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发展现代畜牧业之我见
畜牧业承前而启后,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普遍超过50%,甚至达到70%以上。在我国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畜牧业都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都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畜牧业大致可分为传统化、工业化、生态化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化阶段,其特点是在村庄里庭院内进行零星养殖,是“老太太养鸡”“老大爷养猪”“老爷爷养牛”,这是原始的传统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是畜牧业领域的一场革命,由于采取了优良品种,全价配合饲料,先进的设备工艺等,大大地提高了效率,大幅度增加了产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引发了动物疫病食物安全等严重问题。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难以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提升转型;第三个发展阶段是生态化阶段,是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转型的阶段。中国工业化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畜牧业也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路子,也要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十字路口,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那么转型的方向在哪里?转型的路线图是什么?对于中国畜牧业转型的大方向,党中央已经指明,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健康型畜牧业;建设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但方向不等于路线,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还需要有路线图。按照当前流行的说法,把传统畜牧业定位为家庭的小规模的分散的落后饲养方式,把现代畜牧业定位为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饲养方式,简单地把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型作为中国畜牧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路线图,是不准确的。中国畜牧业的转型,既要淘汰改变落后的村庄庭院零星养殖方式,也不能沿袭西方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老路。村庄里庭院内的零星养殖是原始的,需要淘汰。规模化工厂化的工业化畜牧业,多严重污染环境,导致畜禽疫病药残等食物安全问题,亦难持续发展。工厂化的畜牧业是传统工业文明的产物,与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相悖,终究要被淘汰。而生态化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则代表着未来的趋势潮流。生态型畜牧业是资源节约型的,是环境友好型的,是绿色的生产方式,产出的是绿色有机食品,是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所以,现代畜牧业应该是生态型畜牧业。中国畜牧业转型路线图之一,要发展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新型农户,实行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的转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畜牧业的现代化既无法摆脱市场化制约,也无法离开国际化的冲击,畜牧业现代化离不开国际化和市场化。所以,畜牧业转型路线图,需要含有针对国际化市场化的对策安排。中国畜牧业转型路线图之二,是发展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新型农户,将其培育成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微观经营主体,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中坚。大力发展畜牧生产性服务业,推行“服务体系+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搭建全社会都能介入参与的平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畜牧产业体系。中国畜牧业转型路线图之三,是弄清谁是我们的对手,理请世界畜牧发展的格局,采取优质取胜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打有机食品这张硬牌,可收到既能守住国门,又能破解国际贸易绿色壁垒一石双鸟的效果。这是提升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做世界畜牧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总之,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畜牧业,要根据中国国情量身订做,围绕生态化市场化国际化,进行创新实现转型。单靠市场力量自由调节,畜牧业难以稳定持续发展,还迫切需要政府用有形之手进行宏观调控。由于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强大,导致畜产品出口困难;也由于国门敞开,造成对畜产品的进口冲击;还由于畜产品具有需求弹性低的弱点。现在,畜产品市场过剩价跌伤农,已成为严峻的现实,已经危及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增收。急需国家对畜产品过剩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国家要设整资源投入方向,以有机食品标准为主攻目标,推动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资金投放上向有机畜产品倾斜,在技术投放上向有机畜产品倾斜,在人力投放上向有机畜产品倾斜,引导支持农户按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并在市场流通上为有机畜产品提供营销高速公路。对城市中餐馆酒店学校食堂等大众集中就餐的优质商业通路,实行有机畜产品市场准入,为有机畜产品提供优质优价的销售平台,为生产有机畜产品的农户,提供稀缺的市场资源。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是维护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既要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畜产品的不轨行为,也要严厉打击低价倾销的不端行为,让城市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健康的畜产品,也让农民能够通过畜产品的提质增值来实现增收。中国畜牧业转型路线图之一:生态化村庄里庭院内的零星养殖是原始的落后的,需要淘汰。规模化工厂化的畜牧业,多严重污染环境,还易导致畜禽疫病药残等食物安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相悖,因此中国畜牧业转型路线图之一,是发展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新型农户,实现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的转型。1.根据国情创新发展模式,培育种养结合小型规模化的新型农户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畜牧业,将农户作为畜牧业的微观经营主体,实行种养结合的小型规模化养殖。所谓种养结合,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在每个农户中,还要结合在田间地头里。当今社会的产业边界已经模糊,种养结合后形成新的业态,从事种养结合农户也是新型农户。它不是单一地种地,也不是孤立地养殖,而是种养结合。他既是农民,也是牧民,是新型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中坚。所谓小型规模化,既区别于大型规模化,也不同于非规模化的庭院零星养殖。小型规模化也是规模化,只是规模较小而已。大型规模化是传统工业化的产物,它适合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人少地多的国情。这些畜牧业强国土地资源丰富,金钱资本雄厚,又科学技术发达。采取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的方式,发展养殖几千头牛几万头猪几十万只鸡的规模化,这种大型规模化,我们无法学,不能当榜样做标杆。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户养300-500只鸡,或30—50头猪,或20—30头牛,或50—60只羊。与畜牧强国的规模化相比,不足挂齿,但与传统的零星养殖户相比,已是几十倍了。小型规模化的农户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从事的是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是社会化生产,这样的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他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方式进行养殖,他们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这些资源要素自主进行组合。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农户手中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量与特点,进行实事求是的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的组合。适合养鸡就养鸡,养羊有利就养羊,或猪或鹅或牛,农民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实行小型规模化,农户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对短缺的货币进行替代。在不发达的农村,农民手中最缺少的就是钱。用手中拥有的实物资源替代短缺的货币是最现实的选择。实行种养结合,饲草饲料在自家地里种植生产,基本上不必到市场上购买。规模小用工少,劳动力主要源于自家,也不用大量雇工。养牛养羊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羔羊犊牛都是自家母畜生产,减少了资金的需求量,还降低了农户发展畜牧业的交易成本。这样的发展模式,农户可以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步发展壮大。大型规模化的养殖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标准化的圈舍,购买先进的饲养设备,配套水电暖设施等,这些固定投资几乎都依赖银行贷款。许多养殖大户场房建成之日,也是债台高筑之时。借贷款时都是赶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当市场行情跌入低谷时,由于资金链脆弱很容易崩盘倒闭,他自己倾家荡产,也给银行造成坏帐风险。这在当今的畜牧业已不是个别现象,现在许多高标准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已人去场空,闲置废弃或改做它用。现在也有人对中国家庭经营的农户轻率地予以否定,试图用企业化模式来取而代之,硬把中国的农户转型为大型规模化企业化的农牧场。中国的实情是大多数农户没有能力驾驭结构复杂的企业化大舰艇,没有那样大的实力,也没有条件参与,是不可取的。印度的乳业发展之路,带有显著的本国特色,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它们立足国情养奶牛,没有盲目地照搬发达国家的大型规模化,除少数种牛繁殖场外,很少有大型奶牛饲养场。逾70%的牛奶,竟是由仅有1-2头奶牛的个体农户生产的,这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大量的农民就业,也带动了大面积的农户增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具的地域特点和自然禀赋,因而美国有美国的模式,新西兰有新西兰的特色,印度也有适合自己国情的畜牧业发展道路。我国畜牧业需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创新型畜牧业的路子。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畜牧业,应该是小型规模化的畜牧业;中国的农户应该是种养结合的新型农户;中国的农民应该是又农又牧的新型农民。(未完待续2.种养结合的小型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以资源化利用和低廉化治理的方式,消除了畜禽养殖对村庄庭院的污染,也根治了其对土地水源大气的环境污染农村原始传统小农经济的养殖方式,其特点是农民在庭院内从事鸡猪等养殖活动,粪便等污物严重地污染了庭院与村庄环境,同时庭院养殖人畜混居,对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控非常不利,必须要淘汰。工厂化大型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高密度的大规模的集约化饲养,单位土地面积上承载了数量超额的畜禽,周围环境容纳消化不了,就泛滥成灾了。污染了土地,污染了水源,污染了空气。场区内畜舍里大量的粪污,招徕了泛滥成灾的苍蝇,库房中畜舍里的饲料,也成为老鼠兴风作浪的温床。杀蝇灭鼠需要不断地使用化学药物,也形成持续不断的污染。采取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方式建设的大型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是不争的事实。背离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大方向,尽管一些地方也在针对畜禽养殖小区的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但这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治标不治本的。采取工业化的方式治污,基建设备投入大,运行费用高,利薄如纸的养殖企业,不堪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在点上试验成功,也难以大面积地推广普及。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的农户,把养殖活动从庭院里迁出来,不再污染村庄庭院,解决了养殖垃圾对村庄庭院的污染问题。养殖场建在田间地头或林地里,这样饲草饲料可以就近饲喂畜禽,节省运输人工等投入。粪便作为肥料,就近施入自家农田作肥料,达到了资源生态利用,还可以提升耕地的有机质。由于是以农户为单位各自为战,分散在各自承包的耕地林地里发展养殖,不搞集中化规模化的养殖小区,污物不会超载过量,可实现污物的容量控制,既生态化,还是低廉。在田间林地的小型规模化养殖,化整为零分散饲养,种养业有机组合在一起,是解决畜禽业污染治本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治理了畜禽污染,是循环畜牧业。与工业化的治理方式相比较,可谓一举多得,不但治理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基建设备等投入,还不必付出高额的运行费用。3.推动饲养方式由工厂化向生态化转变,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本之策,也是破解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突破口当前,畜禽疫病的严重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从哪里来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有人说是零星分散饲养的落后方式造成的,也有人说是农民素质低缺乏知识不懂技术,不重视环境卫生,缺乏消毒隔离措施导致的恶果,这是嫁祸于人让农民背黑锅。对人类威胁愈来愈大的畜禽疫病药残问题,我以为其根源在于工厂化的饲养方式。工厂化采取的是舍饲笼养方式,畜禽被封闭在笼子里或畜栏内,脚下是粪便污物,并被污浊的空气包围着。它们是产肉的机器,产蛋的机器,产奶的机器,只能按照场主的经济目的,被动地快速长肉,大量产蛋产奶。但是畜禽是有生命的动物,它不同于工业品。像生产工业产品那样采取机械的工厂化方式,违背了动物的自然天性,他们得不到运动的机会,没有运动的空间,也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由于
本文标题:发展现代畜牧业之我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5907 .html