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魏晓锋(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1)摘要:“双元制”是德国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认真研究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利用自身独具的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创出了定岗双元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道路,得到我国高等教育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关键词:双元制;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提出1.1我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认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广泛使用的新概念,是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基础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法。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涉及价值层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培养什么人;二是涉及知识层面的课程计划和教育内容——用什么培养人;三是涉及行为层面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怎样培养人。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理论形态表现的,但其内容是实践性的,所以它有别于一般的教育理论;它强调职业教育活动的程序性,但又撇开了程序的具体细节,所以它不是具体教育活动的说明书。因为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属性。它是职业领域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教育经验的抽象化,是教育观念和育人程序的统一、培养目标和操作要点的统一,是联系教育实践的桥梁,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育流程、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等一系列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1.2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情况概要我院合并升格虽然只有三年多时间,但是,在合并升格前后利用独特的区域教育环境,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验,探索符合区域发展趋势和学院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运行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自觉或不自觉的长期探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2001年与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合作成立培训中心,采用德国“双元制”模式培养中职层次的学生。2006年,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成功地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到高职层次。2007年3月,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合作,签约成立“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创新“双元制”模式。此后,在与德国企业进行“双元制”合作培养的同时,我们又将视野转向更多的内外资企业,进行定岗双元培养。本创新报告对我院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环境、历史、实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思考。由于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认识还很粗浅,实践过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所以,尽管学院师生员工态度端正,工作尽心,但浅薄之处一定很多,恳请各位专家悉心指导,从而尽快提高我院人才培养水平,为区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2“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环境因素2.1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成为我国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基地,使得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为:(1)区域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大量内外资企业在我国异地拓展,资本、技术、产品市场转移的同时无法普遍实现生产一线高技能人力资源的转移。正如我们的合作企业德国克恩·里伯斯公司董事长斯丹姆先生所说:“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从德国选派或从上海等地聘用,而稳定的、具有良好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只能靠当地培养”。这些技术含量普遍较高的内外资企业需要我们快速作出反应,为他们提供足够、优质的人力资源。(2)区域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众多德资企业长期以来适应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对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情有独钟。我们只有洋为中用,构建太仓本土化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教学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为德资企业以及其他内外资企业服务。(3)区域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太仓的规模型欧美企业、尤其是德资企业对企业文化非常重视,集中表现在对员工素质的高标准要求上,因此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培训,同时更需要融入企业文化教育。这就为太仓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文化素质提升的要求以及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需求。上述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求我院人才培养模式要变革,要创新,更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院积极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正是顺应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只有将这种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为精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引进、消化、吸收,才能形成学院特色。2.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区域产业基础我院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所在地太仓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第九位,成为江苏首批6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县市之一,有电力能源、石油化工、金属加工、造纸等四大基础产业;有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有纺织服饰和轻工食品两大传统产业。太仓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接轨上海”等五大发展战略。加快沿江、沿沪和沿路轴线开发,形成市区和港城两极支撑,沿江产业带和沿沪产业带两带齐进,中部经济圈沿干道轴向拓展,城市化和工业化互为促进、联动发展的总体态势。这些都为我院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背景,使我们无论是规模发展还是内涵建设,能够化区位优势为发展先机;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区域政治环境太仓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极其重视,不仅仅满足于投资者角色,而且在组建包括学院、行业企业及政府三方组成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担任了服务者的角色,在学院与企业联姻过程中担任了协调者的角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担任着监督者的角色。在太仓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及中外工商行会发挥其应有的“扶持、引导、协调、服务”的功能,为职业教育“搭好台、擂好鼓”,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在科研成果转化上支持,在学生考工考证上支持,在校企合作上支持。正是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鼎力支持,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为职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空间。3关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3.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及其精髓(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是德国享誉世界的职业教育模式,被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秘密武器,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双元制”中的“一元”指的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指的是企业,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者相结合从而完成职业教育任务。“双元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合作的校企双方任务和分工是相当明确的。企业通过实训教师向受培训者传授职业技能及必要的职业经验。职业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受培训者)传授文化知识和有关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法律保障;二是校企文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益色彩;三是企业占主导地位。(2)“双元制”职业教育表现形式。德国的“双元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培训,即学校与某个确定的企业合作招收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该企业就业;另一种是跨企业培训,即学校与企业的中介机构——培训中心合作招收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由培训中心推荐给需要的企业就业。(3)“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精髓。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精髓是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成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工人:——人才培养的任务由学校“元”+企业“元”组成的双元共同完成;——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就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学习的环境是与真实的生产环境完全一致,成为真正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2我国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率先在我国华东、东北等工业发达地区进行试点实验,随后又被列入国家“八五”课题研究。实验研究中提出的直接合作型、区域自主型、间接合作型三种形式,从形式和实质来看,都因缺少了企业“元”的参与而难以为继,原因是很少有国内企业象德国企业一样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因此有人认为“双元制”模式在中国是难以推行的。我们认为,只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供与企业类似的生产环境,不管与“双元制”是否形似,都可以起到“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本质效果。事实也是如此,几年的实践证明,我院没有简单模仿德国“双元制”的形式,而是认真研究其精髓并利用独特的区域优势,积极实践,创出了“定岗双元培养模式”,真正体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走出了一条“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道路。4我院“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4.1“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引进的区位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太仓因其区位优势迅速成为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集聚地,现有近百家德资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三大产业群,并形成了以德国为主的欧美企业群、以日本为主的日韩工业群和以港台为主的国内规模企业群等三大企业集群。太仓由此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这样的区位优势为引进、移植和创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4.2我院“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探索(1)“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引进。2001年8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原江苏省太仓职业教育中心校——与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个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采用德国“双元制”模式培养中职层次的学生。中心精选学员,已毕业的91名毕业生全部进入太仓德资企业工作,其中一半以上的学生由于工作出色被送往各自公司在德国的总部培训并成长为技术骨干。(2)“双元制”职业教育层次的提升。在与克恩·里伯斯公司及慧鱼公司成功合作的基础上,2004年,我院又与德国舍弗勒公司合作,每年招收100名中职学生,进行“双元制”培养。2006年9月开始,我院继续与该公司合作,每年招收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20名,成功地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到高职层次。(3)“双元制”高职教育规模的拓展。由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向高职层次的成功拓展,我院影响迅速扩大。2007年3月,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主动与我院合作,签约成立“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创新“双元制”模式,定岗双元培养高职机电、模具专业人才,100名学生与其中的14家德资企业签约,并已于9月以“双身份”进入培训中心学习。(4)“双元制”高职教育范围的扩大。为扩大“双元制”模式的受益面,让更多学生受到优质教育,在与德国企业进行“双元制”合作培养的同时,我院将视野转向更多的内外资企业,与美国史泰博公司(世界500强企业)、苏州莱克电子公司、新阳光集团公司、申久化纤公司、东诚塑胶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签约合作培养学生。部分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与企业签订协议,定岗双元培养。其余学生在第三年通过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成为企业的员工,进行定岗双元培养。4.3我院“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1)我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学院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从办学思路、培养机构、学生身份、教师组成、教学内容、课程时间、经费来源等维度把握德国“双元制”的本质特征,并由此进行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改革
本文标题: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4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