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育智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重至关重要的作用。居于以上认识,校领导班子,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制定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五年发展规划。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经过三年来的反复论证,我们提出了“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这一课题。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促进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一、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走进新课程后,教师主体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反思性实践,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思考。为使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应对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和造就新型教师,结合我校校本实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1、新教师培训,打好坚实基础为使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角色,我校对新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中指导。一是岗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由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目的使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教学要求。岗前培训人员达到100%。二是岗中指导。新教师在承接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科骨干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常规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使新教师一年进入角色,二年达到合格,三年进入骨干教师行列。教师中有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庞静、张艳梅、门海涛等教师率先进放区教学新秀行列。2、培训者培训,促进能力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在自我提高的同时,积极参加市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举办的培训者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培训技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走进课改,并解决课改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每月两次的校本培训,教师通过培训者的引领,掌握课改新动态,借鉴名校先进经验,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3、骨干教师培训,树立学习典型“十五”期间,我校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有3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均参加了培训,现已结业。十一五期间重新认定的新一轮省级骨干教师有1人,市级10人,区级22人。这些骨干教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起着领引作用。如送教下乡活动中的城乡教师同台献艺、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走近新课改引路课等等)。数学学科的李文娟被评省数学科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区级首届名师;关春霞被评为市教学新秀、区学科带头人、区第二届名师;语文学科的王海燕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率先列为高级研修班学阳天员;朱永丽、宋金莲、候红艳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郭小红、宣丽娟、宋玉杰、门海涛、赵丹这些骨干教师被优选为区名师班学员。4、教师岗位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中,我校教师全员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通过培训,补充了教师本体性知识,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使教师实践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以完善,条件知识得以进一步更新。在培训中,村小教师克服路途较远、严寒酷暑等困难参加学习多次受到好评。褚福莲等八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5、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学科整合结合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我们从教师中选拔具有一定潜力的四位青年教师承担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任务,他们善于钻研,进行自学自悟。一是参加市电教部举办的信息技术学科培训;二是由于各校设施配置不同,有的是借助WHNDOW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有的是用DO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通过有效的教研互动,互相学习,互相促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势,使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也为其它学科信息技术进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骨干教师。王江锋、初传军两位教师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杨兆明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新秀,巴连余被评为电化教学优秀教辅人员。孟香君老师的课件“环境保护”荣获省课件制作一等奖。杨兆明老师的信息技术说课荣获市二等奖。6、学历提高培训,完善知识体系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提高学历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教师利用假期及时充电,进一步完善更新、知识结构,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构建教研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快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立意高,视野广,观念新,力度大。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构建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健。我校遵循省、市、区课改实验工作要求,本着“自主实践、感悟体验”的培训理念,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位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的教研原则,采取了分层(科)培训、课题牵动、优化管理等具体措施,让教师在学习、实验、研究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1、结合课题研究,把常规与科研整合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探究的过程。在我校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确立“十一五”课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其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科研促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科研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科研工作目标。结合校科研课题,提出一个子课题(小课题),设计一个实施方案,写出一份实施计划、上一节研究体验式公开课、发表一份高水平科研论文。结合小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举办教师全员性“优质课”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查找不足,修正自我。第二个月开展骨干教师“典型引路课”活动。第三个月实施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同志走进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第四个月开展学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郭小红、门海涛老师在参加市学具课评比活动中所做的课荣获一等奖。宋金莲、候庆云两位教师参加市、区说课竞赛分获一、二等奖。教师荣获省、市、区教学设计奖32项,取得省、市优秀科研成果223项。吴永军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十佳”教师,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省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二等奖、市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殊荣。2、优化常规管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学常规上我们很抓了“四课”。“四课”是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在备课中我们提出:一是扩大备课阅读量,拓展信息来源,阅读相关资料;二是补充重组教材内容,使教师善于处理教材,敢于超越教材;三是提倡多学科、多元化的整合性教学设计,提倡多学科教师合作备课。上课即40分钟时间的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1)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3)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发展的精神需求。听课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之间每周互听课。评课指听课后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抓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这两个环节。3、结合自学自练,丰富教师内涵每学年开学初,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计划,目的是丰厚教育理论,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教学特色。一是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做到每天书写一板粉楷,每周写一篇钢楷,画一幅简笔画。二是强化教师学科基本功。做到每学期上一节优质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份教学体会,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三是提升教师文化品位。做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背诵古诗两首。教师结合自学自练,补充了自身知识缺陷,丰富了文化底蕴,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杜宏波、温慧鑫、吴永军、三位教师在市举办的音、体、美学科教师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受到好评。王秀艳老师在市、区举办的英语竞赛中荣获六项殊荣。孙波加省四城区体育研讨会论文获一等奖在大会上交流,所做的课受到好评。教师在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竞赛中都获得了成功体验。三、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它的基本策略有自我反思、集体备课、互动研讨、案例学习、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改的关健。为此,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策略,依据我校校本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活动。1、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能力提高教师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能力提升。要求教师每月写出一份教学反思,写出自己的行为记录(学生分析、策略分析、亮点分析),得出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青年教师进展很快。如郭春红、张兴波、寅丽娟等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集中反馈,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快速提高,今年有13人参加了市、区教学新秀、能手评比。2、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主要突出交流与反思。程序是个人备课、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每学期中心校范围内举办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具体由教研组长负责按集体备课程序进行,备课结束后要向教导处进行汇报。为避免集体讨论和交流流于形式,中心校教学人员进行实地考查,对在集体备课中认真准备,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这一活动中,受益最深的是村小教师,因为他们每学年只有一个班,平时没有机会与同学年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集体备课是同学年组共同研讨的最好时机。3、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优势互补互动研讨是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的,突出教师参考的培训形式。环节:集体听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等环节进行。互动研讨的重点是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互动研讨按不同的学科每两月开展一次,教师在互动研讨中,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内在潜力,使教师间经验得以互相借鉴。4、案例学习—促进教师经验积累为更好地开展案例学习,培训者注重收集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定期“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培训者对案例要做全面、深刻和点评。即要把优点说够,要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鞭策。5、专题论坛—促进教师能力提高专题研讨的内容主要基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于个性的问题由学年组间探究解决;对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由教研组协调研究解决。这种专题性论坛促进教师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通过调研访谈、同伴质疑,促进教师共同提高。6、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提高功效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研究中有意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步骤是:问题—设想—尝试—总结—反思。提倡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确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校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开展的一种尝试性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通过反思修正,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修正。四、学习型团队建设再思考(一)校本培训,注重实效,以评促变培训思路:1、把校本培训做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2、科学规划今后五年校本培训规划与计划。3、在中心校范围内全面启动,抓点带面。4、抓住校本培训的关健环节,促进教师快速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在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的原则下,指导和帮助教师确立自我提高计划;二是组织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三是组织每位教师就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四是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五是组织教师结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六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必备条件:一是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二是
本文标题: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3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