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加强语感训练提升初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加强语感训练提升初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初中语文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又都是靠学生语感力来实现的。语感力即对语言感受和感悟力,语言感受感悟力最主要是依靠阅读来培养的,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和提升。有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的人都知道,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感悟能力基本上就决定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那要怎样才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感受力。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培养初中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这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力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鉴于此,语文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数量的词语积累作为语感训练的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语汇积累如滚雪球般增多。在课外阅读中,初中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新词语,第一、第二次接触时可能不懂,到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接触到时,这个词就比较熟悉了。由于反复接触的这个词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出现的,学生就记住了十几句乃至几十句具有这个词的句子,掌握了该词的使用规则,这时,对这个词的意义从不懂至开始有些懂到完全懂了,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规律也可以掌握了。如此日积月累,又不易遗忘。当然,语言符号的“共同性”毕竟是基础,对词义的准确理解,是词汇积累的第一步。初中学生头脑中积存的语汇,2往往是会用却不会解释,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学习词语的方法,显然是十分必要的。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关键词,也有必要加以点拨。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的词汇量会不断增加,语言感受力也就不断得到提高。语感力的提高,又使词汇积累更加容易,就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二是要求学生注意意象的积累。每一语言符号,都指向特定的事物,代表特定的意义。从阅读角度来说,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意象形成的快与慢、完整与否,标志着语言感受力的高下。语言符号是阅读的客体,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只有头脑中有丰富的意象积累,才能被作品的语词迅速唤起,组合成相应的准确鲜明的新意象。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点正是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这大大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有效发挥,影响了意象组合的准确性、完整性,即妨碍了语言感受力的发展。要提高学生语感力,丰富学生头脑的意象积累,最主要的途径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另外,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多欣赏有益的影视也是一种途径。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提倡先“入”后“出”。高明的教师,总是以精采的开课引导学生一头扎入课堂学习,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作品的意境,学生头脑中的相似经验被充分唤起,迅速形成新的意象。然后再带“出”,逐一琢磨,细细咀嚼,难词、难句便会迎刃而解。三是加强诵读教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诵读教学与语感力的关系。事实上,无论古诗文还是现代诗文,只要你多读多诵,你就会从文本中不断地发现新意。由此可见,诵读教学不失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感力的有效方法。要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诵读方法,不断提高诵读水平,语文教师首先要苦练3诵读的“内功”。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内功修炼,从诵读古诗到诵读古文,把诵读技能训练加以扩展,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实现从诵读古诗文到美读白话作品的迁移,这样,教师的诵读“内功”就基本具备了。诵读可用于备课。备课时,应该养成把课文多读上几遍习惯。先做普通读者,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再当先生,以语文教师的身份考虑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作出教学设计。教师自己高质量地潜心诵读过课文,便会知道它是否适合于诵读,是让学生全文诵读还是选择某些重点段落诵读,以及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语句方面诵读与理解、体验的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等。诵读可用于课堂示范。初中阶段,语文教师的示范朗读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应该达到“美读”的较高水准。教师本身诵读能力比较强,就能更自由、大胆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施教过程中给学生作出示范,成为学生的第二本“语文教科书”。教师在诵读方面示范到位,本身就能熏陶学生,让学生几乎在陶醉的状态下学习语文,其效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诵读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感力自然就落到了实处。总之,语感就像一股流水,教师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多渠道训练,增大这股流水的流量,导引它流向既定目标,增强其冲击力,学生的语感力也就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力强了,其听说读写能力必然就随之提高了。
本文标题:加强语感训练提升初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3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