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动物会思考,有智力,有意识吗
1动物会思考,有智商,有意识吗?——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的一点质疑浙江慈溪中学黄琴飞摘要: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是丰富教材、超越教材的过程。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既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治课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充分展现政治课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关心社会、思考人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运用动物学相关知识,质询《生活与哲学》中的几个观点。思考:动物会不会思考?动物有没有智商?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动物有没有语言?动物有没有意识?与广大同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关键词:动物思考智商语言意识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正如马、恩自己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原来一些反映特定时代、针对特定情况的原理、观点,变得有些不合时宜,我们必须改变它、修正它和发展它。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人教版),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导语(P4)“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的有意义的生活。”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第一目(P36)“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蜜蜂筑巢、蜘蛛织网等,表面看起来似乎有某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其实不然。它们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2么要这样做。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P40)‥‥‥,因而,它们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能改造世界。我每次给学生讲这些知识,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有些动物很聪明,它们会不会思考?有没有智商?会不会劳动和制造工具?动物有没有语言?有没有意识?一些学生还会举出事例来论证。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已经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知道的知识越来越多,涉及的面越来越广,甚至超过了教师。如果教师还是固守教材,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难免会影响到教学。我认为,教师有必要了解动物学的相关研究,丰富和超越教材。首先,动物会不会思考?思考是中枢神经的一种活动,有中枢神经的动物都应该有思考。有些动物很会动脑筋思考的。比如昆虫类的蚂蚁,虽然干起活来很勤奋,可是它们也能抽出时间来玩。蚂蚁参加各种赛跑,摔跤,有时还在一起模拟战斗。在蚂蚁从事这些活动的时候,它们的思想很活跃。而动物在筑巢或垒窝的时候就会考虑得更多。鸟在筑巢时就要思考它能用得上的材料。河狸在寻找建筑材料,怎样安放以及用泥土把这些材料粘合到一起时都在动脑子思考。动物不但会思考,而且也会用到一种复杂的思考方式——欺骗行为,因为骗子必须能够了解他人的意图,并预测此人的行为。有一种理论认为,生活在一个人人工于心计的复杂社会里所承受的的压力,是促使人类智能进化的部分原因。实际上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倭黑猩猩都和我们一样懂得欺骗。灵长类动物学家在野外观察到,有的猩猩会把食物藏在首领不知道的地方,或者背着它偷情。鸟类也会使诈。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教授的实验证明,鸟类不仅会思考,而且心眼还很多。比如偷藏食物的西丛鸦,它不仅能记得自己藏食物的时间和地点,而且记得当时是否被别的鸟盯梢。如果当时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者搞一些假动作,把嘴插进地里,但其实并没有把食物放进去;或者它们会选择一些阴暗的不易被发现的角落藏东西。如果它们不得不在光天化日之下藏东西,它们会很快偷空出来查看。其次,动物有没有智商?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动物的智商,在学术界普遍使用“Cognition”(认知)来替代”“Intelligence”(智3力、智能或智商),即对动物智力能力的研究。马克思说“动物没有自己的主观世界”。而这位伟人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人类是唯一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情况真的是这样吗?现在有动物学家越来越多的发现和研究告诉我们,动物的确拥有智商。一个重要表现是动物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黑猩猩不仅可以将树杈塞到蚁冢内,把蚂蚁或白蚁钓出来,还会使用不同大小的石块敲击坚果的外壳。最让人惊讶的是,有的黑猩猩很会选择石块的大小、形态,它们会在手中掂量石头的重量,然后判断这个石块是否可以把坚果敲开。在黑猩猩的社会中,更有惊人的发现:当两个族群相遇时,为了争夺领地,它们之间会使用石块和棍棒来打架;2007年在塞内加尔的研究发现,由于雄性黑猩猩经常拉帮结伙地捕捉绿猴,但雌性黑猩猩却分不到肉吃,于是它们使用牙齿将树枝打磨尖锐,当作矛或渔叉,去捕捉一种非洲丛林中生活的娇小的婴猴。南美洲的卷尾猴也很聪明,它们会跨在较粗的树枝上,双手捧着硕大的坚果使劲地向下砸,把坚实的外壳砸碎后,它们就可以美美享用其中的果肉了。身体呈白色、脸面裸露无毛而呈黄色的埃及兀鹫会用喙捡起大小适中的石子,高昂着头把石子砸向卵壳甚厚的鸵鸟蛋,以它们的智力难道懂得将势能转化为动能的道理?而最会玩这一手的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地区的胡兀鹫,它们的力量很大,常常叼起一大块牦牛的大腿骨便朝天上飞去,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等到见到下方是岩石的时候,就把嘴一张,掷下牛骨,随即碎骨遍地,胡兀鹫便可轻松地吃到营养丰富的骨髓了。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甚至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新喀里多尼亚乌鸦,它们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裂缝里,用喙无法碰到,于是它们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然后用自己的喙和爪子组成一个原始的钩子,钓上来一顿美餐,就跟人类钓鱼似的。尤其难得的是,它们会把自己制造工具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不断改善。动物拥有智商,不仅仅表现在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的描述(表面上是人类机智勇敢地屠狼的故事),说明狼是非常聪明的动物。狼是群居动物,有着严格的社会分工和权利义务关系。在狼群中,面对食物谁先吃、谁后吃、4谁值班,一切都井井有条。至于狼捕猎的技巧与战术,让古今所有与狼打过交道的人欣赏赞叹。在捕猎中,根据狼群规模、对手特点与地形气候环境,狼群会选择长途奔袭、分进合击、包围埋伏等种种最有效的战术。至于知己知彼、疲敌扰敌、选择时机等战略原则,更好像是狼群天生就掌握的。第三,动物有没有语言?正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如果我们将语言定义为交流方式,那么在神奇的自然界中,从人类到低等的各类生物,乃至病毒、原生生物,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语言”。毫无疑问,不同动物之间及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间都有语言,而且动物的语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动物不仅有声音语言,还有许多无声的语言,例如美妙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甚至连超声波也被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许多鸟都有着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两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有些动物学家对鸟类的各种语言进行了研究,并编成了一本《鸟类语言辞典》。这本辞典是很有用处的。举个例说,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使飞机坠毁。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了鸟语广播台,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长尾鼠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等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便单调而冗长;一旦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就每隔八秒钟发一次警报。母鸡可以用七种不同的声音来报警,它的同伴们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蜜蜂的舞蹈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无声语言。当侦察蜂见到蜜源后,它会飞回巢穴,用舞蹈告诉工蜂采集蜂蜜源的方向和距离。随后,工蜂会以同样的方式一传十、十传百地告诉其他工蜂。当蜜源距蜂房距离较近时(少于50米),采集蜂会跳圆舞(环绕舞)若干遍,但这种舞蹈只能告诉同伴蜜源很近,却不能指明方向。当距离在150米以上的时候,它们则跳摇摆舞(摇臀舞),即“8”字形舞。当跳“8”字形舞的直线时,蜜蜂身体来回摇摆,5并发出250~300赫兹的蜂鸣。摇摆时间愈长,意味着距离愈远,二者为正比例函数关系。例如摇摆2.5秒,距离约为2625米。而这段直线与地心引力的方向之夹角,就是代表蜜源方向与太阳方向的夹角。蜜蜂会根据太阳位置的相对移动而修正直线的角度。当距离在50~150米时,蜜蜂会跳镰刀形的舞,这种舞介于前两者之间。第四,动物有没有意识?人类自栩为是万物之灵,这与人类拥有意识不无关系。近三十年来,人类关于动物行为的认识有了极大提高,许多详细的研究表明,动物行为远比想象的复杂,这正改变着我们对动物的理解。动物究竟有没有意识,一位牛津大学教授思考了很多,并撰写《眼见为实:寻找动物的意识》一书。尽管这本书是探讨动物意识,但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巧妙地把这个问题留给了读者。事实上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我们现在仅仅有猜想而已,这些猜想有待人们去求证。一旦我们在动物中找到意识存在的证据,我们将可能改变我们对动物世界的认识,改变我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即使我们最终确定动物具有意识,动物意识仍可能与人类的意识有差异。意识可能存在初级与高级的形式,或者说简单与复杂的形式。达尔文1871年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指出,人类与高等动物的智力“肯定只是程度不同,而不是性质不同”。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已证明了这句预言的正确性。我们要谨记教育家叶圣陶的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而“善于运用”,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随着社会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如果不顾情况的变化,固守某些不符合新情况的旧结论,就会陷于主观与客观分裂,就会被历史淘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政治学科活力。参考文献:【1】王冬等著《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8期【3】《别惹乌鸦——鸟的智力生活》.《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46期.【4】《动物的心思你别猜》.《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9期
本文标题:动物会思考,有智力,有意识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5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