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48-中国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
1中国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调查研究报告*袁桂林1,秦玉友1(1.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套用区域推进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但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中发展的城乡不平衡,这一不平衡要比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更突出更普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高中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在发达的大中城市高中已走向普及,而农村能上高中的学生还只占少数。这种教育发展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本报告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中国农村高中供需矛盾,明确中国高中教育的主要增长点在于农村高中的大发展,并且进一步指出,农村高中作为中国高中教育的增长点是潜在的,要想使这一潜在的增长点变成现实的增长点我们尚需研究由“潜在”向“现实”转变的若干条件与转变机制。关键词:高中发展;供需矛盾;农村高中发展潜力;增长点●研究目的长期以来,我们用一种区域推进的战略来发展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因此在高中发展上也往往习惯地套用区域推进战略发展高中教育。而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中发展的城乡不平衡,这一不平衡要比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更突出更普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高中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在发达的大中城市高中已走向普及,而农村能上高中的学生还只占少数。这种教育发展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本报告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中国农村高中供需矛盾,明确中国高中教育的主要增长点在于农村高中的大发展,并且进一步指出,农村高中作为中国高中教育的增长点是潜在的,要想使这一潜在的增长点变成现实的增长点我们尚需研究由“潜在”向“现实”转变的若干条件与转变机制。●调查取样对包括高中发展在内的若干农村教育问题,自2001年9月到2002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牵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等6省14县的农村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2002年8月,史宁中校长带领我们向教育部汇报了调研情况,并向教育部领导递交了报告。教育部对我们的报告给予了肯定,并指示我们以县为单位作进一步的调查。2002年9月,根据教育部领导的指示,并在教育部的资助下,我们开始了新一轮农村教育调查研究。本次调查研究以GDP指标为依据,在各省人均GDP(2001年)排序表中基本等距地选择了6个省(分别为2001年GDP排名在第4、10、15、21、26、31的浙江、黑龙江、吉林、河南、四川、贵州),在每个省中我们分别确定了在各省人均GDP(2001年)排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县(浙江长兴、黑龙江兰西、吉林舒兰、河南新县、四川井研、贵州息烽)为调查对象,这保证了我们的调查有更广意义上的可推论性。●调查工具与调查方式方法2为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研制各式调查表、调查提纲、问卷等调查工具40余种,试点调查2个县,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调查过程的问题和调查结果有效性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调查工具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在调查形式上,我们采取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走访了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农村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以及有关农户,征求了他们对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的意见和看法。我们与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访谈680多人次、与学校校长和教师访谈1000余人次、与学生座谈1300多人次,掌握了当地农村初中辍学的基本情况;同时,我们还走访了农民家庭300余户(其中有辍学学生的家庭100多户),深入调查了辍学的个案,并把代表性的个案进行了整理。本次调查研究,我校教师和研究生约计300多人次参加了调查研究活动,累计工作日8400多个。1高中教育发展再成热点:高中教育发展矛盾分析1.1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与高中教育发展矛盾分析:既要考虑社会的整体发展,又要考虑农村高中学生的具体承受能力目前,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开始普及高中教育。我国许多经济发展地区如北京、上海等也已经开始普及高中教育。教育普及重心上移,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进而普及高中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在整个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九五”期间,我国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九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96年为48.6%,1997年为46.4%,1998年为44.5%,1999年为41.9%,2000年为39.2%。从恩格尔系数上看,城镇居民开始进入小康水平。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支出628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消费比重由1995年的8.8%上升到2000年的12.6%,增加了3.8个百分点。其中,2000年人均教育支出364元,比1995年增长119.5%。基于以上的数据,许多人往往认为,经济不再成为限制高中发展的决定因素。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没有支持这样的观点。以调查结果中的普通高中数据为例,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52.1%、48.4%和50.6%的普通高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同伴没有念高中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89.2%、82.9%和74.0%的普通高中学生认为他们的同伴没有读普通高中是因为即使上了大学也交不起大学费用,也就是说,在没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虑到大学费用而过早地放弃了高中这一选择。这就需要在发展高中教育上,要正视社会整体进步与部分家庭经济水平落后的矛盾,研制农村高中发展和农村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特定政策。1.2高中发展:既要考虑高等教育发展的拉动,又要考虑初中可能提供的生源状况近十年来,我国大学招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参加高考的学生升入大学的比例在1999年后可达60%左右。据统计,我国2002年升入大学的人数将占高考人数的75%左右。在过去严进宽出的高校招生毕业制度下,高中还基本能保证高等院校挑选学生,但是现在(基本上是宽进宽出的高校招生毕业制度下)高等院校的生源已经不够充足了,我国近年来看到的包括全国名校在内的生源大战就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我们就高校扩招对高中发展的影响作了调查,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77.5%、80.6%和73.3%的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都认为高校扩招扩大了升学机会,并且他们3对大学就业充满信心。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对大学后就业持乐观态度,学生的主观条件也不能作为发展高中的唯一标准。高中发展速度与规模也要考虑初中实际可能为高中提供的生源质量和数量,一般而言,数量可能比较容易保证,但不一定能保证高中的质量。当然更不能以经济为唯一指标来发展高中。这里有一个反面的例子。《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在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因应这一号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了高中教育发展的步伐。从1992年起,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分别制定了本世纪内实现高中入学率85%以上的目标和策略。这种发展高中的热情的确是值得称道的,然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就因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毕业生没有完全达到进入高中进一步深造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由上可见,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经济发达地区有普及高中教育的经济实力和硬件基础,也不能仅基于经济实力和硬件基础以主观的速度发展高中教育,因为高中的发展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只是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与学生的素质并没有统计上的显著相关,这些必要条件转化为充分条件,还需一定的时间和措施;经济不发达地区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当地高中少或家庭经济原因而没有机会进入高中学习,这里有发展高中的生源条件和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倾向,却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其实,对于高中的健康发展,其它条件与经济条件是同等重要的,但贫困地区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外界的支持也更能迅速见效,因为他们缺乏的往往是硬件条件和经济条件。基于以上调查我们认为,国家在实施高中发展区域推进时应适当照顾一下经济尚落后的地区。当然发达地区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不过支持要倾向于它的软件。由此我们建议中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应该持两种思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高中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严把质量;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高中适当优先发展,如果有可能,国家应给予必要扶持。2中国高中教育发展:农村高中是主要增长点与难点中国高中教育在“八五”期间就规模而言并没有大的发展,“九五”期间高中数量特别是职业高中的数量还是有一定发展的。2.1高中教育:农村高中是主要增长点中国高中教育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根据2002年教育统计公报,1999-2002年,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毛入学率分别为35.8%,38.2%,38.6%,38.4%。高中阶段教育保持了增长的势头。而通过历年的统计年鉴不难看出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以1999年为例,普通初中与职业初中合算初中升高中比例为82.5%;普通初中与职业初中合算初中升高中比例为42.8%;普通初中与职业初中合算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为2.7%。)城市高中阶段教育都普及了,而县镇,特别是农村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还特别小。这决定了我们今后发展高中教育的重点在县镇和村屯,县镇和村屯是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但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个增长点是可能性存在,而非必然性存在。农村高中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问题,尚需创造多方面条件和促进多方面条件的成熟。2.2贫困文化,思维怪圈:农村高中发展的难点4最难改变的势力是习惯势力,习惯势力藉着文化可以长久地得以维持,严重阻碍了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当然,阻碍农村高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的贫困文化是常常被忽略的,同时它却是阻碍农村高中发展最深层次的原因。贫困文化中存在两种流行的观点:简单经济决定论和循环决定论。前者认为,高中教育的不发达是由于经济落后,经济上来了,高中教育就自然发展了,这是他们的陈旧教育观在起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因变量,没有认识到现在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由因变量向自变量转变这一事实。后者则陷入一个逻辑怪圈,一提到高中教育落后就强调资金不足,一提到经济落后,又在强调教育的不发达,人口素质低,总把责任推给对方。两种观点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等待”,前者是让教育等待经济,后者是让经济和教育相互等待。这两种认识都会制约社会的整体进步,进而对教育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教育与经济是互动的,不能简单地说谁决定谁。我们也不能用资金不足掩盖有限资金使用不合理的事实,更不能用强调一个方面重要的方法来掩盖我们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村的贫困文化反映在个体身上是一种“等靠”文化。我们在调查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地方不是把贫困当成是一个问题,而是当成一种职业,把政府救济当成一种习惯,没有改变现状的意识,这是十分可怕的。他们中间很难找到能刺激他们需要的东西,“等靠”成了他们基本的生存形式。3农村高中发展:一些问题需要澄清3.1要看到高中本身具有的重大意义:发展农村高中的本体论定位高中教育并不只是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的中介,它本身也代表了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有其内容,也在实现着它的功能。如何估计高中的作用和发展高中的意义,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在县城、乡镇和村屯分别有91.6%、82.9%和90.0%普通高中学生,84.2%、89.5%和61.2%职业高中学生认为高中所学知识是有用的。通常所认为的“考不上大学上高中也没有什么用”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挑战。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学生,认为可以找一份工作,但所学知识用途不大的仍属少数。这说明,高中教育的意义不能仅仅看作为学生提供工作上的帮助这一单一取向,要看到它对个体发展的全面作用。高中作为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积累的阶段,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发展高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它客观上可以减少初中毕业生涌入社会给社会带来的就业压力。根据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近几年初中入学人数正值高峰,1998年,5363万人;1999年,5845万人;2000年,6313万人;2001年,6690万人;2002年,7005万
本文标题:48-中国高中发展供需矛盾与农村高中发展潜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