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假日经济与旅游消费假日经济的内涵假日经济的形成条件假日经济的积极影响假日经济的消极影响假日经济的负面效应假日经济的政策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假日经济的内涵•假日一般指国家明文规定的节假日、双休日,也可泛指一切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或专指通过上移下借所形成的较长假日。我们研究的重心主要放在后者。自《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后,我国公民可享有的节假日及双休日共达114天,约占每年的1/3时间。•假日经济主要是指由于假日延长对经济生活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主要突出放假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产生的相关经济效应。(陶开宇)•假日经济是指在节假日由各种资源的配置供给和需求所引起的经济行为。一方面是假日消费即假日需求,一方面是假日供给。(王琪延)•通俗的讲,假日经济就是大众利用节假日集中进行购物、休闲、旅游、健身和闲暇教育等消费,从而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劳动节,放假3天(5月1日、2日、3日);(四)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第四条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第五条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第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闲暇消费与假日消费•从假日消费来看假日经济与收入水平人类的时间分配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因素有关在假日的消费多属于闲暇消费,但是假日消费与闲暇消费的概念是不同的。•闲暇消费从广义范围看应该包括双休日和除此之外的节假日以及工作日的闲暇时间所进行的消费。而假日消费只包括双休日和除此之外的节假日的闲暇消费,按照我国劳动制度规定公休日共114天,52个双休日为104天,另外有10天的节日。但是假日经济这个概念在中国是有其特定含义的是指1999年国务院调整了节假日时间通过上移下借的方法形成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后出现的节日集中消费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泰国的假日经济•2002年4月7日,曼谷举行了盛大的泼水节花车游行,拉开了泰国人民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泼水节庆典序幕。全国76个府和国家机关的83部花车和游行方队载歌载舞,经过市区主要街道,前往王家田广场,吸引了上百万市民和外国游客参与其盛。各花车方队色彩纷呈,展现了各自府治最有特色的民俗文化、物产优势和历史传统,整个游行队伍成了一部泰国风貌的缩影。•泼水节本应在4月13日,每年节庆高潮都在12日至14日期间。2002年泰国政府和曼谷市府提前展开节庆活动,从7日至16日持续10天,意在利用假日经济拉动内需,促进泰国旅游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泰国的假日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假日消费的四个层次•假日消费包括四个层次:第一是满足生理需要层次的消费,例如日用商品、食物、衣物等方面的支出;第二是满足健康娱乐层次的消费例如体育活动、旅游活动、个人爱好需要、家庭娱乐、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支出;第三是满足发展需要层次的消费,例如图书、技能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第四是满足精神需要层次的消费,例如献爱心等公益活动、赠送礼品等情感领域的消费。从假日消费的四个层次看,第一个层次与平时消费内容是相同的,只是消费时间上相对集中而已。节假日的消费主要体现在后三个层次上,即闲暇消费。因此,假日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主要是闲暇消费,这是对消费层次性质上的分析,但并不等于说假日消费就是闲暇消费,也不等于说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不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假日经济现象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稳步的提高,物资生活的改善,使人们的基本生活费用占家庭和个人的收入的比例逐渐降低,即恩格尔系数也逐渐下降。根据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需求依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且他认为当生理、安全等低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有资料显示,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亿元,增长比率将到达4.1%,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货币收入也由1978年343.4元上升到了2002年的5793元,是1978年的近17倍,平均实际工资逐年提高。这些都表明消费需求的支付能力显著提高。对要求效用最大化的城镇居民来说,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求精神生活的轻松、休闲,早在1996年的先富起来的广东省工人、农民就曾有过包飞机旅游的事情。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年收入达到500-800美元时,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从上述资料可知,2002年我国的居民人均收入就已达到5793元,居民存款余额达到8亿多元,并还在不断增长。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国已迈入了旅游扩张的门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假日经济的形成条件•第一,假日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休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或曰大众休闲时代是假日经济形成的基础。从世界范围看,假日经济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休闲只是一种个别现象,一部分人的特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休闲已经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一种普遍现象,经过21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初具规模人民生活获得了巨大变化,休闲也具有了大众化趋势,可以看出,从少数人炫耀式消费到大众休闲消费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第二,假日经济的直接原因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够创造出可供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假日经济是不可能形成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第三,居民收入的增加,据世界旅游组织判断,当国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0-400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在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800-1000美元时,则想去邻国旅游。而超过3000美元时,便有了去远方国家旅游的要求。如1999年北京市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82.8元,折合1110.4美元,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判断标准,北京人已经具备去邻国旅游的财力和需求,作为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注意北京市居民收入和旅游需求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第四,生活时间分配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劳动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的增加。劳动时间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市场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非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就市场劳动时间而言,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每周工作时间都低于50小时即不到每周全部生活时间168小时的三分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第五,闲暇设施的供给增加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假日经济必要充分条件。假日经济不仅受时间的限制,还受到空间和设施的限制,假日经济不是生活必需消费,而是选择性消费。换言之,可以消费也可以不消费,可以多消费也可以少消费,但是,闲暇设施的供给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从几次长假看,我国的闲暇设施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以及结构上都不能满足国民休闲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第六,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消费贷款制度的确立。保障水平低的居民要为养老医疗进行储蓄,保障水平高的居民则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建立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贷款制度是适应如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大额消费的一种贷款制度,是鼓励居民适时消费的一种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第七假日经济与新的闲暇观的确立。因为假日经济与人们的闲暇消费密切相关,从经济学角度看,至少在19世纪以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闲暇消费是反经济的,有害于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认为闲暇消费没有产出,并且需要消费的时间,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同时,与必要的节约和资本积累相对立,因此,休闲与传统的劳动伦理观背道而驰。但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生产相应减少,生产率的改进,补偿了生产的不足,休闲活动所带来的闲暇消费成为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没有消费生产将不能够继续下去;另一方面,消费的增长,也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假日经济对于社会生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假日经济积极影响•1.扩大消费需求。微观经济学对需求的定义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要形成现实的需求,消费者必须同时具备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这两个基本因素。可是两个因素要兼而得之,时间长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时间和货币的多少正是决定购买欲望和能力的两个方面。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只赚钱,不消费的想法已经淡化,提前消费、信用消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这些都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也说明延长假日刺激消费具有了极大的可行性及现实性。一旦放松假日约束,我国居民仍有较大扩大消费的余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2.增加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购买物品可以获得满足,用经济学术语来衡量就叫效用。在一种商品的消费过程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会发生作用;在多种商品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追求的是总效用最大化,往往会用每元边际效用大的商品去取代每元边际效用小的商品,从而增加总效用。以上均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济学常识理论。依据此理论,我国居民过去可享用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少,对闲暇时间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满足程度尚处于上升阶段。尤其是很多高薪阶层,在赚钱的方面已没有太多的感觉,工作的效用与效率已呈递减趋势。休假制的应运而生,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激励。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不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适当的延长假日时间的消费都可以促进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趋于最大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3.降低时间消费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通常指当某种生产要素有多种用途时,选择其中一种用途所必然要放弃的其他用途中的最高收益。比如某人工作一天的工资是100元,那么他休息一天的代价即机会成本是100元。薪水越高的人在应出勤的时间选择休息,则休息的机会成本越高。所以一般他不会轻易休息,更谈不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期间,他享有节假日而不会损失其他收入,选择休息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这时他完全可以任意地支配这段时间,养精蓄锐,也有利于节假日结束后的工作效率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4.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有资料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百元级、千元级迈入万元级。在物质生活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努力寻求更多能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方式。旅游、教育、培训、卫生、保健、装潢、参观、娱乐、运动等都是长假中涌现的消费热点,从而带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全面升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朱信凯《消费经济学》•5.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假日经济实行后,人们在生活、生产方面要求得到的服务都与日俱增,使第三产业
本文标题:假日经济与旅游消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