列各项,不属于此次运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是A.使全党从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B.进一步掌握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C.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D.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26.下列事件不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的是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27.毛泽东下列“左”的错误,主要在于违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是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运动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28.1984年2月2日,正月初一,邓小平为深圳特区的题词(见右图),通过深圳电视、广播及报纸公布了。你可以从该题词中获得的信息有①题词引起了媒体的关注②经济特区政策是正确的③中央对深圳特区对外开放成果的肯定④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9.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B.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C.邓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D.邓小平同志创造了中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历史30.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不断完善,其中十三大提出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理论31.“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发现的。这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做出这一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瓦特C.爱因斯坦D.牛顿32.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是A.量子论和相对论B.量子论和原子论C.相对论和原子论D.量子论和分子论33.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A.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B.牛顿理论的推测C.法拉第学说的计算D.爱因斯坦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4二、非选择题:34.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1)材料一中的宣传漫画大约创作于何时?选取其中一幅宣传画,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创作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材料二:在连战先生“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3)结合材料二及你所了解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南京的活动,说明“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集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为追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作了哪些努力?材料四:2006年11月12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5)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孙中山有哪些先进的意识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图画序号反映的历史信息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九)一、选择题:1—5:BCDCC6—10:BCBAD11—15:BDBAD16—20:BDCDC21—25:CDDBD26—30:BBBDB31—33:DAB二、非选择题:33.(1)创作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反映的历史信息:图一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图二共和力量较为薄弱,革命隐藏者失败的危机图三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为民国建立而欢呼(2)思想观念:国家主权在民社会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斗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中任意三条)(3)1912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在南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南京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4)组织发动“二次革命”,积极参加反袁护国运动,发起“护法运动”,为捍卫民主共和作斗争;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改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5)追求民族独立富强意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意识;放眼世界的开放意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责任意识。
本文标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1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