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动态教学变化应对翁佩英2016.8.3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提出:教也好,学也好,都应该是以“应对”的应答性活动为中心来组织的。对于学习这一能动性的活动来说,“应对”这种被动的应答也是其基础的基础。在课堂中,应对教师的言语、同学的言语会在学生心中唤起一些东西,这种被唤起来的东西结晶为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个体在课堂中被激发的个人应对。这是课堂中学生的“应对”,这更多的也表现为一种被动的“应对”。在课堂中,还有一种应对,那就是教师的应对。教师的应对首先表现为“倾听”,倾听学生的有声无声语言,并及时作出“应对”,这是一种主动应对。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共感共鸣。何捷老师在“写作教学进行时”教学主张中,也提出“学情的‘变’,决定教学的‘化’,教与学在应变中融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观察学情动态,化强势设计为应对和调试。”在习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表达的主体,课堂上,学生“应对”着老师的给出(设计)。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怎样贴近儿童的视角,激发学生主动应对非常重要。何捷老师在《我爱写童话》中,设计了“老虎大王写了不完整的通知,小动物们没有按通知来开会。虎王要吃小动物,小动物申辩”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幻化成森林小动物,应对着需要申辩,找理由不让虎王吃掉自己。这样的应对,学生就变得活跃而主动。在课堂上,师生双方都是动态的,应对,让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作出应急处理,使其成为新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增值。学生的思维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学生的外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及时捕捉这样的动态信息,快速应对,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与点拨,以期学生得以突破写作难点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前几天,听朱煜老师说起教学的一段“意外”。在教学《荒芜的花园》时,老师问,我们的心灵应该需要什么?学生回答有阳光——宽容的阳光,友情——无私的友情,这些回答,都在“意料之中”。一个学生回答“需要割草机。”这在预设之外,“阳光”形容以“宽容”“温暖”都可以,“友情”形容以“无私”,那么“割草机”该以什么来形容呢?在精细备课的基础上,朱老师送给学生一个“理性的割草机”,以清除心灵的杂草。智慧的应对,让课堂熠熠生辉。一次,我在教学一下第14课《荷叶圆圆》时,根据原先预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通过学习课文第2、3、4等几个自然段,发现文章句式特点“说:‘荷叶是我的’在荷叶上,。”并进行发散仿说。谁想,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有孩子举手提问:“老师,小水珠不会滑下来吗?”面对预设外的问题,我脱口而出:“在什么时候,小水珠会从荷叶上滑下来呢?”孩子们回答:“风吹来了,小水珠滑下来了。”是啊,小水珠“滑下来”,那么......我顺时而导:“小水珠从荷叶上滑下来,那荷叶成了小水珠的什么?”孩子回答:“滑滑梯。”“谁来按照课文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你们都滑过滑滑梯吧,想象一下,你们在滑滑梯时的心情,那么小水珠在滑滑梯时又会怎样呢?谁来读一读,读出小水珠在滑滑梯时的情景。”孩子很快地,把这个句子说完整,这样的仿说,自然生成。面对突如其来的课堂生成,我们需要动态应对。正如朱煜老师说的,只有在备课时精细化(设计要精细),才能自然应对课堂的变化。学时,多以儿童的视角去思考,让学生快乐“应对”;教时,用心倾听,以儿童的高度去应对,让课堂多动态生成。
本文标题:动态教学变化应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4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